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從來不吸煙不飲酒 為何患上肺癌?肺細胞長期發炎加速癌症形成

【明報專訊】愈來愈多肺癌病人是非吸煙人士。這些病人都會問:自己從來不煙不酒,為何會患上肺癌呢?近年生物醫學研究發現,肺癌成因和肺部某些細胞發炎有關。無獨有偶,中醫認為肺癌病人大多是肺陰虛、肺有火。如何貫通中西醫兩方面的知識,減低患肺癌的風險呢? 不煙不酒為何患上肺癌?肺細胞發炎「助攻」引發癌症 正常細胞演變成癌症,可分為3個階段,分別是: ‧癌症初始期(tumour initiation) ‧癌症啟動期(tumour promotion) ‧癌症發展期(tumour progression) 癌細胞3個變異階段 正常肺細胞出現基因突變 正常細胞要變成侵略的癌症細胞,必先經過這3階段變異。假如任何情况能夠阻斷這3個階段的變異,癌細胞便會消滅於萌芽,不能發展成傷害身體的癌症。最容易理解是第三階段癌症發展期,當細胞變異到了最後階段 ,最後守住關口的便是身體免疫力。假如免疫力不足,不能制止癌細胞衝破第三階段,便會形成真正的癌症。 第一階段癌症初始期,主要和細胞的基因變異有關。第二階段癌症啟動期,研究發現與細胞組織發炎密切相關。 相關閲讀:【十大常見癌症】早期肺癌病徵或難察覺 非吸煙患者多患肺腺癌 不同期數多元治療手法 煙草致癌物傷肺細胞 長期發炎加速形成癌症 以肺癌為例,傳統認知是減少吸煙就會減低肺癌風險,因為煙草內有很多致癌物,這些致癌物會損傷正常肺細胞基因,引起肺細胞基因突變。隨病人年紀愈大和吸煙年數愈長,身體的基因修復機制不能夠完全回復煙草致癌物所引起的基因破損,正常肺組織細胞產生了基因突變(基因突變就像街道的垃圾,當垃圾愈積愈多,但清道夫人數卻愈來愈少,垃圾堆積便會臭氣熏天),使細胞不受控制地生長,這便是第一階段的癌症初始期。 但如果只有第一階段基因突變的肺細胞,沒有第二階段的癌症啟動期「助攻」, 這些變異細胞不能完全形成為癌症。以往並不肯定什麼在「助攻」, 但現在研究發現組織發炎便是第二階段的助攻。原來當肺細胞長期發炎,會吸引巨噬細胞(tumour associated macrophage)走到發炎細胞內,這些在肺部的巨噬細胞會不斷分泌發炎因子,可以促進原本已經完成了第一階段的基因變異肺細胞,加速生長變成癌症。 研究:藥物抑發炎因子 減肺癌風險 幾年前發表的一個大型研究(CANTOS trial),研究本來目標是透過一種免疫球蛋白去抑制體內一種發炎因子(interleukin 1 beta,下稱 IL-1β),希望用這一種藥物減低重複發生心肌梗塞的機率(因為由冠動脈阻塞引起的心肌梗塞,和血管有炎症有很大關係)。這個大型研究無意中發現,研究參與者注射了藥物壓抑IL-1β減低身體發炎,肺癌發生機率隨之也降低;而且用藥劑量愈大,肺癌發生率愈低。這無意中證實了,臨牀上若能夠壓抑肺部發炎,確實是可以減少肺癌的發生(當然不能夠用這隻藥去治療肺癌)。 回到非吸煙人士身上,究竟他們為什麼會患上肺癌呢?在香港,不少非吸煙人士所患的肺癌通常是帶有獨特基因變異,最常見是EGFR基因突變。這類肺癌廣為人知的是,可以利用針對EGFR突變的標靶藥來治療。那麼,EGFR這一類基因突變為何會在肺細胞出現?答案雖然未完全清楚,但近來研究發現可能和年紀大基因破損有關;亦即是說不像吸煙人士般接觸了特別的致癌物,而是肺部細胞修復正常基因突變細胞的能力,隨年紀大機能減退。近來甚至有研究發現,在沒有肺癌的人抽取一些肺組織細胞來檢測,正常肺組織細胞也可以帶有EGFR基因突變。那麼,即是說不是單有EGFR基因突變,就一定會出現肺癌。 相關閲讀:【世界無煙日】吸煙令患癌風險大增 電子煙無助戒煙反上癮 中西醫戒煙有法 PM2.5微粒可致肺部發炎 原來另一關鍵是空氣污染。空氣中PM2.5微粒會引起肺部發炎,促進第二階段的癌症啟動期。PM2.5微粒在大氣中的濃度愈高,出現這一類EGFR肺癌的機率也愈高。這項結果無論是在實驗室老鼠當中,或是在公共衛生統計學方面都有相對的研究支持。所以空氣污染引起肺部發炎,可能是肺癌一個主要的成因。 另外,吸煙同時間影響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因為吸煙一方面提供致癌物,引起第一階段的基因變異,也直接導致肺部長期發炎。 中醫理論:養肺良方:睡眠足忌吃辣 郊外做運動 中醫藥方面,一直以來中醫認為肺癌病人是肺陰虛、有虛火。肺有虛火,轉換到現代術語,其實就是肺有長期發炎的意思。 肺有虛火的症狀,包括長期乾咳、喉嚨乾、皮膚乾,以及容易受外邪感染。中醫認為利用簡單食療,例如:沙參、麥冬、梨,是簡單養陰降火的方法。另外,降肺火要有充足的睡眠,避免吃辛辣和熱氣食物,避免經常發怒。這些生活調適轉換到現代醫學也有根據,因為充足睡眠能夠協助修補DNA破損(第一階段),經常吃高熱量等熱氣食物會促進細胞發炎(第二階段),所以中西醫藥有時確實是一脈相承。 中醫養肺的方法還包括常到郊區做運動。所謂肺氣需要舒張,就是說要多到郊區空氣好的地方,多做深呼吸的運動,促進肺部健康。這與練氣功的人,要在人流低的郊區練功,道理如出一轍;避免吸入城市中的污染空氣,確實是可以減低肺部發炎。 有趣的是,傳統智慧選購房屋時,一般也不希望在最繁忙的大街,反而喜歡靜中帶旺,甚至在郊區選購大宅。原來確實是有健康的意義在其中。 文:蘇子謙(香港大學臨牀腫瘤學系名譽臨牀助理教授、註冊中醫) 編輯:王翠麗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health.mingpa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專題系列文章 Read more

腳趾甲太厚、嵌甲非小事 甲溝發炎致紅腫痛化膿 及早處理足部「小問題」

腳上看似普通的小傷口,很多人大多不會特別注意,但其實足部的問題五花八門,除了常見的香港腳、雞眼、灰甲等之外,還包括嵌甲、腳趾甲太厚等,腳部的一個小傷口,若未有妥善處理及拖延求診,或有機會發炎,最嚴重可以導致腳部組織壞死,需要切除。常見嵌甲-甲溝發炎徵狀:紅腫痛或化膿-養和醫院足病診療師鍾雪玲表示,較常見的足部問題,與皮膚相關的包括生繭、雞眼、腳癬(香港腳),還有糖尿病人因周邊血管病變而導致潰瘍;結構問題包括扁平足、大拇趾外翻;也有與腳趾甲相關的如甲癬(灰甲)、嵌甲等。其中嵌甲,又稱甲溝炎,即是趾甲周圍組織包括兩側和底部的甲溝發炎,一般徵狀為紅、腫、痛,嚴重時或會化膿。 Read more

【彈弓指】扳機指成因和治療 避免長期重複動件、拿重物 10組運動紓緩彈弓指

【明報專訊】早晨屈指握拳後,手指無法張開,屈曲與伸直時不順暢,甚至發出「咔」聲響,我們稱為扳機指。每一隻手指都可能會出現扳機指,其中拇指發病率較高。主要病因是手指過度勞動、頻繁屈曲、常提重物,以及長時間使用滑鼠、鍵盤,或滑手機等。扳機指令手指又「彈」又「卡」又痛,10組運動可幫你紓緩。 Read more

紅斑狼瘡症|女性患者居多 常見症狀皮膚出紅疹 嚴重可影響心臟、腦部器官 治療後可否懷孕?醫生解構風險

皮膚出現蝴蝶形紅疹,「罪魁禍首」可能是免疫系統?紅斑狼瘡症(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患者會因為自身免疫系統失控,產生過量不正常抗體,同時錯誤辨識正常細胞為外敵而發動攻擊,有機會因此令身體各個器官發炎,造成不同問題。除了皮膚出紅疹外,紅斑狼瘡症亦有機會影響心臟、腦部等重要器官,嚴重可危及性命。 Read more

【痛症】類風濕關節炎早期徵狀不明顯 關節紅腫疼痛?宜早診斷早治療減關節侵蝕

類風濕關節炎 (Rheumatoid Arthritis) 是一種由於自身免疫系統異常,而出現的慢性炎性關節疾病,早期病人的徵狀並不明顯,但會令身體不同部位的關節出現紅腫、疼痛、發熱,甚至變形,更有機會影響身體其他器官,包括眼睛、皮膚、血管等。現時早期類風濕關節炎的治療選擇多,醫生提醒愈早診斷,癒後愈好,長遠更可避免關節侵蝕、變形或其他結構性問題。 Read more

【痛症】50歲後易發病?持續周身痛、手腳乏力 了解風濕性多肌痛症病徵與治療

長者出現腰痠背痛、手腳乏力,或會以為是「老人病」很平常,但若果疼痛持續,而且涉及多組肌肉,卻一直無法找出原因,可能是一種不常見的自身免疫系統疾病──風濕性多肌痛症(Polymyalgia rheumatica,簡稱PMR),箇中病徵除了出現肌肉疼痛和晨僵外,還有什麼呢?治療方法和患者需注意什麼呢? Read more

新冠病毒病徵不只是發燒、咳嗽和呼吸困難 有攻擊多個身體系統迹象 隨時出現致命併發症

近日多家國際傳媒先後引述各國醫學界指出,新冠病毒出現的病徵日見多樣,不再只是導致發燒、咳嗽和呼吸困難等表徵,它還有攻擊多個身體系統迹象,亦會導致嚴重發炎而產生血栓等致命併發症。有醫生稱新冠病毒與一般病毒感染不同,亦遠較流感嚴重,單憑病徵難以斷定誰人受感染,病人亦可能錯過求醫時機。 Read more

【耳鼻喉問題】 鯁骨怎麼辦?坊間急救法:飲醋、吞飯後果更嚴重? 正確處理方法3部曲

魚類營養豐富,烹煮方法多變,深受香港人喜愛,惟魚骨可幼如針,進食時稍一不慎有可能鯁骨,被魚骨刺傷,如未接受合適的急性處理和治療,有機會導致發炎和潰瘍等。然而,坊間急救法有不少,如飲醋、吞飯或飲大量水等,但當中有些不但對解決鯁骨問題無幫助,反而有機會令情况更嚴重,因此應認識正確的處理鯁骨3部曲,並盡快求醫。 Read more

【中醫治療】蛋黃油紓濕疹 小心傷口發炎

(資料圖片/明報製圖)   【明報專訊】前藝人劉小慧早前在社交平台直播炒蛋黃油(又名雞子油)的過程,稱能治濕疹,吸引逾10萬人觀看,引起迴響。在畫面中,高溫乾炒熟蛋黃後,鑊中會出現焦黑熱油,這些黑壓壓的油真是治療濕疹的秘方? 《本草綱目》記載蛋黃補陰血,解熱毒,炒取成油後能敷治頭瘡。但中醫指出,現時網上流傳的蛋黃油提煉方法有誤,成品容易混含雜質,濕疹患者用後,傷口或會惡化發炎。   濕疹分3類 急性多因濕熱 踏入夏季,部分濕疹患者叫苦連天,因身體容易出汗,誘發病情,令皮膚變得又紅又痕。註冊中醫陳敏表示,濕疹可分為三大類型,包括急性、亞急性及慢性濕疹,當中急性濕疹患者發病急,皮損範圍較大,病情多由外間因素引致,如流汗、進食致敏食物等。至於亞急性濕疹,發病時間較長,病情較反覆;而慢性濕疹的發病期最長,皮損分佈位置對稱,「許多患病20多年的病人都在四肢肘位生濕疹,如膝關節、手肘關節等」。 陳敏解釋,濕疹病因可分為先天及後天,前者先天稟賦不足,體內血虛則生風,由於風的特點是游走不定,因此皮膚易感痕癢不適,「慢性濕疹患者多為先天,屬於血虛風燥證」。後天病因多與生活習慣有關,如吸煙飲酒、睡眠不足、進食煎炸食物等,令體內濕熱,發於皮膚,可歸類為濕熱型。她補充,急性濕疹患者以濕熱型居多,「皮膚經常痕癢,患處糜爛出水,結痂皮損」。 濕疹病情反覆難治,因此網上偏方五花八門。前藝人劉小慧早前於網上分享以蛋黃油治濕疹,引來不少網民相繼仿效,到底蛋黃油是否治療濕疹的秘方? 據《本草綱目》記載,蛋黃性味甘溫無毒,能養陰清熱,炒後釋出油分可敷治頭瘡。陳敏指出,部分中藥古書亦記載蛋黃油能治熱瘡、燙火傷瘡及天疱瘡,但沒提及用作治療濕疹。熱瘡及頭瘡因體內濕熱而起,發病原理與濕熱型濕疹相似,因此濕熱型的濕疹患者使用蛋黃油後,能紓緩痕癢,其油分亦有助滋潤皮膚。   註冊中醫陳敏(鄧安琪攝)   製作方法具風險 效果易偏差 但對於濕疹患者使用這個偏方,陳敏有所保留。她表示,根據網上教法,需用猛火乾炒蛋黃,期間釋出大量濃煙及刺鼻的焦燶味,鼻敏感及氣管敏感的人不宜仿效。加上用曾經烹調其他菜餚的鍋炒製蛋黃油,鍋中或存有食物殘渣,令蛋黃油滲有雜質,濕疹患者使用後,患處或會惡化發炎,弄巧反拙。 除了製作方法具風險,陳敏指出坊間出售的蛋黃油色澤深淺不一,所使用的蛋黃數量亦沒有劃一標準,令人難以掌握,偏方效果容易出現差異。她以濕疹患者使用金銀花水作全身浸浴為例,一般使用的金銀花分量為30至45克,如為小孩浸浴,最多只可用30克,否則會過度刺激皮膚,「所以你說雞子油,用2隻、5隻或6隻雞蛋黃,提煉出來的東西已經不一樣,分量難控制。」   (影片截圖)   紓緩痕癢有更佳選擇 發炎應求醫 蛋黃油偏方的風險高,濕疹患者如要紓緩痕癢,陳敏認為有更多其他好選擇,例如近年興起椰子油及紫雲膏,有保濕潤膚之效;另外,有人用金盞花洗澡,能清熱涼血,減少痕癢,「好多配方都可以取代蛋黃油,製法更方便,效果更佳」。 但陳敏提醒,不論是椰子油或紫雲膏,都只能紓緩痕癢,濕疹患處如有發炎徵狀,或皮疹範圍較大,應先求醫診症。有病人單憑皮損情况,不懂分辨是否濕疹,胡亂塗抹藥品,致病况惡化。她舉例指出,一名長者感到皮膚痕癢,未知為濕疹發作,塗抹驅風油於患處後,油中的活血社風藥物反而刺激皮膚,令患處愈發痕癢。 陳敏表示,中醫治療濕疹,多處方養血清熱的藥物,如紫草、薄荷、金盞花等,「中醫辨證後,會視乎病人的濕疹證型來開藥,因濕熱亦有輕重之分」。除了內服藥物,部分濕疹病人須接受針灸治療,如圍刺法,即在患處周圍施針,有助令皮疹的顏色變淡。   文:鄧安琪 編輯:王俊杰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相關文章: 【中醫治療】濕疹患者 苦參、薏米粥消腫止痕 中西藥隔8小時食 一樣相冲 體內相遇影響藥效 【中醫治療】中西合璧例子:蠔菇或減化療毒性 按穴打針止汗 爽手無尷尬 【中醫治療】桑椹烏髮 寒底多吃上吐下瀉 Read more

洗眼水 作用小風險大

【明報專訊】近年市面出現多款洗眼水、洗眼液,廣告教大家日常卸妝後,再用洗眼液徹低清潔眼晴,可預防眼疾。惟任卓昇表示,眼睛本身有清潔機制,懂得「冲涼」,「眼睛會分泌淚水冲走細菌,眨眼時,眼瞼就如汽車的水撥,掃走眼晴表面的污物」。用洗眼水清潔雙眼時,如用具不潔,反而會把細菌帶入眼晴,增加發炎機會。 治標治本——常雙眼疲倦,單靠護眼產品未必治本,減少看電子屏幕,才是長遠改善方法。(PRImageFactory@iStockphoto) 葉佩佩則表示,女士洗眼前若卸妝不淨,會將化妝品混入洗眼水中,殘留在眼球表面,造成損傷。而且這些產品如含有防腐劑,長期使用也會增加敏感風險。 她提醒,無論是眼膜、眼藥水等,只能短暫紓緩不適;長遠對策,是改善使用電子產品及閱讀習慣等,避免長時間注視近距離物件,有需要時佩戴合適的眼鏡。 Read more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