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光煥發新一年】 牙齒變黃、蛀牙問題多 牙醫利用數碼技術 打造自信笑容

隨着年歲增長,牙齒的問題愈來愈多,常見的包括牙齒變黃、蛀牙等,不少人都會詢問牙醫有哪些改善牙齒療程的方法,希望重拾雪白美麗牙齒?近年有關牙科的醫療科技更加先進,當中數碼技術除了協助準確地打磨牙齒,亦利用3D打印技術,模擬療程效果,讓療程更切合患者所需。 Read more

3D打印心臟組織 中大生奪獎

【明報專訊】來自馬來西亞的中大生物醫學工程5年級生Hon Son,以當一名能改變世界的工程師為目標,其畢業作品選擇研究利用幹細胞做物料,以3D打印技術製作心臟組織,最近奪得青年科技專才比賽亞軍及ASM科技獎亞軍。 幹細胞做物料 成品會跳動 利用3D打印技術製造身體組織和器官,是生物醫學工程界大力發展的方向,現時在軟骨和骨骼打印上已取得技術突破,但要製造心臟等運作結構複雜的組織,仍面對相當大的挑戰和難度。 Hon Son希望打印出可跳動的心臟組織,日後醫生便可複製出與受損部位一模一樣的心臟組織,移植並取代受損部位,打印出來的器官亦不會有任何排斥。 Hon Son對奪獎感高興,他說有關研究從前無人做過,希望能取得突破。他說,製作骨骼組織可用較硬的物料,要找合適的物料製作心臟細胞則不容易,相信其研究是3D打印心臟的第一步,期望日後能夠幫到更多人。 現時由中大工程學院及醫學院攜手合作的生物醫學工程課程,將於2018/19學年成為工程學院轄下獨立學系,招生約50人。

Read more

【醫療健康】知多啲:打印器官 醫生預習做手術

【明報專訊】雖然3D打印假牙技術仍要等多一段時間,但Louis表示,現時香港不少醫生已開始使用3D打印技術,打印病人器官,「其中骨科應用最多,例如當病人有骨癌而需要切除骨肉瘤時,便需要植入金屬假體代替切除的骨骼部分,切口必須與金屬假體一致,才能完全接合。過往大部分醫生只能憑經驗去做,但現時只需利用3D打印技術,預先將需要做手術的骨骼打印出來,之後以這個骨骼模型,再打印出可放入切除工具的支架,手術時只要跟隨支架的引導切除骨肉瘤,便可確保切口與金屬假體一致」。 除了切除骨肉瘤,嚴重的脊椎側彎或外移等矯形手術,亦一樣幫到手,「利用病人磁力共振成像(MRI)或電腦掃描(CT)的脊椎數據,再透過3D打印技術預先將整條脊椎打印出來,醫生便可先利用模型預習做手術一次,加快正式手術時的流程。另外,現時3D打印技術亦能為患者以鈦金屬、生物陶瓷等物料,打印出專用的手術部件,由脊椎矯形支撐零件至面骨整形之上,都能夠完全符合個別病人需要,而相比外國訂做,亦大大縮短製作時間,為不同病患提供多一個選擇」。

Read more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