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咳、咽喉癢痛、皮膚乾燥 初冬養生食物:梨、杮、杮餅生津潤燥 忌與大閘蟹同食(養生帖)

【明報專訊】11月7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立冬 (編者按:是日為小雪),意味着冬天的來臨,早晚明顯有涼意、乾燥。因此應多食生津潤燥、滋陰養肺的食物,在飲食上宜平補,以減少乾咳、咽喉癢痛、皮膚乾燥等不適。以下介紹時令養生食物:梨及柿,還有很受大家歡迎的大閘蟹,在食療功效及飲食時注意事項。 養生食物:梨潤肺止咳化痰 紓緩乾咳、咽喉癢痛 潤肺不得不提梨。梨有「百果之宗」的美稱,《本草綱目》裏有對梨的功效記載:「治風熱、潤肺、涼心、消痰、 降火、解毒」。梨有潤肺止咳化痰、清熱養陰、利咽生津的作用,可以緩解咽喉乾燥癢痛、乾咳、心煩口渴、潮熱等徵狀。 相關文章:【過敏系列】乾咳、久咳或是氣管敏感? 注意事項:隔水蒸或熬湯降寒性 古代醫家普遍認為「梨,利也」,性質屬於「冷利」,有下利作用,多吃會傷脾胃,因此畏寒、小便頻繁、腹瀉、手腳冰冷的人不可多吃。此外,梨先隔水蒸熟,或用來熬湯,都可以降低其寒性,更適合一家大小服用。 養生食物:柿子止渴生津 柿子味甘澀、性寒,《本草綱目》記載:「柿子消熱去煩、止渴生津、潤肺化痰、治療熱咳」;有清熱潤燥、潤肺化痰、止渴生津、健脾、止血等功效,可以改善大便乾結、痔瘡疼痛或出血、乾咳、喉嚨痛等徵狀。 相關文章:3大皮膚問題:膚色暗啞、暗瘡、濕疹 營養師7個貼士 從飲食入手容光煥發 杮餅: 對咽乾、喉嚨痛、生痱滋有特效 柿子製成柿餅後,性質變得較為平和,能潤肺理氣,可作口果食物,柿餅上那層薄薄的柿霜,更對咽乾、喉嚨痛和生痱滋有特效呢。 注意事項:風寒、來經、胃脹痛慎吃 柿子性寒,如患風寒感冒不宜食用,素來手腳冰冷的人也要減少食用;缺鐵性貧血和正在經期的女性,容易胃液逆流、胃脹胃痛的人,也須慎吃;螃蟹與柿子都屬寒性食物,不能同食。 相關文章:【腸胃毛病系列】胃脹易飽滯不適? 簡單5招對付消化不良 吃大閘蟹後 飲用薑茶解毒暖胃 說到時令食物,好食又受歡迎的,當然就是大閘蟹了。它是河蟹的一種,營養豐富,據《本草綱目》記載:「螃蟹具有舒筋益氣、理胃消食、通經絡、散諸熱、散瘀血之功效」。大閘蟹性味鹹、寒,有清熱、化瘀、滋陰之功效,可治療跌打損傷、筋傷骨折。 煮蟹時建議加入數片紫蘇葉(專門祛除魚、蟹的毒性),減低腹瀉風險,吃蟹後建議飲用薑茶,可解毒、暖胃和中。 注意事項:大閘蟹不可與柿、梨同食 《飲膳正要》:「柿、梨不可與蟹同食。」從食物藥性看,柿、蟹皆為寒性,二者同食,寒涼易傷脾胃,體質虛寒者尤其要注意。因此冷飲、啤酒,以及其他性質寒涼或易令人通便的食物,也不適宜與蟹同食;孕婦、素體脾胃虛寒的人,宜少吃或不吃螃蟹。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文:陳圳堅(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助理課程主任) Read more

【濕疹偏方】漂白水稀釋浸浴?燕麥磨粉紓緩痕癢?4大偏方治濕疹有效嗎?

【明報專訊】坊間不少對付濕疹的偏方,近期最熱門有以下4大偏坊,包括:漂白水、燕麥、大麻二酚(CBD)、月桂油,究竟是否安全有效?專家提醒,紓緩皮膚痕癢,潤膚產品成分固然重要,質地亦很影響潤膚效果,常用的油膏、乳霜、乳液,應如何選擇?用漂白水抹地時,不慎濺上手已覺得「揦」;坊間流傳用漂白水浸浴,可以紓緩濕疹,實在駭人聽聞,然而,皮膚及性病科專科醫生林嘉雯表示,她曾指導合適病人使用,而且效果不錯。「千祈唔好將漂白水直接搽在皮膚上,會刺激皮膚令病情惡化。」林嘉雯表示,將漂白水稀釋後浸浴,只要用法正確,風險不是那麼大。 Read more

分辨熱痱與濕疹 熱痱可觸動濕疹大發作 患者注意汗水積聚身體要散熱

【明報專訊】皮膚出現紅疹,又痕又癢!究竟是熱痱還是濕疹呢?成人「長熱痱」是否常見?熱痱水、冰濕紙巾,甚至牙膏,是否處理熱痱良方?有皮膚專科醫生指出,要分辨是熱痱還是濕疹,可從疹塊分佈位置入手;一般而言,熱痱常出現在被衣物包裹的地方,如胸口、背脊等;而濕疹較常見於關節內側。另外,濕疹的疹塊會較大,邊界較模糊,不像熱痱可看到一粒粒分散(discrete)的紅點,濕疹表面更常有脫皮狀况。至於要避免長熱痱和誘發濕疹,又有何方法呢?中西醫話你知! Read more

【毛囊角化vs.暗瘡】一乾一油 紅色粒粒皮膚乾燥 毛囊角化莫非基因作怪?難斷尾?

毛囊角化與暗瘡粉刺外觀相似,如何分別?皮膚及性病科專科醫生林嘉雯指,毛囊角化與暗瘡、毛囊發炎均會在皮膚上形成紅色「粒粒」,在外觀上有相似之處,不少人也會混淆,甚至誤以為毛囊角化的「粒粒」是暗瘡,以錯誤方法處理。從膚質比較,毛囊角化與暗瘡患者可謂「一個乾、一個油」:有毛囊角化的人,皮膚會較乾燥,甚至會脫皮;而有暗瘡問題的人,皮膚油脂分泌則會較旺盛。 Read more

【爆拆】皮膚乾燥痕癢兼洗手搓手 出現龜裂易誘發細菌感染 皮膚科醫生建議:潤膚預防皮膚敏感7個貼士

新冠肺炎肆虐接近一年,不少市民已養成頻繁洗手、搓手的衛生習慣,加上近日天氣乾燥,手腳都出現痕癢、爆拆等皮膚問題,怎辦呢?皮膚科專科醫生胡惠福提醒,長期接觸具消毒殺菌功效的洗手液,會破壞皮膚角質層,容易誘發刺激性接觸性皮膚炎(俗稱「主婦手」)。如果塗搽潤手霜次數不足,更會導致手部皮膚乾燥,出現龜裂損傷,誘發細菌感染。 Read more

【女性健康】潤膚要薄搽 乾燥宜戒辣

【明報專訊】天氣轉涼兼濕度下跌,秋意濃濃,皮膚立即響起警號,開始乾燥、龜裂及甩皮,狂塗潤膚乳仍然又乾又痕。秋冬季,中西醫如何對抗皮膚變乾?西醫教你選擇適合的補水護膚品,中醫就主張戒口兼食療養生。 ■西醫說:皮膚乾燥時要塗上具補水及鎖水功效的護膚品,避免經常濕水及接觸致敏原。(皮膚及性病科專科醫生陳湧) ■做家務不戴手套 愈濕水愈乾燥 問:轉入秋冬季,雙手為何乾燥、龜裂、甩皮?如何處理? 答:皮膚表面有油脂保護,防止水分流失;皮膚細胞亦會如磚牆般一層層疊起來,築起保護屏障,細胞之間靠神經醯胺(Ceramide),如「紅毛泥」般鞏固細胞,阻止水分流失及致敏原入侵;細胞之間抓得愈實,鎖水能力便愈好。不過,天氣乾燥及經常冲涼或洗手,會加速流失神經醯胺。 在冬天時,不少人因皮膚乾燥求醫,乾燥位置大多在臉部,因臉部皮膚較薄,較易受影響。另外,雙手時常濕水也是高危。曾有一名30多歲的男子,剛轉做廚房工作,經常要接觸水,導致雙手乾燥、龜裂、甩皮、痛及痕癢而求醫。另外,家庭主婦經常做家務及接觸清潔劑,也導致乾燥。除了要多塗潤護產品,清潔時最好戴上手套,別直接濕水。基本上約兩星期後,皮膚已有改善。 ■轉季轉護膚品 小心誤變敏感 問:皮膚乾燥時,為何伴隨紅腫等敏感徵狀? 答:乾燥代表神經醯胺流失,保護屏障出現漏洞,讓致敏原有機可乘。因此,皮膚乾燥時要盡量避免接觸致敏原,如含化學物品的清潔劑或化妝品等。有一名20多歲女士,因轉季換了全套護膚品,迎接冬日,但用了數天,皮膚出現爆裂、發紅及發炎,懷疑對新護膚品過敏,要外塗藥物治理。 不過,有時塗護膚品覺得有「拮、刺」的感覺,並非過敏反應,可能皮膚太乾有細微傷口,受護膚品刺激,特別是化學成分較重的產品,便有這種感覺,最好停用。皮膚塗上致敏產品,未必即時有反應,可能隔一段時間才出現紅腫等敏感徵狀,但並非每個人都會對同一產品產生過敏。選擇護膚品時,最好留意是否含有易致敏成分如防腐劑paraben及MIT,可先在手臂內側試用數天,看會否敏感,或請教醫生。 ■厚塗吸不到 先搽乳霜再搽油 問:乾燥,「厚塗」護膚品最有效? 答:改善乾燥主要靠塗護膚品,目的是補水及鎖水,但避免一次用太多分量,因「厚塗」皮膚未必吸收得到,寧願「少食多餐」,薄塗一層有助皮膚較快吸收,稍後再塗多次,效果更理想。 坊間有不同的補水及鎖水護膚品,水油比例和質地各有不同,功效亦大不同: ‧純油分產品: 如馬油或椰子油,沒有補水效果,但鎖水功能高,質感較黏身,易阻塞毛孔出暗瘡 ‧乳霜或乳液: 油分相對較少,同時具鎖水及補水功能 ‧啫喱狀產品: 油分最少,鎖水功能最弱 建議乾燥皮膚應用油分較重的產品,可先用乳霜補水,再用護膚油鎖水,效果最理想。 中醫說:改善皮膚乾燥,首先戒除香口燥熱食物,另可配以湯水滋潤保健。(註冊中醫陳敏) ■秋燥攻肺 秀髮嘴唇也當災 問:入秋後,皮膚問題為何惡化? 答:中醫而言,肺主皮毛。秋天後有秋燥出現,影響肺部,令皮膚乾燥、無光澤、龜裂及爆拆。入秋後,每日有2至3名病人因皮膚乾燥痕癢求醫,他們大多伴隨其他問題如失眠、便秘及口臭。當乾燥問題持續不理,導致皮膚爆裂有傷口,處理不妥,便出現炎症。 乾燥問題影響全身皮膚,最先在頭及臉部出現,特別是嘴唇,之後陸續在手腳出現。同時,頭髮也會乾枯,甚至脫髮。有一名男士從事物流工作,需輪更捱夜,導致失眠、臉色差、精神欠佳。入秋後情况轉壞,除面部泛紅、皮膚乾而發癢、毛孔大,頭髮也很乾,出現脫髮,需用藥治療。 另外,有一名20多歲女士任職銀行文員,經常在冷氣間,個性易緊張及?,有心火,出現便秘,皮膚有細紋外,入秋後面易泛紅,化妝易受刺激出風癩,服藥後一星期已有改善。 ■麻辣火鍋燥上燥 抽乾水分兼爆瘡 問:香港人最愛打邊爐,食燥熱食物更加乾燥?誰人易皮膚乾燥? 答:年輕人生活緊張壓力大,皮膚容易乾燥,有一名20歲的青年剛升上大學,功課多兼住宿舍,經常捱夜,飲食以外食為主,喜歡香口煎炸食物,有便秘及口臭,皮膚乾之餘更長滿乾枯的暗瘡;加上入秋後,空氣乾燥,帶走皮膚表層的水分,降低自我保護能力,使皮膚變得敏感脆弱,油脂分泌失去平衡,而他繼續食燥熱食物,令暗瘡更嚴重。治療時主要是戒口,尤其是辛辣、火鍋、煎炸等燥熱食物,另食藥內服調理,對於頑固暗瘡則要外用藥。 長者、吸煙人士較易皮膚乾燥。因吸煙易上火,出現肺燥,而長者則皮膚油脂少易乾。另外,陰虛人士的皮膚亦較易乾燥,因陰虛屬假熱,徵狀是口乾、臉紅、身熱、出汗、?、失眠、易緊張及大便偏乾等。不論男女、青年或老年人也有可能陰虛。 ■蜜糖飲太多易瀉 吃梨滋潤適可而止 問:坊間流傳用片糖冲涼、飲用蜜糖,可改善皮膚乾燥,真的嗎? 答:片糖有滋潤作用,可作紓緩,但清潔不當會引來蚊叮蟲咬,反而會刺激皮膚。蜂蜜雖有滋潤作用,但同時有潤腸功效,過度進食可能會肚瀉。食療方面,可選擇含豐富水分的生果如梨子、椰子及無花果等,有助改善乾燥問題。但食完滋潤食物後,如出現胃口差、大便散、口淡及疲累等脾胃弱徵狀,小心是過度滋潤,要減少進食。 日常可多以湯水滋潤養生,建議喝: 雪耳蘋果瘦肉湯 材料(4人分量)︰ 雪耳1朶、蘋果2個、乾百合9克、北杏9克、蜜棗2粒、瘦肉半斤 煮法:瘦肉汆水後加入其他材料煲1小時30分 功效:雪耳具滋潤養陰寧心作用,蘋果正氣有清潤作用,瘦肉可養陰提正氣 ■西醫:鎖水貼士 冬天冲涼 水太熱皮膚更乾 對抗皮膚乾燥,潤膚品要薄塗,但次數要頻密。選用含有尿素、透明質酸、甘油、神經醯胺等具有鎖水及補水功能的護膚品。臉部皮膚薄,乾燥時避免用多功能的潤膚品如美白或抗氧化產品,因會增加敏感風險。 冬天很多人喜歡熱水浴,但要避免用太熱的水,因會導致皮膚水分流失。 ■中醫:預防乾燥 菊花茶、雪梨水 清熱降心火 要都市人早睡早起,未必可一下子調節,可先從飲食着手,戒除辛辣及香口煎炸食物,最好每日飲用湯水保健,可因應身體狀况及季節選擇湯水。如沒時間煲湯,建議飲用花茶,如菊花杞子茶,有清熱明目之用,尤其適合在進食熱氣食物後飲用;另外,亦可煲百合雪梨水,加入少許蜜糖調味,有助改善乾燥。適量運動有助減壓,可改善心火。 文:許朝茵 圖:資料圖片 編輯:林信君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