【性生活】五六十歲女性更年期陰道乾燥影響性慾?男性勃起障礙或與心血管病有關?

【明報專訊】「人可以退休,性不需要講退休,難道60歲就不『做』?」性治療師表示,談情說性不是年輕人的專利。有研究顯示,性生活美滿,生活滿足感也會提高,適度性生活能促進情緒、身體健康,甚至有利於長壽。不過女士踏入更年期,可能有很多煩惱,令性生活出現重重障礙;男士呢?如有勃起功能障礙也應該盡早求醫,「五六十歲男士勃起功能障礙或與心血管疾病有關,陽萎或是心臟病先兆」。醫生和性治療師教路,長者同樣可以享受性愛的快感和歡愉! 相關文章:【安全性行為】經期不是安全期 衝紅燈小心搞出人命 女性更年期陰道乾燥影響性慾 致惡性循環 「一般人對老人家有刻板的想法,覺得他們沒有性慾,不需要性。」香港明愛家庭服務註冊社工、認可性治療師陳慧玲感嘆,這種社會觀念,令長者壓抑自己對性的追求,「有些人覺得步入老年,尤其是女人,還有性需要會被嘲笑」,性愛慢慢成為長者的禁忌,「唔好諗、唔好講、唔好問」。 除了社會規範,長者面對生理變化,同樣限制了他們對性的追求。陳慧玲表示,關節痛和長期病患令活動能力下降,「牀上太大動作,未必舒服或持久」。而女性在40多歲踏入更年期,更早經歷身體上的變化。女性在更年期受荷爾蒙影響,出現潮熱、情緒波動外,性慾會減少,性喚起(sexual arousal)也大不如前,如敏感度下降、性器官充血減少,高潮次數或強度都會減少。 家計會曾於2014年研究發現,自然或因手術絕經的婦女,性生活不活躍;研究調查顯示,以每年至少有12次性交計,未收經婦女有71.8%,處於收經過渡期的有66.4%,已收經和因手術絕經的分別只有46%及33.3%。家計會高級醫生羅善清指出,令更年期婦女最受困擾的是陰道乾燥,由於女性荷爾蒙分泌減少,導致陰道滋潤不足,性行為時易感到疼痛,「更年期的時間愈久,問題就愈嚴重」。她續指,「愈不行房,陰道愈少活動,每次行房就會不舒服疼痛,然後愈疼又愈不想行房,形成惡性循環,而且這樣多少會影響夫妻的關係、親密度和幸福感」。因此,她提醒,步入更年期的女性應維持定期性生活,「1星期至少1次行房,好處就是像幫陰道做運動,可增強陰道的彈力、滋潤,充血情况也會改善」,既能幫助性生活,亦有助延遲子宮頸及陰道組織退化,減少陰道疼痛、痕癢、發炎,以及尿道受反覆感染的可能。 暖塗潤滑劑 體位配合 「如行房時感到不舒服,可使用潤滑劑。」羅善清表示,水性潤滑劑可以與安全套一起使用,但比較容易揮發乾掉;油性潤滑功能持久,但會沾污牀單及衣物,而且會導致安全套破損;矽性則是低致敏、潤滑功能長,並可與安全套同時使用,「女士可選擇自己最滿意的潤滑劑」。她分享使用貼士,「很多女性以為自己乾就塗抹在陰道口,但陰道口面積不大,建議塗抹在伴侶陰莖上,才能有足夠分量,減少摩擦」。不過要注意,年長男士的勃起功能較差,有男士分享,在塗抹冰凍的潤滑劑後陰莖就「軟了」,令雙方都很愕然和尷尬,十分掃興,因此應先將潤滑劑放在手上,令它變得較溫暖才塗抹於陰莖上。 陳慧玲指出,陰道乾澀除了是生理因素,亦可能由於前戲不足,「大部分男士缺乏前戲,以致女性分泌不夠,摩擦下就會很疼痛」。羅善清表示,步入老年,伴侶之間要明白,雙方生理結構轉變,「女性年紀大了會較慢熱,前戲要較多時間,但相反男性性功能會變弱,尤其勃起維持不到太長時間」,雙方要互相諒解和配合,才能令大家都在性生活上得到滿足。體位方面也可以互相遷就,陳慧玲表示,「如果雙方都是長者,典型男上女下體位對於男士比較吃力」,側身面對面或男方向着女方的背面進入會較好;如果女方體力許可,也可嘗試女上男下。 性愛包括情感靈性交流 收經後不用擔心懷孕,女性可以更放心享受性愛,但其實性愛不限於一種形式。「很多人都有誤解,覺得性就等於陰道交」,陳慧玲指,「如果老年人有這個期望,會造成很大壓力,甚至導致所有親密行為都不做」。她曾輔導一對再婚夫婦,二人分別50多和60多歲,男方因勃起功能變差,認為自己不能盡丈夫的責任,漸漸變得退縮、冷漠,輔導後他們不再執著「完整」性交,不強求陰道交,並一同探索其他可能,如用手或口刺激敏感部位,同時增加分享交流、親吻、擁抱,「比起只有性交,親密程度更加好」。她強調,性愛定義應該更廣闊,「可以是深情對望、親吻、擁抱、撫摸,或是口交,有些老人家也很享受」。而且不少長者會覺得自己和伴侶不再吸引,因為身材不夠fit,皮膚不再緊致白滑,她表示,「如果性方面只追求美麗、新鮮、肌膚白滑,當然未必人人做到」,但可以追求情感、靈性上的交流,是不同層面的親密,「如果感情上和身體上都能夠契合,邁向老年也可以是開心、愉快的事情」。 文:李欣敏 編輯:梁小玲 知多啲:五六十歲勃起障礙 或「心病」先兆 何時需要尋求專業協助?家計會高級醫生羅善清指出,女性可以趁定期婦科檢查時諮詢醫生陰道不適問題,「如果很久沒有見醫生,任何時間如果覺得陰道不舒服,都應該找醫生檢查,找辦法紓緩不適」。另外,若在性生活上有困擾,也建議向婦科醫生求助,「因為問題通常源自陰道乾澀,醫生會詳細檢查陰道狀况,處方合適治療」。認可性治療師陳慧玲亦建議先看醫生,排除病理問題,「檢查確定不是身體問題,就可尋求性治療師協助」,但她強調,不一定有障礙才尋求協助,如果有性的疑惑、想追求更好的性生活或改善與伴侶的關係,也可以諮詢性治療師。 羅善清提醒,男士如有勃起功能障礙也應該盡早求醫,「五六十歲男士勃起功能障礙或與心血管疾病有關,陽萎或是心臟病先兆」,如果覺得性能力變差,應該及早檢查、診斷。 香港家庭計劃指導會:2572 2222 明愛全人發展培訓中心性治療服務:2525 6265 知多啲:陰道保濕霜鎖水滋潤 女士更年期出現陰道乾燥不適,除了影響性生活,還會有痕癢、增加炎症等風險。家計會高級醫生羅善清建議受陰道乾澀困擾的女士,可使用更年期婦女專用的陰道保濕霜,「原理像面霜,但塗抹在陰道裏;鎖住陰道表面水分,保持滋潤」。 另外,有潮熱出汗、情緒波動或其他嚴重的更年期症狀,經醫生評估後,可處方口服荷爾蒙補充治療藥物,「是系統性、影響全身的荷爾蒙方案,治療一籃子症狀」。收經很久的婦女,若陰道乾燥,甚至發炎、流血,但沒有其他徵狀,經評估或會處方陰道雌激素藥膏,改善問題。 不過,羅善清指,口服荷爾蒙藥可能產生輕微副作用,包括惡心、頭痛、乳房脹痛、陰道出血、胃氣脹等;嚴重副作用包括乳癌及血栓塞,「若60歲或更年期後開始服用多於10年,更會有中風及缺血性心臟病的額外風險」。而雌激素藥膏可能會令陰道及性器官皮膚感到輕微刺痛,以及增加陰道分泌,「在罕見的情况下,會導致乳房脹痛或陰道出血」。 針對陰道乾燥引起的不適,近年有新治療選擇——陰道栓劑prasterone,「家計會用了約1至2年,是較新的治療方法,屬處方藥物」,羅善清解釋,它不是荷爾蒙藥物,而是激素原(prohormone)。當藥物放進陰道,陰道細胞吸收後,經代謝轉化為女性荷爾蒙及睾丸酮,從而滋潤細胞,改善乾燥問題。「好處是prohormone會在細胞分解,當排出至血液時,已不是活躍的女性荷爾蒙,因此不會有全身的影響,也不會影響血管、乳房,比起傳統的荷爾蒙藥安全。」她補充,此治療方法副作用包括:陰道分泌增加,感到刺激、痕癢,出現皮疹。 相關文章:更年期潮熱、雌激素減少 生理、心理不適因人而異 5個方法助你從容渡過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health.mingpa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Read more

【糖尿病飲食】地中海飲食模式是什麼?糖尿病人改變不良飲食習慣 減中風風險(營養師教路飲食Dos and Don’ts)

血糖長期維持於高水平會令心腦血管硬化,有研究指出糖尿病患者的中風風險比一般人高出兩至四倍。健康的生活習慣有助預防中風,特別是透過飲食控制血糖尤其重要,研究發現,跟從「地中海飲食模式」能大大降低中風的風險,同時能夠降低患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風險。糖尿病人如何實行地中海飲食呢?營養師教你飲食Dos and Don’ts。 Read more

【更年期】跨過更年期不適 女性由4方面做起 附滋補安神處方、湯水(養生帖)

【明報專訊】更年期是女性人生必經階段,或多或少地影響容貌、身體、情緒、工作及健康。因此,女性應多關注自己身體變化,採取正確預防措施,健康地走過更年期歲月。何謂更年期?這是女性從具有生殖能力到月經永久停止(即收經)、喪失生育能力的過渡期,包括停經前期、停經期和停經後期,一般介乎45至55歲。當卵巢功能逐漸退化至不具有生育功能,體內雌激素將會降低。因此,女性進入更年期後,不僅會出現生殖系統變化與月經不規則,還會面對陰道乾澀、潮熱、臉紅、失眠、情緒不穩、多汗等徵狀。 Read more

超加工食物是美味的健康殺手?4類加工食物你要識 營養師教你選擇4個貼士

加工食物已有多年歷史,初期主要是加入糖或鹽醃製,目的是為了延長食物保存期,而「超加工食物」(ultra-processed food)更額外加入鹽、糖、防腐及增味劑等添加物,雖然令食物能保存更長時間,惟高糖、高鹽及添加物等因素,對健康構成威脅,猶如「雙面刃」。 Read more

增廣健聞 – 每周午睡一兩次 心病風險減48%

【明報專訊】 每周午睡一兩次 心病風險減48% 午間睡一睡,好過做元帥?瑞士洛桑大學醫院的研究發現,每周午睡1至2次,可以將中風和心臟病風險降低48%。研究員在2009至2012年間,隨機招募3462名35至75歲瑞士人,並了解他們睡眠、午睡和運動習慣;同時長期追蹤他們的體重、血壓、血脂水平等數據,平均追蹤5.3年,以尋找午睡習慣與心血管疾病,如中風、心臟病等之間的關係。結果顯示,3462名參加者中有155人患上中風和心臟病發,當中: Read more

增廣健聞 – 做唔到10下掌上壓 要小「心」

【明報專訊】《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本月中刊登一篇哈佛公共衛生學院研究報告。於2000至2010年間,研究團隊追蹤美國印第安納州1104名消防員,分別在2000年及2007年,以掌上壓檢測他們的體能,然後分為5級,最高級別可完成超過40下掌上壓,最低級別只能做0至10下。 ▲Tomwang112@iStockphot 至2010年,當中37人出現心血管病。研究員發現,掌上壓次數與心血管病發生率呈明顯反比;做到超過40下的人,只有1人患上心血管疾病,相比只能做0至10下的人,心血管疾病的病發率少96%。 資料來源:美國醫學會雜誌 紅酒護心?滴酒不沾最健康 世界衛生組織轄下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早於1988年已把「酒精飲品中的乙醇」,包括啤酒、紅酒、白酒、烈酒等,確認為第一類致癌物質,可引致口腔癌、咽癌、喉癌、食道癌及肝癌;於2007年確認酒精可引致大腸癌及女性乳癌。 2018年8月,醫學期刊《刺針》(The Lancet)發表一項就1990至2016年進行的研究報告顯示,酒精是造成全球疾病負擔的主要風險因素,死亡率和癌症的風險隨飲酒分量增加而提升,而最健康的飲酒分量是滴酒不沾。 資料來源:衛生署監測及流行病學處 ▲gomita007@iStockphoto 電子煙及食物過敏知多啲 電子煙、加熱煙​與煙草有何分別?食物過敏有什麼最新資訊​?香港大學醫學院與香港公共圖書館合辦「育醫造才:探索醫學世界」免費公開講座,邀請專家分享醫學研究最新發展。 講題1:電子煙和加熱煙 講者:王文炳(香港大學護理學院助理教授) 講題2:食物過敏最新資訊 講者:莊俊賢(香港大學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名譽臨牀助理教授) 日期:3月16日(周六) 時間:上午10:00至中午12:00 地點:香港中央圖書館 查詢:3917 9212、3917 9994   Read more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