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問題】玫瑰痤瘡 vs 暗瘡 認識扁平疣、汗管瘤 皮膚問題逐樣講 注意5件事提升皮膚健康

2019年不易過,祝願踏入新一年,人人從內到外、從頭到腳都健康過人!立即請教皮膚科醫生,面上的「粒粒」究竟是玫瑰痤瘡還是暗瘡?還有扁平疣和汗管瘤哪種會有傳染性?緊記要辨清一系列皮膚問題才能進行適當治療和護理,否則難以根治,甚至容易惡化。做足以下5件事,才能夠以容光煥發的面貌,迎接新挑戰! Read more

【爆拆】皮膚乾燥痕癢兼洗手搓手 出現龜裂易誘發細菌感染 皮膚科醫生建議:潤膚預防皮膚敏感7個貼士

新冠肺炎肆虐接近一年,不少市民已養成頻繁洗手、搓手的衛生習慣,加上近日天氣乾燥,手腳都出現痕癢、爆拆等皮膚問題,怎辦呢?皮膚科專科醫生胡惠福提醒,長期接觸具消毒殺菌功效的洗手液,會破壞皮膚角質層,容易誘發刺激性接觸性皮膚炎(俗稱「主婦手」)。如果塗搽潤手霜次數不足,更會導致手部皮膚乾燥,出現龜裂損傷,誘發細菌感染。 Read more

【抗疫你要知】武漢肺炎 疫「堅」疫「流」 醫生為你拆解4件抗疫是與非

坊間流傳不少出處不明的防疫秘方、聲稱可以提升免疫力的小道消息、具創意重用口罩的心得等,五花八門的資訊在互聯網世界流動,其中有那些可以用?那些不要信?疫「堅」疫「流」請來不同界別的專業人士,按他們的理解為市民作出選擇或建議,但是最終仍然是信不信由你。 Read more

【抗疫你要知】學幾招護手大法免濕疹手愈洗愈傷

17年前有一位城中名人呼籲市民洗手!洗手!洗手!可想而知,疫病大爆發的時期,洗手甚至比吃飯重要。眾所周知,洗手是預防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第一道防線,話雖如此,對於手部患有濕疹的人士,每次洗手都是大挑戰。為免在不得不洗手的情況下,患處愈洗愈爛,皮膚專科醫生教您幾招護手大法,減輕受損機會。 Read more

【抗疫你要知】不可不知! 濕疹傷口預防感染病毒要點

在同枱吃火煱或在家上厠所,亦有機會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時期,全民都小心翼翼地做好防疫工作。透過戴口罩及戴護目鏡等外置裝備,確實可以很好加強保護作用,但是手部患濕疹的人士,難免有傷口外露的機會,增加感染風險,所以有些可以預防的事,真的不可不知。 Read more

【抗疫你要知】享受飛罩時光 實行自己皮膚自己救

近期全港市民都體會了在家千日好,出門半天難的道理。無他,因為只有在家,才能安心享受真正的飛罩時光。在家可以做很多事情,站在皮膚專科的專業立場,悠閒在家的話,除了吃喝疴睡之外,必然不忘提醒市民要護膚,至於護膚過程有甚麼地方需要留意?還是由皮膚專科醫生說了算。 Read more

【抗疫你要知】除口罩洗手之外 只要多做一件事可得大滿足

為了防疫日日戴口罩十多小時,即使習慣了,有時還是感到氣悶。一日流流長,在食午餐、飲茶或喝水的時候,如果把握這段皮膚放風時間,讓皮膚唞唞氣,足以平衡身心靈。其實,如果在吃喝之前,只要多做一件事,內心更可以產生無比幸福感,這件事要由皮膚專科醫生告訴你 Read more

【抗疫你要知】長時間戴口罩 焗到爆晒瘡!

在疫病肆虐的時候,撲口罩已經成為家常便飯,人人都變成分辨口罩的專家。長時間輪候買到價錢合理,符合安全標準的口罩,當然可以戴上安心出行。可是安全歸安全,好事都不能做過頭,過長時間戴口罩,影響油脂分泌閉塞毛孔的話,小者生暗瘡,大者有機會引發皮膚大災難! Read more

按穴打針止汗 爽手無尷尬

【明報專訊】考試、測驗,試卷沾濕一大片;面試、見客,不敢跟人握手;約會心儀對象,想牽手又驚嚇怕對方……手汗嚴重,帶來無數尷尬時刻。 想保持雙手乾爽,有何妙法?實行中西醫夾攻,外敷內服,加上針灸、按穴,甚至打針、手術,期望雙手不再濕漉漉。   (Tharakorn@iStockphoto/明報製圖,設計圖片,模特兒與本文提及疾病無關)   中醫說:「手掌多汗,與家族遺傳、日常作息飲食、情緒有關。」   熬夜嗜辣 易出手汗 問:從中醫角度,有何原因引致手汗多? 張:主要成因與脾、胃、心有關。《傷寒明理論》記載:「胃主四肢,手足汗出者,陽明之證……手足汗出者,為熱聚於胃,是津液之旁達也。」胃部有熱積聚,而導致手腳出汗。而脾胃虛寒、脾胃運化功能差者,亦會有手足出汗情况。   此外,《黃帝內經·素問·宣明五氣篇》提到,汗為心之液。中醫認為,出汗過多容易耗傷心血及心氣,亦可能是心臟功能異常的其中一個徵狀。惟這不局限於手汗,可指整體出汗。手汗多亦有家族遺傳傾向,如父母其中一方手汗多,子女也較大可能有手汗。撇開遺傳因素,以下幾類人較易出手汗: 1. 經常熬夜,導致陰虛內熱 2. 飲食不節,喜食辛辣、濃味、煎炸等刺激食物;或常飲酒、咖啡、濃茶,致脾胃濕熱,形成濕熱體質 3. 容易緊張,情緒敏感,易怒,導致肝鬱化火   東華三院註冊中醫張淑和(李祖怡攝)   依體質服中藥改善 問:中醫如何治療手汗? 張:可透過針灸治療,亦會因應不同體質處方中藥改善。脾胃濕熱的人常有手腳汗多,夏天尤其嚴重,手心比較濕黏,大便黏溏,可處方藿朴夏苓湯、三仁湯。心脾兩虛者,手和腳汗多,胃口差,面色蒼白,心悸,怕冷,可利用理中丸加烏梅、苓桂朮甘湯。至於心腎陰虛者,不但汗多,手心腳掌較熱、口乾、心煩、睡眠差多夢,可處方六味地黃丸、知柏地黃丸。另外,心陽不足的人手腳濕冷,精神緊張時特別多汗,亦容易感到少氣疲乏,可在桂枝湯內加龍牡。   食療化濕清熱 問:有何食物可減少手汗? 張:根據個人體質,日常輔以食療改善。   苡苓扁豆湯 茯苓、苡仁、扁豆有化濕的功效,而淡竹葉、綿茵陳則可清熱。適合脾胃濕熱,汗多伴有大便黏溏、口氣重、小便深色且量少的人。 材料:生薏苡仁20克,茯苓15克,淡竹葉6克,綿茵陳10克,白扁豆15克,瘦肉500克 做法:洗淨材料,加約2公升水煮約1小時   百合山藥二米粥 小米味甘性平,入腎、脾、胃經。根據《本草綱目》記載,小米治反胃熱痢,煮粥食,益丹田。適合心脾兩虛,汗多伴胃口差、睡眠差、大便稀爛的人 材料:鮮百合1個,鮮山藥30克,白米30克,小米15克,紅棗2粒 做法:洗淨材料;紅棗去核;山藥洗淨去皮,切成小塊。1公升水燒開,放入白米及小米煮5分鐘,再放入山藥及紅棗,大火煮5分鐘,轉小火熬至濃稠成粥。最後放入百合,煮約10分鐘即成   黑豆小麥飲 具收斂止汗之效,適合心腎陰虛,汗多,容易伴口乾舌燥、手足心熱的人,只要不是濕熱體質,基本上都適合飲用。如有疑惑,可先請教中醫。 材料:黑豆20克、浮小麥15克、麥冬10克、五味子6克、黑棗4粒 做法:洗淨材料,加1公升水煎煮約40分鐘,可代茶飲用   黑豆(kunchit2512@iStockphoto)   按穴安神減汗 孕婦小心催產 手汗多,閒時可按壓穴位調理身體,每次按至感到「痠麻脹痺」,有助改善情况。張淑和指,「有些人考試緊張,可試試按壓內關,有助放鬆心情,減少出手汗。」但要注意孕婦不適合按壓合谷和三陰交,因這兩穴有催產作用。按壓前應先詢問註冊中醫。 合谷 作用:有助清腸胃熱 位置:拇指和食指指根兩骨相會合之處,即「虎口」 三陰交 作用:健脾益血,調肝補腎,安神,幫助睡眠 位置:小腿內側,足內踝尖上3寸,即脛骨內側緣後方凹陷處 內關 作用:寧心安神,穩定神經 位置:前臂掌側(內側),腕橫紋上2寸(中醫以4隻手指併攏的闊度為3寸) 勞宮 作用:清瀉心火,除煩躁 位置:位於手掌心,第2、3掌骨之間,偏於第3掌骨的掌中紋處,亦即放鬆握拳時中指端所指處   (明報製圖)   西醫說:「多汗症以手掌、腳掌、腋下較為常見,成因可分為先天和後天。」   青春期易發多汗症 問:手汗多,與家族史、青春期有關? 陳:多汗症病人會在不正常環境下流汗,如寒冷天氣;而受影響位置可以是局部或全身,其中以手掌、腳掌、腋下汗多較為常見。成因可分為原發和繼發兩種,前者原因不明,有些患者是天生手汗多,亦受家族遺傳影響。患者大部分是青少年,因為青春期時汗腺分泌增多,所以手汗相對地多。青春期後,手汗多的問題或稍有改善。而繼發性則屬後天因素,可能與患者身體問題有關,如甲狀腺機能亢進。   影響生活、社交宜求醫 問:手汗多是疾病嗎?需要看醫生嗎? 陳:難以用出汗量釐定其嚴重程度,至於是否需要求醫,則視乎手汗對當事人的日常生活和社交有多大影響。當手汗問題影響個人生活、心理,例如考試因手汗多而弄濕或弄污試卷,日常社交不敢握手,或是工作上經常接觸文件,需要常常與人握手……便應該看醫生。但有些人做後勤工作,不用見客,手汗多可能沒特別影響。   皮膚及性病科專科醫生陳厚毅(李祖怡攝)   洗手灑爽身粉 難治本 問:止汗劑可否治療手汗? 陳:先要找出多手汗的原因,醫生會建議抽血檢查,以確定多汗是否由其他疾病引起,如甲狀腺、內分泌出問題。若是原發性多汗症,一般先考慮無創治療,病情輕微的可考慮用含鋁鹽的止汗劑。止汗劑原理是阻塞汗腺的出口,達到止汗效果,因此出汗之前便要搽,而功效約維持1天,需要每天塗搽。 網上流傳減手汗貼士,如多洗手、使用爽身粉。多洗手只是洗走汗液,爽身粉可令你感覺乾爽,但對治療手汗幫助不大。   離子電浸療法 屬非手術方法,每星期做數次療程,每次大概十數分鐘,視乎情況而定。將手掌放入水中,透過微弱電流,抑制汗腺分泌,有短暫減汗效果,一旦停止治療便故態復萌。   注射肉毒桿菌毒素(botulinum toxin) 效果約可維持半年至9個月。打肉毒桿菌毒素阻止流汗的信號傳導,大大減少手汗。每隻手掌每次需要注射數十針,才達到治療效果。   交感神經切除術 情况嚴重者,利用手術切除交感神經,阻截流汗信息傳導,能大大減少手汗,是比較有效治療手掌汗多的方法。不過,切除交感神經後,可能會有補償性多汗症,身體其餘部位增加排汗,手部少了出汗,但可能腳掌的汗水會因而增加。 想一勞永逸止汗,又不想做手術,可以怎樣?「目前,有研究以微波治療手汗。不過,此方法未獲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核准用於治療手汗。」陳厚毅表示,FDA現時只核准以微波止汗治療腋下多汗症,原理與微波爐相似,「叮」死汗腺。   文:李祖怡 編輯:梁小玲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Read more

【夏日系列】考考你:實惠美容法:首要防曬

【明報專訊】請來皮膚科專科醫生,鄭醫生把握機會,「幫朋友」問問最新美容科技﹕「近來有什麼最新的美容儀器?有什麼技術正在研究當中?」 「美容儀器,日新月異。現今偏向家用儀器。」陳厚毅表示,都市人生活繁忙,不容易騰出時間找醫生或上美容中心,家用儀器應運而生。市場上充斥不少家用美容儀器,可是效果參差。「操作複雜的,怕做得不對;能量過大的,容易灼傷;要安全不易出問題,效能自然有限。」因此,現在的科研目標,希望做出既有效又簡單易用、減少痛楚的家用儀器。 「可否跟大家分享一個既便宜又有效的美容秘訣?」鄭醫生追問。 「既經濟又實惠的美容方法,就是做好防曬。」陳厚毅指出,曬太陽除了增加臉部色斑(雀斑、太陽斑),也是導致骨膠原流失的原因之一。骨膠原流失,皮膚就會變得鬆弛及衰老。他補充﹕「醫學研究顯示,吸煙也會影響膚質。如果大家有留意,煙包印有『吸煙可加速皮膚老化』字句。還有,作息定時、多吃蔬果,也是護膚要訣。」

Read more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