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熱天氣】容易中暑?熱衰竭?炎夏出濕疹、熱痱等問題知多啲 戶外防蚊防曬補水有法

本港連日受酷熱天氣影響,加上大暑(23日),天文台最新預測氣溫會持續高企多天,並提醒市民要注意身體狀况,若出現頭暈、頭痛、噁心、氣促及神志不清等徵狀,就要立即休息和求助,並盡快求醫。在炎夏一旦中暑或熱衰竭會出現哪些徵狀?急救處理有何步驟?皮膚又紅又痕癢,如何分辨熱痱或是濕疹?炎夏被蚊叮怎辦?專家教你戶外工作或運動時,怎樣做好補水、防曬、防蚊防蟲等準備呢? 【中暑症狀】持續高溫中暑怎麼辦?與熱衰竭有分別?急救導師教路:4個處理步驟 夏天炎熱,無論是在戶外或室內,都有機會中暑。當人體不能有效控制體溫,就有機會出現熱衰竭,嚴重可致中暑,若不及時降溫及急救更會有生命危險!當身邊有人熱衰竭或中暑應怎麼辦?急救導師教大家分辨患者是熱衰竭還是中暑,並按4個步驟處理! 夏天行山練「烈陽神功」?做足5招免中暑 我們的身體有恆溫機制,會透過排汗及擴張毛孔來散熱。當人大量流汗,流失體內的水及鹽時,有可能出現熱衰竭,此時身體仍能排汗,皮膚濕潤,患者有頭暈、惡心及臉色蒼白等徵狀……如何才能避免熱衰竭或中暑? 分辨熱痱與濕疹 熱痱可觸動濕疹大發作 患者注意汗水積聚身體要散熱 皮膚出現紅腫疹粒,痕癢難耐。究竟是熱痱還是濕疹?熱痱發作原因與炎熱天氣、汗水刺激有關,故只要有足夠散熱,改變生活習慣,如及時抹走汗水,便可令熱痱「斷尾」,不會像濕疹般反覆復發。惟皮膚科專科醫生亦提醒患濕疹的人,因身體較容易有敏感反應,如長熱痱亦有可能觸動濕疹「大發作」,故濕疹患者應多留意身體散熱情况,穿著鬆身衣物,避免長時間留在酷熱環境才是上策! 【皮膚癌】陽光中紫外線UVA及UVB易破壞皮膚 可引發皮膚癌 做好防曬護膚助預防 戶外活動應每兩小時搽一次防曬霜?養和醫院皮膚科專科醫生指出,陽光中的紫外線包括UVA及UVB,而UVA及UVB同樣會導致皮膚癌,一旦長期曝曬,後果可以很嚴重。若經常在外活動,甚或在沙灘曝曬,最好每兩小時搽一次…… 防曬產品使用6注意 皮膚科醫生:防曬塗抹全身需約9茶匙 眼耳嘴周邊易忽略 出門須塗防曬抵禦紫外線傷害,除了塗抹次數,亦要注意每次塗抹足夠份量!皮膚科專科醫生表示,全身塗防曬需約9茶匙,那麼,面部、頸部、軀幹前後、上下肢分別要塗多少? 【登革熱、日本腦炎、寨卡病毒】炎熱天氣 慎防病媒蚊傳播傳染病 DEET驅蚊劑防蚊叮有效嗎? 炎熱天氣是蚊子的活躍季節!被蚊叮除了感到痕癢外,亦有可能染上由蚊子傳播的傳染病,例如登革熱、日本腦炎和寨卡病毒感染等,患者染病後有機會出現發燒、頭痛等徵狀,需接受支援性治療。外出時要做足防蚊措施,選用含有避蚊胺(DEET)成分的驅蚊劑,是否就有效避免被蚊叮呢? 天氣熱被蚊叮痕癢難忍 學識源頭滅蚊 善用滅蟲燈、蚊香、蚊貼 在戶外活動時,不少人會使用含除蟲菊酯的防蚊貼。蟲害控制專家解釋,使用蚊貼時,驅蚊劑會在空氣揮發,但範圍有限,左手貼上防蚊貼,右手也有可能被叮,防不勝防!他建議把防蚊貼貼在頸背這些相對活動幅度較細的部位,驅蚊效能較佳。為加強覆蓋身體範圍,亦可在身體其他位置噴灑蚊怕水。 【低血鈉症】俗稱水中毒 中重度低血鈉出現頭痛、惡心、肌肉抽筋等徵狀(知多啲:飲幾多水才夠) 「見字飲水」相信是大家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不過,瘋狂灌水,亦未必健康!究竟水要怎樣飲才算健康?行山、長跑等戶外活動,又有何飲水策略? 熱天運動引發心臟危機 飲水太多太少都傷「心」 飲水太多或太少同樣會出事?心臟衰竭患者如吸收太多水分,血量多了,四肢的血液流回心臟較慢,會引致腳腫,未必有即時危險;但如果肺部血液流回心臟太慢,可導致肺水腫,影響呼吸,情况較危險。另一邊廂,天熱時經常汗流浹背,如身體水分不足會影響血液循環…… 【心臟病】8成猝死個案由心臟問題引起?有先兆嗎?三高、吸煙者屬高危族? 近日氣溫高企,進行戶外運動時要加倍小心!有心臟科專科醫生提醒,運動時出現下列徵狀是一大警號:胸口痛、嚴重氣促、不正常心跳、突然頭暈等,這都可能是猝死先兆,需要找醫生作詳細檢查。 常見運動抽筋3大應對及預防方法 一個情况或是身體警號 外出運動時出現抽筋,可能跟肌肉緊張或過度勞累有關;夏日炎炎,如身體出現脫水、或電解質出現不平衡的狀况,亦會令抽筋機會增加!要降低運動時發生抽筋的機會,運動前後都要準備以下事項: 【夏日系列】選擇太陽眼鏡要訣 烈日當空,太陽眼鏡是時候出動。市面上太陽眼鏡種類繁多而且價錢參差,應該如何選擇合適的太陽眼鏡?養和醫院註冊視光師表示,一副好的太陽眼鏡,除了能阻擋陽光,更應能過濾紫外線,因為過多紫外線有機會傷害角膜、晶體、視網膜,或令眼白組織增生。故視光師一般會建議市民選擇能有效地阻擋99%以上紫外線的太陽眼鏡,並要留意鏡片的面積及貼面度。 Read more

【有片】高溫美食 送癌入口 滾湯熱茶 2秒損黏膜

【明報專訊】水滾茶靚! 無論是茶或湯,熱騰騰時放入口,味道最好。然而,世界衛生組織將65℃以上高溫飲品,列為2A級致癌物。高溫飲食可致食道癌,但首當其衝,其實是口腔、舌頭和喉嚨。一杯功夫茶、一碗生滾粥,可致急性燙傷和慢性癌變。 香港人樣樣講效率,事事心急求快,連飲茶食飯也急不及待。 食粥燙傷 口腔染菌變白 「燙傷口腔的人,多數是食粥和飲湯出事,尤其是粥,因為粥散熱慢。」耳鼻喉科專科醫生陳鍵明說,曾經有一個病人,食粥時因為心急,沒有放涼,一下子就把粥倒入口裏,結果整個口腔被燙傷,接着因細菌感染,全口因感染念珠菌而變白,其間只能進食室溫流質食物,差不多四星期才痊癒。 剛剛冲泡的功夫茶,最少有70至80℃,但因為太熱,加上分量小,頂多燙傷舌頭和口腔,陳鍵明指出﹕「然而,65℃的食物或飲品,可入口,可大啖進食,傷害大。」 或許你會質疑,同一溫度的滾茶熱湯,有人完全不能入口,有人卻可骨碌骨碌倒進口而面不改容。是否有人受熱能力特別強?陳鍵明說﹕「對溫度的感覺,人人不同。但65℃食物和飲品,在口腔停留超過兩秒,即使你感覺無痛無損,其實黏膜已受破壞。」當口腔表層黏膜受破壞,致癌物質就容易進入體內。 莫非以後要隨身帶備探熱針,每次食粥飲茶前,先量一量溫度?或是像BB飲奶前,媽媽先倒一滴在手背測溫?「嘴唇好敏感,可以先放嘴唇感覺一下溫度,無刺痛感覺,應該可以入口。」 切勿含冰降溫 傷上加傷 陳鍵明又教路,一旦不小心被熱食燙傷口腔,可用室溫的水含於口中,紓緩痛楚;但千萬不要用冰或冰水,因為熱燙後再冷灼,傷上加傷。如有需要,就要找醫生檢查和處理傷口。 除高熱食物外,尖刺和脆硬的食物,也常見導致口腔潰瘍。陳鍵明說,常見病人食太硬的食物,如蝦、蟹、多士時,弄傷口腔黏膜,形成一個血疱;又有病人因為食得太心急,食豬扒或雞件時,連骨吞落肚,骨頭雖然沒有卡在喉嚨或食道,骨尖卻割傷食道。 小心,病從口入! 文:鄭寶華 圖:鍾林枝、鄭寶華 編輯:王翠麗 ■有片睇 想現場直擊家庭醫生睇醫生,可登入 www.mingpaohealth.com/doc.htm

Read more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