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如子宮頸癌早期病徵不明顯  「全身檢查」足夠揪出乳癌嗎?(醫路同行)

【明報專訊】(編者按:如初期子宮頸癌一樣,大部分早期乳癌病人均沒有病徵,印證了做篩查對及早發現疾病的重要。要保障乳房健康,遠離乳癌威脅,你的「全身檢查」、「婦科檢查」是否合適和足夠?怎樣才是有效而全面的乳癌普查呢?) 婦女定期子宮頸癌篩查  乳癌初期病徵不明顯 最近看到衛生署發出的新聞稿,提醒25至64歲曾有性經驗的婦女定期做子宮頸癌篩查,以減低子宮頸癌發病率和死亡率。 以下幾點值得大家關注: •子宮頸癌為2020年香港女性最常見癌症的第七位,於2021年本港女性致命癌症中排第八位 •新增子宮頸癌個案數目由2011年391宗,增加至2020年的556宗 •縱使子宮頸癌篩查已被證實為有效預防子宮頸癌的方法,根據衛生署2020至22年度人口健康調查報告,本港只有約一半合資格婦女曾做子宮頸癌篩查 •女性應在開始有性行為前,於適當年齡接種人類乳頭瘤病毒疫苗(又稱HPV疫苗) 相關閲讀:【子宮頸癌】港每10萬女性逾7人發病 高於世衛目標 家計會推子宮頸細胞HPV合併檢測 乳癌每天平均13人確診  本港女性第三位致命癌症 讀到這裏,容許我用以下數字衝擊一下大家: ‧乳癌由1994年起成為香港女性頭號癌症。於2020年錄得女性乳癌的新症共有4956宗,平均每天有13名女士確診,佔本港女性癌症新症總數的28.4 % •在本港女性中,乳癌是第三位致命癌症,僅次於肺癌和大腸癌。於2021年,共有791名女性死於乳癌,佔女性癌症死亡人數的12.4% •在1993至2020年間,本港女性確診乳癌的個案增加逾3倍,由1993年的1152宗增至2020年4956宗 •每14名婦女中有1人有可能在一生中患上乳癌。在2020年,49%乳癌個案發生在40至59歲女性身上,年齡愈大,風險愈高 ‧研究證實,乳房X光造影檢查可以減少乳癌死亡率25%至30%,是國際間標準的乳癌篩查工具。40歲以上女性,乳癌病發率比年輕女性顯著高,因此應定期做全面的乳癌普查 •醫學界至今未有疫苗等有效方法預防乳癌的形成 相關閲讀:【乳癌】由初生到50歲常見的乳房問題 乳腺增生、水囊、乳癌 自我乳房檢查為健康把關 及早發現乳癌 觸診檢查+乳房X光造影 有效而全面的乳癌普查,應包括專業人士的臨牀觸診檢查,以及至少每2年1次的乳房X光造影。坊間一般「全身檢查」或「婦科檢查」,由於檢查目的或重點可能各有不同,未必會齊備這些選項。 乳癌並非不治之症,若於早期發現和治療,需要接受全乳切除或化療的機率較小,能大大減低對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創傷,以及醫療費用對於個人以至整個社會造成的經濟損失與負擔。 如初期子宮頸癌一樣,大部分早期乳癌病人均沒有病徵,印證了做篩查對及早發現疾病的重要。要保障乳房健康,遠離乳癌威脅,你的「全身檢查」、「婦科檢查」是否合適和足夠?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文:陳可恩(香港中文大學醫院外科專科醫生) 專題系列文章 Read more

脊柱側彎常見徵狀 青少年期難察覺 把握治療黃金期 (醫路同行 )

【明報專訊】你有否發現子女的肩膀高低不一?背部不對稱地隆起?若出現這情况,便需要留意子女是否患上脊柱側彎。(編者按:作為家長,怎樣才知道子女有沒有脊柱側彎呢?除了衛生署學童保健服務中有關篩查適齡兒童脊柱健康外,家長還可以進行哪些簡單測試,以檢視子女有沒有出現脊柱側灣的常見徵狀呢?) 脊柱側彎常見徵狀:肩膀有高低、背部不對稱 把握治療黃金期 脊柱側彎是脊骨變形,一般伴隨旋轉及生理弧度改變。青少年期的脊柱側彎八成以上是原發性,成因不明。在生理上,患上輕微脊柱側彎的青少年未必有腰背痛問題或活動能力的限制,加上不易從外觀察覺變化,容易令家長及患者掉以輕心。假如於發育時的黃金期不理會病情,側彎情况可急劇惡化,胸腔也會變形,嚴重更可影響心肺功能,連走樓梯也會喘氣。遑論影響外觀、心理成長,以及年紀增長時可能浮現的腰背痛症等。 相關閲讀:【爸媽注意】容器嬰兒綜合症成因 與嬰兒長期被困BB車有關?預防3招 增加Tummy time 站立向前彎腰簡單測試 作為家長,怎樣才知道子女有沒有脊柱側彎呢?衛生署學童保健服務,其中一環是篩查適齡兒童脊柱健康,所以家長應按衛生署指示,子女在中小學時依時帶他們做檢查。如子女於國際學校就讀,家長需主動聯絡衛生署預約相關篩查。在家中,家長可讓子女雙手掌心貼合,腳併着站立,然後慢慢向前彎腰,留意背部有沒有不對稱情况。其他常見徵狀包括肩膊或盆骨有高低、肋骨一邊隆起、腰線左右不一等。 脊柱側彎可以醫治嗎?處理側彎需要跨專科合作,根據病人骨骼發育情况、側彎嚴重程度以決定治療方案:病情輕微的可嘗試做針對脊柱側彎的物理治療,如施羅特運動(Schroth method);中度可能需要佩戴度身訂製的矯形背架及配合物理治療;當保守療法未能有效控制病情,便可能需要做手術固定脊柱。 相關閲讀:痛症|腰背痛3大類 隨時是嚴重疾病警號 及早查找成因對症下藥 戴矯形背架 度身運動糾正姿勢 施羅特運動起源於德國,是針對脊柱側彎不同情况而設的一套運動,在歐洲有廣泛認受,香港近年也有引入。其目的是在三維空間概念下,透過指定動作反旋、伸展,以及固定脊柱,從而糾正患者姿勢,令肌肉回復平衡,改善患者肺部呼吸空間,以達到改善脊柱側彎的效果。每名患者病情都是獨特,動作需度身而設,施羅特運動亦應在受相關培訓的物理治療師指導下進行。 作為父母,誰會忍心子女躺在手術牀上?病向淺中醫,及早發現,及早就醫,配合專業指示做物理治療及佩戴背架,方是應付脊柱側彎的良策。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文:呂美恒(香港中文大學醫院高級物理治療師) Read more

醫路同行:痛風不治本 頑「石」纏身

【明報專訊】50歲的阿文任職銀行,患上痛風病已有7年,他控制病發也頗有心得,每次關節一開始發痛時,便即時服用消炎藥及秋水仙鹼藥去控制炎症反應,痛楚慢慢便會消失,阿文自豪自己能夠「克服每一次痛風發作」。可是,隨着一次又一次病發,身體多處關節變得肥大,尤其是雙手出現一顆一顆大小不一的黃白色腫塊,手指慢慢變形,活動不良。 Read more

醫路同行:無創「海扶刀」 超聲波殺死子宮肌瘤

【明報專訊】子宮肌瘤是十分普遍的婦女疾病,超過一半在生育年齡的婦女都會患上,當子宮平滑肌因經期、懷孕或分娩受創,人體幹細胞會修復,但當基因變異,細胞不受控生長,便形成子宮肌瘤。幸好絕大部分子宮肌瘤屬良性,七成患者沒任何徵狀,醫生通常建議觀察而毋須接受治療。 Read more

醫路同行:小心膽石「假扮」消化不良

膽結石,就是在膽囊內形成的結石,成因主要是膽囊功能失調或不良飲食習慣,令膽汁內的物質積聚,形成結石。膽結石一般分為膽固醇結石、膽色素結石和兩者混合體。女性、糖尿病、肥胖、中年、多次生育、有家族病史、肝病患者、正服用避孕藥等人士都較容易患有膽結石,需特別留意。 Read more

醫路同行:家庭醫生一眼關七 照顧身心

【明報專訊】對醫生來說,診症不止着眼於病徵,病因亦很重要,因為有時疏忽病因可以導致嚴重後果。家庭醫生正正擔當這把關的角色,幫病人辨別徵狀輕重緩急,避免低估、延誤病情;並為病人提供全面、協調、持續、家庭及預防性護理,照顧患者和家人的生理、心理及社交健康。 Read more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