筲箕灣養和東區醫療中心引入新醫療儀器 磁力共振導航放射治療機實時定位腫瘤

【明報專訊】正式投入服務的養和東區醫療中心,位於筲箕灣阿公岩,中心內包括了癌症中心、家庭醫學及基層醫療中心,以及體格健康檢查部。其中癌症中心更引入了全亞洲首部磁力共振導航放射治療機(MR Linac),可實時顯示腫瘤及軟組織位置,令放射治療的範圍更集中,醫生亦可視乎情况加大每次劑量,長遠有助減少放射治療次數,縮短療程,第一名病人將於下周使用該儀器。   養和癌症中心引入全亞洲首部磁力共振導航放射治療機(MR Linac)(圖),可實時顯示患者腫瘤及軟組織位置,以判斷腫瘤有否移動或縮小,或確定腫瘤是否在治療範圍內,令患者免受額外的輻射傷害。   無輻射下實時檢測腫瘤變化 MR Linac可以在無輻射情况下,實時檢查腫瘤大小及位置,有助病人免受額外輻射傷害。養和醫療集團營運總監李維文表示,以往需要用顯影劑做電腦掃描以確定腫瘤位置,一般相隔一至兩周做一次,醫生亦未能實時觀察腫瘤的變化。新儀器可將兩種功能合而為一,以便治療。   質子治療中心平頂 料2022年完工 此外,中心內另設有家庭醫學及基層醫療中心,為社區提供門診服務,營運初期將會提供朝九晚七服務,待2022年設有質子治療中心的曹延棨院完工後,預料門診服務將可逐步擴展至24小時,而屆時該院會提供約100張病牀,並設有手術室等。   長者門診可用醫療券 公院轉介七折 養和東區醫療中心營運總監劉楚釗表示,為紓緩東區門診需求的壓力,醫療中心會向公立醫院轉介接受磁力共振和電腦掃描的病人,提供七折優惠。此外,長者可在中心使用醫療券接受門診服務。   相關文章: 養和東區醫療中心正式投入服務 高端醫療儀器結合一站式服務 打造世界級癌症治療中心 磁力共振導航放射治療 實時影像追擊腫瘤 Read more

養和東區醫療中心正式投入服務 高端醫療儀器結合一站式服務 打造世界級癌症治療中心

養和東區醫療中心於今年四月底開始陸續投入服務!這所位於筲箕灣、屬養和醫療集團最新成員的養和東區醫療中心,勢將成為港島東醫療新地標。今日率先由養和醫療集團行政總裁暨養和醫院院長李維達醫生和養和醫療集團營運總監暨養和醫院經理(行政)李維文先生為大家解構中心內養和癌症中心的最新、最先進的醫療設備,如何為每一位病人提供貼心的一站式服務,朝着「世界級」的癌症治療中心進發的同時,也為東區市民提供優質的家庭醫學門診服務。   養和醫療集團行政總裁暨養和醫院院長李維達醫生(右)與養和醫療集團營運總監暨養和醫院經理(行政)李維文先生,均期望養和東區醫療中心會成為集團在港島東的醫療新地標。   設立養和癌症中心 院長治癌歷程成契機 李維達醫生透露,早於2004年已開始構思醫院的重建計劃,但由於地理上的限制,加上他於2011年患癌的經歷,而當時本港並沒有質子治療,故要赴美就醫,這經歷促成了養和東區醫療中心的成立,期望為病人提供多元化的癌症治療服務,另外計劃於2022年在另一幢大樓引入全港首台質子治療儀器。   養和醫療集團營運總監暨養和醫院經理(行政)李維文先生指,「癌症治療愈趨多元化和複雜,不同癌症有不同治療的需要,所需的儀器亦有不同。現已開幕的養和東區醫療中心李樹芳樓內設有養和癌症中心,引入了最新及最尖端的影像診斷及電療儀器,為病人提供一站式的癌症治療服務,讓病人毋須遠赴海外已能接受最新醫療技術及儀器。   李維文先生遂解釋,美國大部分甲級癌症中心都是獨立於醫院之外,為病人提供專門的癌症診斷及治療服務,養和癌症中心亦以此作為藍本,期望給予癌症病人「最好」和「最適切」的治療。「只要是病人合適接受的治療,如電療,我們便會提供切合所需的儀器為他們治療。」   養和癌症中心設有全亞洲首台磁力共振導航放射治療機(MR Linac),提供更精確及實時影像,有助提升放射治療效果。   引入嶄新醫療儀器 提供一站式治療 他稱,現時養和癌症中心已引入約十部嶄新尖端的癌症醫療設備,包括全亞洲首台磁力共振導航放射治療機(MR Linac),提供實時磁力共振掃描影像為腫瘤定位,並有兩部新一代螺旋放射治療系統 Radixact X9,以及 Versa HD直線加速器,還有全港獨家兩部 MR Simulator、全中國首台利用最新SiPM技術的正電子/電腦雙融掃描器等。   李維文先生解釋:「我們引入了全亞洲首台磁力共振導航放射治療機MR Linac,這部能提供實時磁力共振掃描影像作導引(MR-Guided)的儀器,去年7月才開始在荷蘭陸續啟用,現時全球大概總共只有十一部。引入新儀器是為了提供更精準的電療服務,傳統電療面對一個難題,是由於人的器官及腫瘤都是活的,位置會隨時間而輕微移動,所以要將電療範圍在腫瘤外圍稍為調闊,以確保能消滅所有癌細胞;而且如果單靠病人電療前的掃描影像作電療規劃,腫瘤會隨着療程萎縮,這兩個因素都難免會令過多電療輻射劑量影響腫瘤附近的正常組織,造成副作用。」   養和癌症中心引入全港獨家兩部磁力共振模擬器(MR Simulator),病人以治療時的腫瘤情况進行掃描,令治療更精準。   李維文先生續說:「有了這部MR Linac後,由於實時見到腫瘤位置,故此可以將電療範圍調得更貼近腫瘤,並因應情况而調節電療方案。因為電療範圍更實時精準,所以可視乎腫瘤情况加大每次的電療劑量,從而減少電療次數,縮短整個療程的時間,對於病人來說是好事。」   養和醫院綜合腫瘤科中心主任梁憲孫醫生表示,現時綜合癌症治療包括放射治療、化療、標靶治療、免疫治療、荷爾蒙治療及外科手術等,治療癌症的方法已日趨多元化,但目前仍有些癌症比較棘手,例如胰臟癌。「慶幸科技不斷進步,新一代的放射治療儀器,已提升了精準度及減少了副作用,令更多的病者受恵。」   養和醫院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羅振基醫生以每年導致近680人死亡的胰臟癌為例,由於胰臟深入腹腔,而且被大量血管包圍,故難以進行外科手術切除;至於化療的成效亦一般。「外國有研究指出,未出現轉移的胰臟癌,接受放射治療後,平均壽命可延長約一年甚或超過一年時間,效果較化療更理想。」   養和癌症中心設有新一代螺旋放射治療系統 Radixact X9。   由個案護士貼心跟進 不一樣的診治旅程 此外,養和癌症中心引入新服務概念,為了讓病人得到舒適的診治旅程(Patient Journey),不但用心設計中心環境,亦改善就醫流程,每名病人更會有「個案護士」(Case Nurse)貼心照顧及跟進整個治療過程,讓病人及其家人安心。   李維達醫生(左二)表示,養和癌症中心將由個案護士貼身跟進每一名病人的情况和需要。(右二為養和醫院東區醫療中心營運總監劉楚釗醫生。)   李維達醫生強調,養和癌症中心的設備和服務質素,與養和醫院如出一轍,病人可以按情况和需要作出選擇,例如可以在中心進行放射治療,而醫院則有強大的手術及醫療隊伍做後盾,提供手術及不同專科治療。繼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及香港眼科醫院後,最近養和醫院更成為第四間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出認可的本港醫療機構,亦是本港首間私家機構獲此認可。   養和東區醫療中心特別設計舒適的環境和便捷的醫療流程,令病人的診治旅程更稱心。   家庭醫學門診及體格健康檢查年中推出 除了養和癌症中心外,養和東區醫療中心將在年中陸續提供家庭及基層醫療、體格健康檢查、基因測試及住院病牀等服務,進一步擴闊服務範疇,為更多有需要的病人提供貼心又安心的醫療服務。   養和東區醫療中心設有咖啡廊,為病人與家屬營造一站式和寧靜的環境。   6月癌症治療學術研討會 成國際癌症專家交流平台 養和醫療集團一直致力推動和發展醫學科研,繼2014年及2017年後,今年將再次舉辦「癌症治療學術研討會」,邀請海外專家學者來港演講。養和醫院東區醫療中心營運總監劉楚釗醫生表示,今年研討會的主題為「New Frontiers in MR-Guided Radiotherapy」,有來自英美的專家會為參加者分享他們在應用磁力共振導航電療的臨床經驗,預計屆時有數百名業內人士參與,成為本地與國際間的學術科研交流平台。 Read more

磁力共振導航放射治療 實時影像追擊腫瘤

利用輻射殺死癌細胞的放射治療,是常用的抗癌手段之一。剛投入服務的養和東區醫療中心內的養和癌症中心引入了全亞洲首部磁力共振導航放射治療(MR Linac),可以實時及更準確追蹤腫瘤的位置,令醫生放心處方高劑量放療集中對付癌細胞,減少對正常組織的傷害,尤其能夠針對不斷「郁動」的器官,如胰臟、肝臟等,治療效果更為顯著。     養和醫院醫學物理及研究部主管余兆基博士指出,從理論層面,只要有足夠的輻射量便可以殺死癌細胞以至任何生物,但能量太強容易傷及附近的正常細胞,產生更多的副作用,故此如何令腫瘤接收最多的輻射,同時對正常細胞的影響減至最少,正是放射治療的挑戰!   「解決方法之一是使用導航技術協助,讓醫生猶如『看見』腫瘤所在,從而提高放射治療的準確度。」   擴大放射治療範圍 影響正常細胞 余博士闡釋,整個的放射治療療程會分開多次進行,而病人每次接受治療都要重新「定位」,治療過程中腫瘤可能已縮細,加上病人的器官亦會隨着呼吸而移動,可能會有位置上的誤差,為殺死癌細胞,醫生唯有擴大放療範圍,有可能令附近正常細胞受到傷害。   「以往使用的電腦掃描和X光作為導航有一定限制,既有輻射問題,提供的影像亦未能清晰顯示患處的組織和腫瘤;至於磁力共振則沒有輻射,可更清楚看見腫瘤的大小和位置、附近的血管、神經及器官組織等影像。」 養和醫院癌症中心設有全亞洲首台磁力共振導航放射治療機(MR Linac),可以更精確地監察和追蹤腫瘤位置,加強照射腫瘤的輻射,減少病人的副作用。     磁力共振導航放射治療機 實時監察和追蹤腫瘤 有鑑於此,養和癌症中心遂引入亞洲首台「磁力共振導航放射治療機」(MR Linac)。新儀器融合磁力共振及放射治療技術,能夠提供實時監察影像,讓醫生在每次治療前及治療期間,可以監察及追蹤腫瘤位置,繼而立即調整治療計劃,盡量消除位置上的誤差。   余博士強調,磁力共振導航放射治療能夠更準確地追蹤腫瘤,既有助收窄放療範圍,更重要的是減少對正常細胞的損害,故副作用也會較少,尤其適用於一些會持續「郁動」的器官如胰臟、肺及肝等。   加強劑量 縮短療程 余博士透露,新儀器已進行最後測試,即將正式投入服務。「新技術可以令腫瘤接觸到的輻射量較多,長遠或有助縮短療程。」不過,現階段由於治療期間需因應腫瘤變化而作出調整,故治療時間相對較傳統放療為長,價錢方面亦稍高於傳統的電療儀。 Read more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