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健康】腸菌失衡新冠肺炎更惡 增強免疫力 少食添加劑多吃蔬果

【明報專訊】面對世紀疫症,除了口罩和搓手液,我們還需要一隊腸道尖兵。腸道微生態與健康息息相關,包括抵禦新型冠狀病毒的免疫力;中大研究發現,新冠肺炎患者「壞」菌多,「好」菌少,不但增加感染風險,而且壞菌愈多,病情愈嚴重。恒常運動、均衡飲食,能增加腸道益菌,提升免疫力。相反,食物添加劑如色素、防腐劑、甜味劑、乳化劑及代糖等,破壞腸道微生態平衡! Read more

睇清消毒成分 濕紙巾靠酒精快速殺病毒

【明報專訊】「保持雙手清潔,勤洗手,勿捽眼」,在新型冠狀病毒陰霾下,市民衛生意識提高,時刻緊記清潔雙手的重要。有效清潔雙手的方法,是使用肥皂及流動清水清洗,但在不便洗手情况下,消毒濕紙巾就成為不少人的隨身「法寶」。然而消毒濕紙巾的消毒成分有多種,消毒原理及速度也不同。專家稱,只有一種成分才是最有效及快速,選購時,宜留意成分,睇清睇楚才購買。 Read more

酒精搓手好過噴 溝精油阻礙殺菌

【明報專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持續,口罩、漂白水被搶購一空,搓手液亦是一支難求。 網上有不少酒精搓手液DIY教學,藥房消毒酒精賣光,轉用五金店出售的酒精可行嗎?專家指,並非所有「酒精」都適合用來做消毒搓手液;而在酒精搓手液加入精油,未必能加強殺菌效果,油分反而會阻礙酒精殺菌。 Read more

波波池藏31種細菌

波波池有幾毒?美國北喬治亞大學抽查6個物理治療中心內波波池的塑膠波,作微生物分析,結果找到31種細菌和1種真菌,當中9種細菌和1種真菌可以令人感染致病,如:心內膜炎、敗血症、尿道感染、腦膜炎、肺炎及皮膚感染。     研究員指出,不同波波池的細菌含量差別很大,其中一個波波池蒐集的波波,97%含有大量微生物,另一個只有37%找到微生物。研究員強調,有人的地方就有細菌,不足為奇;但位於物理治療中心的波波池,一般人相信會定期清潔,較少細菌,今次研究卻發現不同波波池細菌含量差別大,相信原因是清潔標準不同。英國國民保健署建議,家長帶小朋友玩波波池前,應向職員查詢設施多久清潔一次,如何清潔;另外提醒小朋友,玩波波前後都要徹底清潔雙手,如果皮膚有傷口就要避免進入波波池。 資料來源:英國國民保健署 醫言有理:中性細胞數量減 細菌感染風險增   天天感恩 生活更美好 多個研究證實,察覺生活美好事情,將感恩變成習慣,不但改善情緒,還對身體健康有好處。學習感恩第一步,就是要找出每天生活中的好事,簡單如找到一個泊車位、一杯香濃咖啡,或好朋友一個問候;然後好好回味這些好事,為自己注入正能量。   美國西北大學心理學家Judith T. Moskowitz鼓勵大家每天練習感恩,幫助你應付壓力、改善心情。Moskowitz研究顯示,當人受壓時,往往忽略了身邊的好人好事;只要透過持續每天的感恩練習,有助提升正能量。 資料來源:美國衛生研究院   ▲(資料圖片) 自閉關注日 聽「星星」戀事 自閉症人士常被稱為「星星的孩子」,他們在社交、溝通上有不同程度的困難,看似令人難以接近,其實他們一樣渴望與人建立友誼,亦有追求戀愛的自由和權利。 明天(4月2日)是「世界自閉症關注日」,協康會舉行「星星戀事多」小型展覽,聯同「癲噹」向大眾呈現自閉症人士典型特徵,以及他們在談戀愛時會遇到的困難,讓大家認識自閉症的獨特之處。 知多啲:自閉症人士社交困難   「星星戀事多」小型展覽 展期:即日至4月7日 時間:上午10:00至晚上8:00 地點:觀塘海濱道90號發現號VESSEL 02 查詢:www.heephong.org   增廣健聞:打齊疫苗 遠離麻疹、食菇防輕度認知障礙、腰背痛免費講座 增廣健聞:益生菌預防葡萄球菌,幹細胞移植或可根治愛滋病,免費中醫食療講座   Read more

DIY面膜或滋生細菌 招粉刺暗瘡

【明報專訊】除了飲落肚的甘酒,市面還有不少甘酒護膚品。網上更有教用米麴和米發酵,自製甘酒面膜。 ▲(圖﹕黃志東) 麴酸太少無效 太多或傷皮膚 林嘉雯質疑自製甘酒面膜的功效,因自製過程中難以控制麴酸的濃度。「發酵過程中或會產生麴酸,但麴酸的成分有幾多呢?根本不知道。麴酸太少無效,太多亦不等於好,可能會傷害皮膚。此外,若真的產生麴酸,又可否經過面膜滲入皮膚呢?」即使是市面上的護膚品,亦需要其他物質幫助將有效成分帶入皮膚。 林嘉雯提醒,「自製面膜風險頗大,因為製造過程可能有污染物和細菌,加上沒有添加防腐劑,有可能滋生細菌,或令皮膚受細菌或真菌感染。此外,亦可能會閉塞毛孔。不少病人用完自製面膜後,生了粉刺、暗瘡。」 皮膚吸收 外塗較內服有效 至於現成的甘酒護膚品,如甘酒護手霜,標明加入酒粕和米麴,又能否如宣傳字句所言,「締造白滑玉手」? 針對皮膚的產品,林嘉雯直言外塗較內服有效,「食物要經胃腸道消化吸收,再去到皮膚,效果與外塗相差很遠」。她舉例,攝取維他命C,與由食物吸收相比,外塗可讓皮膚細胞吸收多20倍。 再看看甘酒護手霜的成分,產品標明含有水、甘油、礦物油,林嘉雯指這些成分對皮膚有保濕作用。另外,還有Ginger Root Extract(生薑提取物)和Rice extract(米提取物),都有抗氧化作用,「抗氧化主要是對抗自由基。在新陳代謝過程中、紫外線下、空氣污染、壓力、缺乏運動,都會令我們產生大量自由基,會破壞纖維毛細胞、膠原蛋白,令皮膚衰老、變薄、缺水、失去彈性」。抗氧化物如維他命C、維他命E、綠茶精華、葡萄籽精華、胜肽,能夠中和自由基。使用含抗氧化物的護膚品,有助對抗衰老,「不過產品沒有列出各種成分劑量,當中抗氧化成分佔幾多呢?」   Read more

問醫生:病毒/細菌感染 如何分辨?

【明報專訊】鄭:鄭志文醫生 李:李禮舜醫生 觀:facebook Live觀眾 鄭﹕要減少使用抗生素,就要對症下藥。抗生素用於殺滅細菌,但對真菌及病毒感染沒效。有建議使用臨牀測試,分辨出是否細菌感染,是否可行?現時又有什麼選擇? 李﹕臨牀診斷最主要是分開病毒或細菌感染,因為只有細菌感染才需要使用抗生素。目前可以考慮進行病毒學測試,當確診是病毒,就毋須用抗生素。另外,亦可在護理點(包括私家醫生、健康中心等)進行降鈣素原、C反應蛋白等測試有沒有嚴重感染。這些都可以協助醫生分辨細菌還是病毒感染,不過準確度並非百分百。所以,醫護人員會根據臨牀指引作診斷,例如病人喉嚨紅腫,有白點分泌物,就是甲型鏈球菌咽喉炎(圖)的徵狀。 濫用抗生素 可致肥胖、哮喘 觀﹕抗生素不單殺死惡菌,亦會殺死好菌,令身體抵抗力減弱,不食抗生素,可以嗎?進食益生菌作代替,是否可行? 李﹕近年愈來愈多抗生素的研究,令我們更加了解它的副作用。過往已知抗生素的副作用,主要是出現敏感及白血球偏低,而近年發現會影響到人體內的微生物群組,其中最常見導致腸炎。如果服用太多抗生素,將好菌壞菌一併殺死,反而出現更多壞菌,導致出現肚痛、腹瀉等問題,嚴重可致命。另外,近年亦有研究顯示,用太多抗生素會致肥胖、糖尿病、哮喘,以及各樣的敏感問題,尤其常見於小朋友身上。這些研究令我們明白,抗生素不能胡亂使用。 但一旦確認是細菌性感染,就必須使用針對性的抗生素。益生菌主要作用並非殺菌,所以不能代替抗生素。 傷風咳不斷尾? 或因過敏 觀﹕每當生病時,如醫生不處方抗生素,病情就會拖延一段時間才能痊癒,應否主動叫醫生開抗生素? 李﹕是否需要抗生素,最主要看醫生的臨牀診斷。醫生最常遇見的情况,病人有病毒性感染,如傷風,但痊癒後仍不停流鼻水或咳嗽,便以為並未痊癒。其實這往往是痊癒後的過敏徵狀,並非雙重感染。所以應該要針對病徵,而進行紓緩性的治療,而非服用抗生素。 鄭﹕日常診症,病人不時要求處方抗生素,但如病人不是細菌感染,處方抗生素也不會加快痊癒。所以,我的做法是先了解病人為何有這要求,他們可能說考試臨近、明天出遠門等,我或會處方抗生素,但提醒對方不要急着服用,要充分休息及定時服用其他藥物,若病情好轉,就毋須服用抗生素。當病人有抗生素作為「安慰劑」,未必會服用,的確能減低抗生素的使用。

Read more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