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癌】澳洲70歲或以上長者逾半皮膚癌 教導市民塗防曬保護皮膚 (膚見)

【明報專訊】回想今年6月到澳洲旅遊探親,剛抵達澳洲悉尼時,見到街上大多數人都沒有戴上口罩,只有在公共交通如火車及巴士上,有較多人戴上,才知道澳洲的政府,只建議市民盡量在公眾及室內地方戴上口罩保護自己。當然,市民仍然可以自由選擇。(編者按:澳洲皮膚癌發病率比其他地方高,為什麼呢?) 相關文章:3大皮膚問題:膚色暗啞、暗瘡、濕疹 營養師7個貼士 從飲食入手容光煥發 澳洲皮膚癌發病率奇高 不用戴口罩,開始時感覺到很自由,亦令香港朋友們嫉妒。可惜這得意忘形的快感只維持很短時間,因為當想到如果不幸感染COVID-19,這個假期便要自動延長最少1個星期或以上(因為當時6月,香港政府仍然要求感染後最少14天,以及登機前24小時內快速測試呈陰性,才可以登機回港)。還有,當時澳洲跟香港一樣,要求染疫者須在家隔離1星期,不能外出和見朋友。所以,我不再有太多考慮,決定做好個人防疫措施,盡量像香港一樣嚴謹,因不想受到感染而壞了整個假期。 雖然現在的澳洲人,已慢慢回復pre-COVID的生活模式,但先前因疫情在家工作,產生了另類問題。那段日子,一方面令員工減少通勤時間和費用,另一方面公司可以縮小寫字樓租用面積,減輕成本之餘亦可以維持工作效率,這可是一舉兩得。一些國家如英國或澳洲,居家面積比較大而往返寫字樓路程比較遠,好處更加明顯。但如果從系統思考角度分析,當一個新的動作持續出現,可能對於系統內其他參與者產生持續負面效果。例如寫字樓附近的咖啡館、餐廳酒樓、健身室和超級市場等,也是另一個頗大的經濟體系,它們亦僱用很多員工。如果大多數人繼續留在家中工作(新動作),對另一體系中的員工(其他參與者)生計會造成很大影響。這令地方政府非常頭痛,要盡快拿出方案令大家重回寫字樓工作。 70歲或以上長者 逾半皮膚癌 澳洲陽光非常充足,加上大氣中臭氧層出現一個窿,這可以解釋到為什麼這裏的皮膚癌發病率比其他地方高。70歲或以上長者,3個中有2個患皮膚癌,而每年有逾2000人死於皮膚癌。 至於最毒的黑色素癌,澳洲的發病率也是在世界每個年齡群中名列前茅。所以走在街中會看到很多宣傳,教導市民怎樣在戶外活動時保護皮膚,指導塗防曬的好處。 相關文章:【防曬】選擇防曬霜 PA幾多+才適合?建議皮膚白淨揀 3+以上 古銅膚色選1至2+ 及早驗測皮膚癌可降死亡率 除了保護皮膚免被曬傷之外,及早驗測皮膚癌也可以降低死亡率,澳洲已經有掃描全身黑色素瘤的MoleMap,這儀器可幫助醫生及早驗測皮膚癌和提供適切治療。香港雖然亦有不少皮膚癌患者,但人數遠不值投資以上儀器作普查用途,故只憑目測和皮膚鏡(dermoscopy)作檢查。 文:黃偉傑(皮膚科專科醫生) Read more

【防曬】選擇防曬霜 PA幾多+才適合?建議皮膚白淨揀 3+以上 古銅膚色選1至2+

【明報專訊】疫情下,過去兩年都沒有離開香港,今年6月終於決定到澳洲悉尼走一趟探望家人。一心想着今年7月1日是回歸25周年,可能有機會放寬隔離措施,縮短檢疫酒店隔離時間,或可以容許在家中完成,但這個希望最後沒有實現。6月中決定前往澳洲2星期再加1個(特別)後備節目,1星期於本地酒店隔離,前後共請了3星期假。出發當天到達機場時,真的有點兒緊張,因為沒有出外已2年多了。幸運地,行李、高爾夫球袋和「自己」都順利過關,而且比想像中快,相信是因為乘客不多但員工足夠,這個情况在我們所熟悉的香港國際機場是非常罕見。這令我有點懷疑香港是否仍然是亞洲航空樞紐呢?不會的,我相信新一屆政府一定會加一把勁,把香港一步一步地走向正確方向,慢慢地拾回以往的光彩。 相關文章:【皮膚癌】陽光中紫外線UVA及UVB易破壞皮膚 可引發皮膚癌 做好防曬護膚助預防 防曬霜PA+要幾多夠防曬?白淨揀3+以上 古銅膚色選1至2+ 上回講解SPF和UVB關係,現在我們繼續了解PA和UVA關係。紫外線中,UVA波長比UVB較長,所以UVB影響表皮層而UVA就影響真皮層。從另一角度看,當在戶外接觸過多陽光時,UVB會令皮膚曬傷,而UVA就會令皮膚變黑和加快衰老,更重要的是兩者都會引起皮膚癌,所以防曬霜一定要包含防UVA功能。 PA是「日本化妝品工業聯合會」在1996年提出的防曬標示法,以+號表示。+號是計算阻隔UVA,延緩肌膚被曬黑、曬老的時間;+號愈多,代表愈能拉長「被曬黑前」的時間。PA由低至高分為4級。PA+能延緩曬黑時間達2至4倍(=PPD 2-4),PA++能延緩曬黑時間達4至8倍(=PPD 4-8), PA+++能延緩曬黑時間達8至16倍(=PPD 8-16),PA++++能延緩曬黑時間達16倍以上(=PPD 16以上)。 但究竟選擇幾多個+才適合自己呢?答案是視乎個人。如果你的皮膚較為白淨和容易被曬黑,或很害怕被曬黑的話,那麼3+以上較適合你。另一例子是若你的皮膚本身已是古銅色,那麼1至2+都已經足夠,因為自身已有保護能力。 市面上曾出現防曬霜標籤有防水和防汗功能,但這個在概念上可能有誤導,因為沒有絕對防水和防汗,最近已改為可以測量得到的抗水和耐汗能力,還建議大家相隔幾多時間可以再補塗。除此之外,還有物理防曬和化學防曬,兩者又有什麼分別,怎樣選擇呢?這兩點於下次跟大家再詳細解釋。 塗防曬霜 待最少20分鐘皮膚始吸收 最後還要提醒大家,塗抹防曬霜後最少要等待20分鐘,讓皮膚好好吸收,才可以發揮效用,我實在見過太多人塗抹不到5分鐘已急不及待跳進海裏了。 相關文章:防曬產品使用6注意 皮膚科醫生:防曬塗抹全身需約9茶匙 眼耳嘴周邊易忽略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文:黃偉傑(皮膚及性病科專科醫生) Read more

【酷熱天氣】容易中暑?熱衰竭?炎夏出濕疹、熱痱等問題知多啲 戶外防蚊防曬補水有法

本港連日受酷熱天氣影響,加上大暑(23日),天文台最新預測氣溫會持續高企多天,並提醒市民要注意身體狀况,若出現頭暈、頭痛、噁心、氣促及神志不清等徵狀,就要立即休息和求助,並盡快求醫。在炎夏一旦中暑或熱衰竭會出現哪些徵狀?急救處理有何步驟?皮膚又紅又痕癢,如何分辨熱痱或是濕疹?炎夏被蚊叮怎辦?專家教你戶外工作或運動時,怎樣做好補水、防曬、防蚊防蟲等準備呢? 【中暑症狀】持續高溫中暑怎麼辦?與熱衰竭有分別?急救導師教路:4個處理步驟 夏天炎熱,無論是在戶外或室內,都有機會中暑。當人體不能有效控制體溫,就有機會出現熱衰竭,嚴重可致中暑,若不及時降溫及急救更會有生命危險!當身邊有人熱衰竭或中暑應怎麼辦?急救導師教大家分辨患者是熱衰竭還是中暑,並按4個步驟處理! 夏天行山練「烈陽神功」?做足5招免中暑 我們的身體有恆溫機制,會透過排汗及擴張毛孔來散熱。當人大量流汗,流失體內的水及鹽時,有可能出現熱衰竭,此時身體仍能排汗,皮膚濕潤,患者有頭暈、惡心及臉色蒼白等徵狀……如何才能避免熱衰竭或中暑? 分辨熱痱與濕疹 熱痱可觸動濕疹大發作 患者注意汗水積聚身體要散熱 皮膚出現紅腫疹粒,痕癢難耐。究竟是熱痱還是濕疹?熱痱發作原因與炎熱天氣、汗水刺激有關,故只要有足夠散熱,改變生活習慣,如及時抹走汗水,便可令熱痱「斷尾」,不會像濕疹般反覆復發。惟皮膚科專科醫生亦提醒患濕疹的人,因身體較容易有敏感反應,如長熱痱亦有可能觸動濕疹「大發作」,故濕疹患者應多留意身體散熱情况,穿著鬆身衣物,避免長時間留在酷熱環境才是上策! 【皮膚癌】陽光中紫外線UVA及UVB易破壞皮膚 可引發皮膚癌 做好防曬護膚助預防 戶外活動應每兩小時搽一次防曬霜?養和醫院皮膚科專科醫生指出,陽光中的紫外線包括UVA及UVB,而UVA及UVB同樣會導致皮膚癌,一旦長期曝曬,後果可以很嚴重。若經常在外活動,甚或在沙灘曝曬,最好每兩小時搽一次…… 防曬產品使用6注意 皮膚科醫生:防曬塗抹全身需約9茶匙 眼耳嘴周邊易忽略 出門須塗防曬抵禦紫外線傷害,除了塗抹次數,亦要注意每次塗抹足夠份量!皮膚科專科醫生表示,全身塗防曬需約9茶匙,那麼,面部、頸部、軀幹前後、上下肢分別要塗多少? 【登革熱、日本腦炎、寨卡病毒】炎熱天氣 慎防病媒蚊傳播傳染病 DEET驅蚊劑防蚊叮有效嗎? 炎熱天氣是蚊子的活躍季節!被蚊叮除了感到痕癢外,亦有可能染上由蚊子傳播的傳染病,例如登革熱、日本腦炎和寨卡病毒感染等,患者染病後有機會出現發燒、頭痛等徵狀,需接受支援性治療。外出時要做足防蚊措施,選用含有避蚊胺(DEET)成分的驅蚊劑,是否就有效避免被蚊叮呢? 天氣熱被蚊叮痕癢難忍 學識源頭滅蚊 善用滅蟲燈、蚊香、蚊貼 在戶外活動時,不少人會使用含除蟲菊酯的防蚊貼。蟲害控制專家解釋,使用蚊貼時,驅蚊劑會在空氣揮發,但範圍有限,左手貼上防蚊貼,右手也有可能被叮,防不勝防!他建議把防蚊貼貼在頸背這些相對活動幅度較細的部位,驅蚊效能較佳。為加強覆蓋身體範圍,亦可在身體其他位置噴灑蚊怕水。 【低血鈉症】俗稱水中毒 中重度低血鈉出現頭痛、惡心、肌肉抽筋等徵狀(知多啲:飲幾多水才夠) 「見字飲水」相信是大家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不過,瘋狂灌水,亦未必健康!究竟水要怎樣飲才算健康?行山、長跑等戶外活動,又有何飲水策略? 熱天運動引發心臟危機 飲水太多太少都傷「心」 飲水太多或太少同樣會出事?心臟衰竭患者如吸收太多水分,血量多了,四肢的血液流回心臟較慢,會引致腳腫,未必有即時危險;但如果肺部血液流回心臟太慢,可導致肺水腫,影響呼吸,情况較危險。另一邊廂,天熱時經常汗流浹背,如身體水分不足會影響血液循環…… 【心臟病】8成猝死個案由心臟問題引起?有先兆嗎?三高、吸煙者屬高危族? 近日氣溫高企,進行戶外運動時要加倍小心!有心臟科專科醫生提醒,運動時出現下列徵狀是一大警號:胸口痛、嚴重氣促、不正常心跳、突然頭暈等,這都可能是猝死先兆,需要找醫生作詳細檢查。 常見運動抽筋3大應對及預防方法 一個情况或是身體警號 外出運動時出現抽筋,可能跟肌肉緊張或過度勞累有關;夏日炎炎,如身體出現脫水、或電解質出現不平衡的狀况,亦會令抽筋機會增加!要降低運動時發生抽筋的機會,運動前後都要準備以下事項: 【夏日系列】選擇太陽眼鏡要訣 烈日當空,太陽眼鏡是時候出動。市面上太陽眼鏡種類繁多而且價錢參差,應該如何選擇合適的太陽眼鏡?養和醫院註冊視光師表示,一副好的太陽眼鏡,除了能阻擋陽光,更應能過濾紫外線,因為過多紫外線有機會傷害角膜、晶體、視網膜,或令眼白組織增生。故視光師一般會建議市民選擇能有效地阻擋99%以上紫外線的太陽眼鏡,並要留意鏡片的面積及貼面度。 Read more

【皮膚癌】陽光中紫外線UVA及UVB易破壞皮膚 可引發皮膚癌 做好防曬護膚助預防

《衛斯理》等膾炙人口科幻小說的著名作家倪匡昨午逝世,享年87歲。據《明報》報道,倪匡晚年確診皮膚癌,身邊好友稱他雖患頑疾,但樂觀依然……要了解皮膚癌的成因和預防方法,便要認識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一級致癌物的「陽光」。養和醫院皮膚及性病科專科醫生龔家怡醫生指出,陽光中的紫外線包括UVA及UVB,而UVA及UVB同樣會導致皮膚癌。一旦長期曝曬,後果可以很嚴重。 Read more

夏天濕疹易發作兼變差?專家教你做足3招預防濕疹

夏天持續高溫令人汗流浹背,加上經常出入冷氣地方,原來都會誘發濕疹發作,甚至變差。養和醫院過敏病科中心主任李德康醫生指,汗水、陽光、冷氣都可能是誘發濕疹惡化的「元兇」,不過,只要做足三項簡單措施,已可以預防濕疹發作,一旦病情轉差則宜盡早求醫。現時有新的針劑藥物,可以短時間內改善皮膚狀况,紓緩濕疹患者的痕癢程度和恢復皮膚外觀。 Read more

研究:不同人種皮膚衰老不一

【明報專訊】美國波士頓大學研究發現,不同人種的皮膚衰老的特點不一樣。     波士頓大學醫學中心研究人員以1970年到2018年發表的41篇相關論文為基礎,分析美國不同人種皮膚老化過程中的結構和功能變化差異。研究發現,有色人種更容易產生色斑(pigmentation)。非洲裔人皮膚中含有更多成纖維細胞(fibroblasts),該種細胞可以促進傷口癒合,產生膠原蛋白,因此皮膚較遲才會增厚和出現皺紋。東亞裔有較高機率出現色素沉着症(hyperpigmentation),但跟拉丁裔一樣,皮膚變老的早期階段不容易產生皺紋。高加索人種(歐洲、北非及西南亞等)普遍皮膚比較薄,容易產生皺紋、失去彈性,嘴唇也容易變薄。   抗衰老首重防曬 研究指出,所有人種皮膚衰老都逃不過色素沉着、皺紋和皮膚失去彈性三大特點,促使皮膚衰老的一個共同因素是暴露在陽光中的紫外線下,會導致皮膚變色、膠原蛋白流失甚至皮膚癌。 研究人員說,每人皮膚衰老的模式都不一樣,通用抗衰老手段就是做好防曬。研究發表在最新一期國際期刊《皮膚醫學臨牀》(Clinics in Dermatology )。(新華社) Read more

秀髮變乾草 臟腑響警號

【明報專訊】天氣乾燥,頭髮又乾又開叉,橫飛直豎。這是正常現象?多焗油、多塗髮尾油就可以安撫毛躁的頭髮? 頭髮乾枯易斷,中醫認為是氣血不足,但切忌胡亂進補;西醫提醒,勿使用過熱的水洗頭,導致油分流失,令頭髮變得更乾更易折斷。 ■中醫說:頭髮乾枯,可能是腎、肝、脾胃或肺失調,要調理身體。 ■潘咨遐(註冊中醫) ■「秋燥」氣血差 頭髮暗啞稀疏 問:中醫角度,頭髮為何會乾枯? 答:踏入秋冬,皮膚、喉嚨及嘴唇變得乾燥,出現乾咳、心煩等,即使大量飲水仍口渴。這稱為「秋燥」,會令氣血循環變差,血液無法將養分帶到頭髮毛囊,頭髮便容易枯黃;若本身氣血不佳,秋燥問題會更明顯。除了天氣等外在因素,臟腑功能失調亦是頭髮乾枯的成因,而頭髮健康與腎、肝、脾胃或肺有關係。 腎︰人體先天之本,頭髮生長及健康狀况都與腎有關。腎氣旺盛,頭髮會烏黑有光澤;腎氣衰弱,頭髮便變得暗啞、稀疏、易脫落或變白。身體過勞會傷腎,腎氣不足,會伴隨耳鳴及腰膝無力等。 肝︰肝藏血,肝血充足,可以為頭髮供血;中醫角度,肝屬木,木要靠水滋養,腎氣不足會影響肝,常熬夜、暴躁亦會傷肝,伴隨失眠口乾等徵狀。 脾胃︰負責把營養運送全身,當中亦包括毛髮;常吃生冷食物會傷脾胃,毛髮得不到營養便會乾枯或脫落。 肺︰主皮毛,肺氣足有助頭髮健康。常喝冷飲等易傷肺,伴隨氣喘及鼻敏感等。 ■減肥不當 小心禿頭 問:頭髮乾枯,持續不理會引起什麼問題? 答:頭髮乾枯容易開叉或折斷,嚴重者更會脫髮。脫髮不是男士特有,現時不少女士因脫髮而求診,當中不少是因減肥不當,導致血氣不足、頭髮乾枯脫落。常見的是脂溢性脫髮,與體質有關,中醫稱「蛀髮癬」,脫髮問題會於前額兩側或頭頂髮界開始慢慢出現。以下是脂溢性脫髮的常見證型。 ○血熱風燥 體質陽氣偏盛,或劇烈運動後大量出汗,毛孔打開讓風邪入侵;又例如常用冷水洗頭,導致熱鬱於體內,長期如此便會引起燥熱,令頭髮根部乾枯易脫落。 ○血虛風燥 多由於血熱風燥問題長時間沒有根治,血熱過久,容易耗傷陰血和津液,加重風燥情况。頭髮失去營養,慢慢脫落變成禿頂。 ○肝腎不足 經常用腦過度,日夜操勞,會損傷肝腎兩臟,令精血虧虛,便無法滋養頭皮和髮根,導致頭髮脫落。患者多為中年人。 ○濕熱內蘊 食過量肥膩、辛辣食物,或過度思慮等,會損傷脾臟運化功能,產生濕熱。濕熱上升至頭部,如氣血不足便會滯留不走,藏在頭皮,侵蝕髮根,令頭髮黏膩,失去營養而乾枯脫落。 ■亂用食療補腎 燥上加燥 問:頭髮乾枯,也要看醫生? 答:頭髮乾枯,是臟腑失調的先兆,不少人掉以輕心,很多人拖至1年,甚至脫髮才求醫。另外有些人會自行上網搜尋資訊,發現頭髮乾枯與腎氣不足有關,便企圖通過食療補腎,但此時除了腎,其實肝、肺及脾胃也可能失調,要一同調理才可以解決問題。 有名40多歲女士,嚴重脫髮,上網查看紅棗杞子可補腎改善病情,故每日泡水飲。雖然她有肝腎不足,但脫髮問題卻源自失眠,而長期睡眠不足易上火,再飲用性溫的紅棗杞子水,加重燥熱問題,更誘發口乾、口瘡等,病人因而求醫。治療時主要以服藥調理身體,亦以針灸刺激毛髮生長。所以如大家發現頭髮乾枯甚至脫髮,宜盡早治療,避免延誤病情。 ■中醫:按穴護髮:頭皮「彈琴」 促進血液循環 想預防頭髮乾枯或脫落,最重要避免熬夜及太多煎炸、辛辣、咖啡、煙酒等刺激飲食;應恒常運動,多吃養血健脾食物如小米、紅棗、龍眼肉、花生、苡仁、芡實,以及滋陰補腎食物如黑芝麻、核桃、栗子等。多吃蔬菜、瓜果保持大小便暢通,就能避免身體積聚濕熱,減少油脂分泌。  日常可多按摩百會、四神聰、風池及足三里穴位(見圖1),用大拇指按至有痠麻感覺,各按1分鐘。另外,可用手指如彈鋼琴般,輕彈額頭至髮尾枕風池位置,有助促進血液循環。 ■西醫說:頭髮一旦變得乾枯,便難以補救,所以日常要避免頭髮受損,才是真正護髮之道。 ■林嘉雯(皮膚及性病科專科醫生) ■頭皮痕癢或不止乾 濕疹發炎作怪 問:頭皮又乾又痕,一定是因為乾燥? 答:和皮膚一樣,在溫度和濕度較低的天氣下,頭皮及頭髮內的水分較易被蒸發;加上天冷時會用較熱的水冲涼洗頭,促使油分流失,令頭皮變乾,影響頭髮健康,髮質變得脆弱,頭髮欠光澤,易折斷、開叉及打結。 另外,要留意如經常感覺頭皮乾燥,或許不止因濕度低,也有可能是皮膚病,切勿掉以輕心。有名30多歲女病人,經常感到頭皮痕癢,更有頭屑,起初以為是用了不合適的洗頭水,便不停轉換產品;持續3至4個月,情况愈來愈差。經醫生診斷後發現是頭皮有濕疹,出現紅腫等發炎徵狀,甚至局部脫髮。最後使用外塗類固醇及藥性洗頭水,治療約1個月,問題才得以解決。 ■護髮產品 效用短暫不治本 問:改善頭髮乾枯,應多做焗油、使用護髮素及髮尾油、洗頭水愈潤愈好? 答:頭髮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只靠塗抹護髮產品或焗油,未必有效改善及修復髮質。護髮產品主要功能是令髮絲多一層保護膜,易梳理及不易折斷,看起來也會帶有光澤,不過效用短暫。同樣道理,坊間有不少成分各異的洗髮水,聲稱有助頭髮保濕滋潤。不過,由於頭髮難以吸收外來養分,實際上滋潤作用不大。反而要注意使用這些護髮產品時,緊記徹底清潔,如殘留在頭皮上會堵塞毛孔,導致頭瘡。 此外,洗濕後的頭髮較為脆弱,不宜太用力梳理,否則會扯傷頭髮。可先以毛巾輕印,吸收水分,然後再以常溫風力吹乾頭髮,其間,頭髮與風筒要保持10至15厘米距離,太近或太熱,都會加速頭皮及頭髮流失水分及油分。 對付頭髮乾燥,預防勝於治療,日常減少染髮電髮以免秀髮受損。至於頭皮乾燥,可在洗頭前用橄欖油按摩頭皮,再用毛巾包裹15至30分鐘,有助滋潤頭皮及頭髮健康,減少乾枯等,每日最多可使用1次。 ■水溫逾37℃ 洗頭變傷髮 問:頭皮乾,少洗髮有助改善? 答:想頭髮健康亮麗,第一步是保持潔淨,基本上每隔1至2天便要洗頭,如頭皮乾燥或有敏感皮膚,可減少洗頭次數。不過,當感到頭皮或頭髮有油膩感覺就要清洗,否則油脂積聚過多便會堵塞毛孔。 洗髮時,水溫不宜太熱(約37℃以下),因頭髮成分主要是蛋白質,易被熱水傷害,而且太熱的水也會帶走頭皮油脂。洗髮時別直接把洗頭水倒在頭皮上,避免刺激皮膚,應該先於手掌上搓至起泡,然後才均勻地在頭髮上輕力按摩;護髮素則主要用在頭髮中至尾位置,同時要冲洗乾淨以免殘留在頭皮上。選用合適洗頭水亦非常重要,因應個人頭皮膚質,乾性、中性或油性來選擇,如油性頭皮錯用乾性洗頭水,便會因油分過多而堵塞毛孔。坊間有說含化學成分的洗頭水易殘留在頭髮上,但事實上現時並無任何證據可以證實,而且天然成分亦未必一定最好,例如含薑或檸檬,也有可能引起過敏反應。 ■西醫:防曬補營:均衡飲食 避免電染 想頭髮烏黑亮麗,基本要注重飲食均衡,吸收足夠營養,作息定時,減少壓力。日常要盡量減少染髮及電髮次數,就算要電或染,亦應避開頭皮及髮根,減少傷害。防曬亦是另一重要元素,因為紫外線有損髮質。不過,坊間的頭髮防曬噴霧,難以噴得均勻,而且噴得過多又似滿頭黏糊的感覺,倒不如直接戴上帽子。而在冬天乾燥時,頭髮易出現靜電,此為自然現象,難以改變,唯有在室內使用放濕機,或在客廳、睡房放置一盆水。 文:許朝茵 編輯:梁小玲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Read more

【夏日系列】夏日活動第一防線 做足防曬 勿塗豉油

夏天來了!相信鍾情夏日的你,戶外或水上活動早已排得密密麻麻。盡情玩樂是必然的,但如何玩得安全又健康呢?明報健康網為喜歡戶外活動的你,特別推出一系列夏日專題,講解炎炎夏日戶外活動要注要的地方,當中包括夏日防曬小貼士、慎防感染皮膚病等等,你又怎能錯過呢﹖       防曬是夏日活動的第一防線,太陽的紫外線(UVA、B)可以話是皮膚的大敵。紫外線是人眼看不到的輻射,所以一不留神對皮膚影響可以很嚴重。養和醫院皮膚科主任陳俊彥醫生指出,適量地吸收陽光對健康有一定益處,但如過度暴曬就會令皮膚衰老加快、變得乾黃等。而嚴重的不單皮膚紅腫或起水泡,更有可能引致皮膚癌。   陳醫生表示,根據臨床數字顯示,每年六至九月的夏季,大約每星期會有一個病人因曬傷而求診。比起三至五月,每三星期才有一宗病例為多。陳醫生強調,這是由於不少人忽視紫外線的威力:「在炎炎夏日,即使太陽不太猛烈或密雲的日子,如長時間在戶外活動,紫外線都有機會傷及皮膚,所以做足防曬工夫是必要的。」     什麼是SPF或PA+? 其實防曬亦很有學問,首先選擇防曬用品要適宜。現時市面有很多不同種類的防曬用品,陳醫生強調牌子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挑選防曬能力高的產品。購買時,必須選購SPF高於30度或以上的防曬用品,SPF(Sun Protection Factor)主要是反映阻隔UVB的能力,是一個時間的倍數,一般情況在烈日陽光底下沒有搽防曬產品,大約2至3分鐘會曬傷或曬紅,SPF30的意思則是多30倍時間(3分鐘=90分鐘)不會曬傷。另一個防曬指標是PA值,這是阻隔UVA對皮膚的傷害。而PA值以「+」號來代表程度,一般PA++或以上,才可達理想的防曬效果。         補塗太陽油 不要認為塗了一次太陽油便萬無一失,如戶外活動時間太長,補塗太陽油亦很重要。陳醫生指出,無論SPF或PA值有多高,都必須要於2至3小時內補塗太陽油。而較理想的是,在補塗時先用清水清洗皮膚,目的是要將之前塗的太陽油或汗水一併洗淨,再補塗上太陽油,這樣便不會造成毛孔閉塞引致發炎,這才足以全面保護皮膚。此外,盡量避免在陽光最猛烈的時段進行(中午12時至4時)戶外活動,亦建議戴濶邊帽、衣著最好能遮蓋手腳。   陳醫生又稱,做足防曬當然重要,但他發現近年有不少曬傷的個案中,在處理傷口時有很多誤解。 「我見過有些病人,曬傷後即塗上蜜糖或冰糖水,甚至塗豉油等,又或者搽上青檸汁殺菌,其實這樣做有可能加劇傷患或引致發炎。」所以如不小心曬傷,是要立即紓緩症狀,包括用冰敷、暫時不再曬太陽、或多留在乾涼地方,當然盡快求醫是最理想的做法。 專題系列文章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