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是本港女性常見癌症之首,2017年有超過4000宗新症,病發年齡一般是40至50歲。雖然近十年乳癌新症數字不斷上升,卻非死亡率最高的癌症,因為近年有不少新的綜合治療方案,包括在手術前進行化療、新的標靶藥物治療、免疫治療等,有助提升治癒率。
乳癌一線治療:手術切除腫瘤
養和醫院綜合腫瘤科中心副主任暨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邱振中指,因遺傳而患上乳癌的只佔極少數,大多患者都是由於後天因素引致,例如缺乏運動、進食高脂食物、生育後沒有餵哺母乳等。乳癌的一線治療主要是以手術切除腫瘤,過往會在手術後配合化療或放射治療,但近十年醫學界較多透過術前化療先把腫瘤縮小,再進行手術切除。尤其是對於腫瘤很大,或者不希望全乳切除的病人,術前化療可以減少需要切除的範圍,以盡量保留乳房的完整。
新標靶藥物 第一期乳癌治療率達九成
標靶藥物治療方面,近年醫學界研發了不同的新藥,例如針對HER2型這種較頑強的乳癌細胞,新的標靶藥有助提升治癒率,第一期乳癌治癒率更可高達九成;另外一些針對荷爾蒙受體陽性乳癌的新標靶藥,除了有效延長存活率,配合綜合治療亦可減少使用副作用比較多的化療。
至於對付「三陰性」乳癌,即是指癌細胞對雌激素受體(ER)、黃體酮受體(PR)、上皮生長素因子(HER2)都呈陰性,由於荷爾蒙治療及標靶藥物治療都無效,過往只能依靠化療抗癌。近年研究就發現,三陰性乳癌患者在手術前接受化療加上免疫治療,有效完全緩解癌細胞,並提升存活率。
女士注意:定期乳房X光造影及超聲波檢查
邱醫生指出,雖然目前有不少乳癌的新治療方案,但女士們都不能掉以輕心,除了定期做乳房X光造影及超聲波檢查,亦要每月自我檢查乳房,包括觀察、觸摸乳房留意有否變化,如發現有任何問題,必須及早求醫,確保乳房健康。
專題系列文章
- 避而不談「死」?長者及照顧者實踐生前整理+五道人生 活好當下
- 【肝癌組織碎化技術】Histotripsy超聲波堆疊微氣泡消滅癌細胞 原發或轉移性肝癌適用
- 【致敏食物】研究:鑑定11種蟹致敏原 首發現皇帝蟹獨有MDH 冀免不必要戒口
- 【世界肝炎日】廿分之一會是你嗎?乙肝要早驗早處理
- 中暑體溫高身體如焗爐 細胞變質高危 及時降溫、補充電解質 防體溫飈升
- 【世界預防溺水日】 溺水無聲殺手 水上安全從預防開始(衛生處方)
- 佛山爆基孔肯雅熱 世衛發警告免大規模爆發 袁國勇:可致嚴重關節炎、心臟病
- 飛蚊症=視網膜脫落?留意「飛蚊」4個變化 或響警號即求醫保視力
- 肌少症與抑鬱症同時出現致惡性循環?抗阻+有氧訓練 增肌抗抑鬱
- 脊柱側彎高低肩?身體兩側不對稱? 自我篩查及早求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