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醫學界仍未破解愛滋病發病機制的謎團,亦未有藥可根治,香港大學愛滋病研究團隊研發一種可阻斷腸道炎症機制的新抗體。港大愛滋病研究所所長陳志偉指出,每名愛滋病患者都患有由愛滋病病毒1型(HIV-1)引起的腸道炎,嚴重會引致死亡,新研究有望減少HIV-1在腸道的複製力及數量,盼未來發展成免疫療法。
明報記者
師承美籍華裔愛滋病權威何大一的陳志偉,連同博士後研究員張嘉龍帶領團隊研究,在2013年發現新型「蛋白分子Δ42PD1」。團隊其後發現Δ42PD1主要存在於腸道的「γδ-T淋巴細胞」上,在HIV-1急性感染者體內含量高達10至20%,而正常人的水平低於1%,「Δ42PD1」含量愈高愈容易引致炎症。
團隊用15隻老鼠測試,發現「蛋白分子Δ42PD1」與「蛋白分子TLR4」結合後會導致腸道炎,令感染者體內的腸道發炎及黏膜組織受損,以致細菌入血進一步引發其他炎症。團隊將帶有「Δ42PD1」的「γδ-T淋巴細胞」注射入老鼠體內研發出新抗體,可阻斷「Δ42PD1」與「TLR4」結合而引發的炎症機制,減少因HIV-1感染所引起的腸道炎。
【升學規劃意見調查】填寫海外升學問卷調查,有機會獲得$50超市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