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嚴峻,社交活動可免則免,不少市民因為疫情關係,日常生活、工作、學習都受影響。面對種種壓力,如果一直累積而未有適當處理,可能會導致出現類似抑鬱、焦慮症等徵狀。有臨床心理學家指出,因壓力所致的短期情緒問題,可能是適應障礙症,臨床上有兩大指標助判斷適應障礙症的嚴重程度,而接受認知行為治療有助改善徵狀,但最重要的是身邊人支持。
Read more
【明報專訊】失眠問題困擾不少港人,中大、港大及加拿大拉瓦爾大學在2015至2018年進行全球首個針對有家族失眠病史的高危青少年研究,發現失眠能夠預防,接受認知行為治療的青少年,比起對照組的失眠風險減低逾七成。研究結果在兒科醫學期刊Pediatrics發表。研究人員向20間中學派發篩查問卷,邀請最少一名父母有失眠問題的青少年做詳盡評估,將242名符合條件(有輕微失眠徵狀,無其他精神疾病或健康問題)的青少年納入研究,平均15歲。
Read more
【明報專訊】如果不深入了解阿俊,你或許會以為他是一個充滿陽光氣息的大男孩。我第一次見他的時候,他跟我談笑甚歡,表面上看不出有什麼困難。他臉上掛着燦爛的笑容,手舞足蹈地跟我說着他從前在哪裏讀書,在哪裏工作,因而認識了那個叫他來找我的朋友。
是的,往後的每次見面,他都慣性地先來一個「報喜不報憂時段」,匯報自上次見面後的一段時間,過得怎樣怎樣好……然後才正式進入正題。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