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結石】誤以為腰痛 夏天患腎結石高峰期?嗜咖啡茶小心?少飲水尿液濃度過高易結石

【明報專訊】夏天是患腎結石的高峰期,加上疫下生活習慣改變,進一步增加患結石風險。當尿液中代謝物難以稀釋,沉澱在泌尿系統會漸成結石,影響排尿功能。腰痛是腎結石常見症狀,惟不少病人誤以為是腰痠背痛,延誤治療令病情惡化,可致急性腎衰竭。有醫生提醒,腎結石最關鍵成因是飲水不足,無論是預防或減低復發風險,必須要有足夠水分。尤其是戶外活動或工作,流汗更多,每隔1小時補充500至600毫升運動飲品。即使曾患腎結石的人更要比正常分量多…… 腰痛:腎結石常見症狀 少飲水尿液無法稀釋代謝物易結石 近日,不但歐美受熱浪衝擊,華南也進入全年最高溫及潮濕的「三伏天」。走到街上,汗流不止。正常人1天尿量約1500至2000毫升,每天排尿次數約6至8次,每次排尿約250至350毫升。尿液主要成分是水,約佔96%;其餘是鈣質、磷質、鎂質、阿摩尼亞、草酸、蛋白質等代謝物,它們亦是形成腎石結晶體的物質。若飲水不足,尿液無法稀釋代謝物,致其濃度過高,容易沉澱在泌尿系統中,逐漸形成結石。泌尿系統任何一個部分都可以出現結石,例如腎結石、輸尿管結石、膀胱結石等。而根據不同結晶體物質,可分為:草酸鈣結石、磷酸鈣結石、尿酸結石等,當中以草酸鈣結石佔大多數。 相關文章:排尿有問題?尿液顏色異常、氣味濃烈要留神(附5種尿液顏色可能涉及的原因) 夏天腎結石高峰期 士多啤梨高草酸 嗜茶啡小心 為何夏天是腎結石個案的高峰期?泌尿外科專科醫生張皓琬指出,可從以下三方面解釋成因: 地理原因 香港位於亞熱帶地區,夏天氣溫高逾30℃,在街上逛一圈已汗流浹背,一般人在炎熱環境下每小時脫水量約275毫升;若再加上飲水不足使排尿減少,就容易引致腎結石。 繁忙生活節奏 很多人到了有口渴感覺,才會主動喝水,其實這時體內可能缺水0.5至1公升,若再加上夏天多汗,進一步加劇缺水問題。 飲食習慣 不少人愛以茶或咖啡代替白開水,而半發酵黑茶(如普洱、鐵觀音)、咖啡等均屬高草酸。水果雖是夏日消暑解渴良品,但備受歡迎的士多啤梨、布冧等亦屬高草酸。當體內草酸濃度提高,就會增加腎結石風險。此外,不少人飲食習慣偏向重口味,食物的鈉含量偏高;當體內鈉質增加,會導致鈣質從尿液中流失,在尿液中更易與草酸結合,誘發腎結石形成。 新冠疫情令大家的日常生活模式改變,亦增加腎結石的風險。張皓琬指出,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不少人選擇進食維他命C補充劑,欲提升身體抵抗力。這類補充劑每粒劑量介乎500至1000毫克,相等於每日建議攝取量5至10倍之多,如果長期攝取過量維他命C,可能會在體內轉化為更多草酸,亦增加腎結石形成的風險。 相關文章:【腎石】少飲水易生腎石?尿液顏色愈深代表什麼?生活中如何保護腎臟健康? 常吃火鍋 尿酸高致結石 「此外,近年發現不少20、30歲患者尿酸水平偏高,引致尿酸結石。原來大家在疫情期間多留家吃火鍋,不少湯底和食材的嘌呤(又名普林,purine)含量較高,例如動物內臟、肉類、肉類熬製的湯底、海產類(尤其是貝殼類)、豆及豆製品、酒精類飲品等。嘌呤被身體消化後,產生尿酸,尿酸水平上升,增加尿酸結石的形成。」張皓琬提醒,腎結石最關鍵成因是飲水不足,無論是預防或減低復發風險,必須要有足夠水分。不同年齡人士身體活動量與代謝率略有不同,飲水量因人而異,可透過飲水方程式計算每人每日飲水量。 飲水方程式 50歲以下:體重(公斤)×35毫升 50至65歲:體重(公斤)×30毫升 65歲以上:體重(公斤)×25毫升 例子:1名30歲人士,體重55公斤,每天飲水量:55×35毫升=1925毫升,然後除以8(每天8杯水),就代表每杯水應有分量。 2小時飲1杯水 白開水為主 張建議大家每2小時飲1杯水,逐啖逐啖慢慢飲。這8杯水可以包括白開水、湯水,或其他飲料如果汁等;但白開水比例要超過1半(最少有4至5杯),其餘飲料應適可而止,以免令身體攝取過多鈉質、糖分等。如果戶外活動或工作,流汗更多,每隔1小時補充500至600毫升運動飲品,既補水,還可補充身體流失的重要礦物質。曾患腎結石的人更要比正常分量多,女性每日喝2公升,男性則喝2.5至3公升。 相關文章:腰痛有原因 久坐勞損退化傷腰椎? 治療有法 強化核心肌肉要小心 個案:結石引發腎積水 肚痛誤當腸胃炎 腎臟位於背後兩側腰窩處,若因結石梗阻尿路,可致腰痛或下背痛,所以腰痛是腎結石常見徵兆之一。不過有時初期症狀因類似其他疾病,導致延誤求診。 泌尿外科專科醫生張皓琬早前就接觸過一名20多歲年輕女性,因為突然肚痛持續2天,先向普通科醫生求診,後經轉介看泌尿外科專科。「超聲波檢查發現,輸尿管有結石,導致尿液無法順利排出,引發兩邊腎臟積水,左邊腎臟有水腫,右邊腎臟亦有少少水腫。如果發展至兩邊同時水腫,可致急性腎衰竭,嚴重可致命。由於結石沉積在輸尿管,所以她沒有一般腎結石常見的腰背痛感覺,反而是腹痛,誤以為是腸胃炎。」 詳細問症下,發現結石出現與她的飲食習慣有關,原來她平時不習慣喝水,每天只喝兩杯咖啡,每天只得兩次小便。 「近年這類年輕病人為數不少,平時飲水不足,自覺小便次數極少不成問題。幸好接受治療後,她很積極改變生活習慣,每天飲足夠水分,以防腎結石復發。」 知多啲:高檸檬酸食物 助減腎石形成 有傳聞指膠原蛋白補充劑會增加腎結石的風險,泌尿外科專科醫生張皓琬指出,進食膠原蛋白補充劑後,體內會把所富含的甘氨酸和羥脯氨酸轉化成草酸,暫時未有研究證實膠原蛋白補充劑與腎結石有顯著關連。但要提提大家,腎結石有復發可能,接受過碎石治療後,若依舊少飲水,又不糾正飲食習慣,仍然進食高風險食物,1至2年就可能復發。 她建議患者應避免相關風險食物,如草酸鈣結石患者,應避免高草酸的食物;尿酸結石患者應避免高嘌呤食物等。此外,檸檬酸在尿液中和鈣結合,增加鈣離子濃度,可降低草酸鈣結晶的發生,所以多吃高檸檬酸食物有助減低腎石形成,檸檬水、奇異果是不錯選擇。 文:黎芸迪 編輯:林曉慧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health.mingpa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Read more

【腎石】腎結石致腰背疼痛 注意兩大成因 體外衝擊波碎石助解困局(附:減低腎石風險5個Tips)

如果突然出現劇烈腰背痛,或排尿時感痛楚,有機會是腎結石的問題,大多數有徵狀的個案都必須緊急處理。然而,部分透過身體檢查而意外發現患腎結石的病人,是否可以毋須立即處理,或甚至等待自然排出?有泌尿外科專科醫生指出,醫生會透過臨床檢查腎石的位置、大小、形態、硬度,以及年齡等因素來決定處理方法。若病人情况可行下,會考慮以體外衝擊波來碎石,惟並非所有患者都適合使用,例如計劃生育的婦女,有可能會受衝擊波影響生殖器官,需另覓方法。 Read more

【腎石】少飲水易生腎石?尿液顏色愈深代表什麼?生活中如何保護腎臟健康?

【明報專訊】本周四(3月11日)是世界腎臟日,旨在提醒大家關注腎臟健康。腎結石常見於中年男士,坊間有不少腎臟保健品,例如消石丸、清腎劑,標榜有助溶解結石、維持腎臟清潔功能等。實際功效如何?生活中如何保護腎臟健康?少飲水-尿液過濃易結石-尿液由腎臟製造,經過輸尿管、膀胱、尿道排出體外。泌尿外科專科醫生樊志偉表示,尿液中含有許多礦物質,若飲水量不足,礦物質濃度太高便會形成結晶,積聚後漸漸會變成結石。 Read more

【女性健康】 慎防復發性尿道炎 年輕、年長女士患病誘因大不同

一般尿道炎是由細菌感染引致,背後無其他疾病引起,然而若頻繁復發,會演變成復發性尿道炎。年輕或年長女士可能跟其他健康問題或生活習慣有關,需從根源入手,以及更注重個人衛生,減低不斷復發的風險。 Read more

【女性健康】 未到中年骨質疏鬆?女士失鈣易 營養師拆解3大補鈣謬誤 提供高鈣質餐單

本港骨質疏鬆症患者愈來愈多,不少人誤以為人到中年或老年才需要注重鈣質攝取,惟補鈣其實是愈早開始,效果愈好。建議應該從兒童及青少年時期開始,鞏固骨骼,減低日後出現骨折機會。女士們更應該格外注意,因女性儲存鈣質的上限較男性低,故骨質疏鬆較常見於女性。坊間對於補鈣有不同謬誤,以為攝取鈣質愈多愈好……營養師教你有策略地補鈣,另提供高鈣質餐單,不妨坐言起行。 Read more

【男性健康】最佳男主角:炎夏缺水招腎石

未到盛夏,香港已熱得像蒸爐,氣溫竟可高達35℃或以上,穿著西裝在戶外逗留片刻,只覺熱氣逼人。這種天氣下,我們必須多喝水,才可為身體補充水分。若平日已經較少喝水,在酷熱下未有察覺排汗增加,身體的水分不足,令排尿量減少,很易使尿液結晶及累積,成為腎石。因此,夏天天熱和腎結石與尿道結石,有很大關係。 結石過大 體外衝擊波未必適合 體積較小的腎結石,可自然排出體外;如體積較大,患者小便時可能產生劇痛,或形成腎積水、腎臟發炎甚至是腎衰竭,此時便要以手術方式取出結石。一般情况下,患者可接受體外衝擊波碎石,但結石太大的話,須數次衝擊波才能震碎,但亦有可能使碎石同時流入輸尿管,情形猶如山泥傾瀉一樣,導致輸尿管阻塞,易受感染。因此,如果結石體積大過2厘米,便須考慮經皮腎穿刺碎石術(PCNL)。 傳統的大腎石手術以開放式進行,但因創傷較大,因此現已「進化」為微創方式;患者接受全身麻醉後,泌尿外科專科醫生在病人背部開出小切口,以幼針在X光或超聲波協助下穿過皮膚和皮下組織,短距離直達腎臟和腎石。幼針將管道擴大如拇指般闊後,醫生便伸進內窺鏡儀器擊破腎石,再來回出入多次將碎石從腎內挾出。為使內窺鏡影像清晰,其間須不停「泵水」進管道,有可能因此增加腎臟內壓力,引致發燒和感染風險。另一方面,由於醫生來回逐顆碎石取出,次數可達幾十次,其間如管道甩掉,可引起出血風險,因此助手必須牢牢固定管道位置。 新型超聲波碎石儀 減感染風險 拜科技進步所賜,現時新型超聲波碎石儀器非常幼細,可同時擊碎兼「溶化」結石,儀器內置強力吸管,減低腎內壓力,大大減低感染風險,醫生亦可減少來回取石的步驟,比過往方法安全得多。 手術科技進步,病人得益,但最佳的方法還是防止結石出現,在夏天增加喝水。如有不適,應盡快向相熟醫生求診,以了解成因及治療。 文:傅錦峯(泌尿外科專科醫生、香港男士健康學會召集人)

Read more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