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健康】 營養師教你「疫」境中吃出快樂 7種提升情緒的營養素(下)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暫未能放下戒備,市民的防疫措施相信仍要持續,留家抗疫的時間長了,會否感到「冇啖好食」,心情鬱悶?不過,養和醫院營養師周明欣指,此時此刻身心健康尤其重要,懂得7種提升情緒的營養素,飲食選擇得宜,即使面對「疫」境,同樣可以吃出快樂又健康! Read more

知多啲:中式包點高GI 少吃為妙

【明報專訊】中式麵包店近年亦受港人歡迎。菜肉包、奶黃包又是否健康選擇呢? 李向明表示,中式包常用精製白麵粉,纖維少而升糖指數(Glycemic Index,GI)高。而且不少中式包點餡料熱量高,例如叉燒包及菜肉包均用上半肥瘦豬肉,有一定的脂肪及熱量;奶黃包更用上全脂奶及蛋黃,高糖高脂,蛋白質及纖維少,只能偶然一食,長期食用會導致膽固醇超標,並有致肥危機。 李振洋指,中式包點以蒸為主,比起烘焙方法雖可用較少油分,但對整體熱量影響不大。「健康與否,主要視乎餡料,若是叉燒包或奶黃包等,一樣屬高脂高糖。」 最後,黃蘊芝提醒大家,就算選上健康麵包,也不宜日日食,亦避免每日以麵包做早餐,應進食多元化食物,吸收不同謍養。

Read more

增廣健聞

■小心掉入暴飲陷阱 聖誕氣氛愈來愈濃,又到了派對旺季。派對中,酒精往往是主角之一,小酌怡情,但暴飲不但亂性,還可以致命。 美國國家酗酒與酒癮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n Alcohol Abuse and Alchoholism;NIAAA)指出,「暴飲」定義是飲酒導致血液中的酒精濃度不低於0.08克,大約相當於約兩小時內,男士飲5杯、女士飲4杯或以上的酒精飲品。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指出,大部分暴飲者並非酒精上癮的人。暴飲可導致意外、暴力事件、不安全性行為、心血管和肝臟疾病等。 資料來源: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www.cdc.gov) ■少坐多動 預防心臟病 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調查發現,四分之一美國人每天安坐超過8小時,四成半成年人每周缺乏中度至劇烈運動;更有近一成半人同時每天久坐超過8小時和每周缺乏運動。在5900名受訪者中,只有3%每天安坐少於4小時而且有足夠運動。 美國心臟協會一直鼓勵大家「少坐、多動」,根據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指引,成年人每周應最少有2.5小時中至強度運動,以及一至兩天負重肌肉訓練。 ■杏林聖誕市集下周登場 明德國際醫院預早慶祝聖誕,醫院將幻化成星光閃爍的聖誕市集,五隊聖誕歌詠團連同聖誕老人和雪人,出席「燭光聖誕慈善夜」,歡迎各界人士參加,免費入場。 ◆燭光聖誕慈善夜 主辦機構:明德兒童慈善基金 日期:12月4日(周二)(按此加到 Google Calendar) 時間:晚上6:00至8:00 地點:山頂加列山道41號明德國際醫院戶外場地 查詢:2849 0355 網址:www.matilda.org/childrenfoundation

Read more

【讀者MailBox】揀錯高GI早餐 未到午餐又餓

【明報專訊】問:為什麼即使吃了早餐,但未到午飯時間已感到肚餓?應選擇什麼早餐才能提神兼飽肚? 答:食物除了整體熱量及攝取量外,其升糖指數(Glycemic Index, GI)亦會影響食物的飽肚感。一些食物屬於高升糖指數,進食後容易令血糖快升快跌;相反有些食物的升糖指數較低,對血糖水平的影響較小,同時有助延長飽腹感。高升糖指數的食物包括一些精製澱粉質,例如白麵包、梳打餅、白飯等,由於這些精製澱粉質的纖維含量較少,所以進食後容易快餓;相反一些較低升糖指數的食物,例如燕麥、全麥麵包、高纖穀物早餐,所含的膳食纖維較豐富,有助延長飽肚感。 此外,相對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停留於胃部的消化過程較長,有助增強飽肚感。如早餐缺乏蛋白質,有可能較易感到肚餓。 懂得精明選擇早餐配搭,有助增強飽肚感,而且更有精神工作。以下三種食物便是理想之選: 水浸三文魚、吞拿魚 保持腦部健康 含有豐富奧米加3脂肪酸,是組成中樞神經系統的重要元素,有助調節免疫系統及保持腦部健康。建議每星期進食至少兩次深海魚類,攝取充足的健康脂肪。 奇亞籽促進腸部蠕動 除了有豐富的奧米加3脂肪酸,同時含有豐富膳食纖維,一湯匙奇亞籽(圖)已能提供大約一個連皮蘋果的纖維量(約5克)。膳食纖維不單有助促進腸部蠕動,亦可以增強飽肚感,可連同脫脂奶或低脂乳酪一同進食,作為早餐的佳配。 雞蛋 助製造血清素 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有助增強飽肚感。同時雞蛋中的氨基酸如色氨酸(Tryptophan)和酪氨酸(Tyrosine)會影響腦部神經傳遞物質。色氨酸亦有助身體製造血清素,血清素與調節睡眠及情緒有關。有研究指出酪氨酸能令健康的人在面對壓力或多項任務時,有更佳的認知能力。 文:劉惠汶(註冊營養師)

Read more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