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升學規劃意見調查】填寫海外升學問卷調查,有機會獲得$50超市券
|
中風後出現吞嚥困難 注意3個常見徵狀
養和醫院言語治療師潘肇鋒表示,中風後不少患者出現吞嚥困難,影響其生活質素。有數據顯示大約一半中風後的病人吞嚥能力受損,其中腦幹中風病人更有高達八成出現不同程度的吞嚥困難。
常見的吞嚥困難徵狀包括:咀嚼速度及力量下降、食物從口腔溢出、進食時嗆咳等。若沒有適當處理吞嚥困難,食物可能會錯誤進入肺部,導致吸入性肺炎或阻礙呼吸,危及生命安全。潘肇鋒指出,中風後對吞嚥能力的影響程度,視乎腦部受損的位置及範圍而有所不同。有研究指大部分病人的吞嚥能力會於中風後一星期有改善,約一成中風病人則在病發後半年仍持續有吞嚥困難。
言語治療師評估患者口腔肌肉能力 找出方法改善吞嚥安全
潘肇鋒指出,當遇到有吞嚥困難的病人,言語治療師一般會先評估患者口腔肌肉能力及進行臨床吞嚥測試,有需要時會用到X光或內窺鏡檢查病人的吞嚥情况。之後言語治療師會建議合適患者進食的食物質地,飲料的稀稠度、進食工具及姿勢等,令患者能安全進食。
不過,這些方法並不是每一個人都適用,需要由言語治療師事前評估及教導。部分病人可進行一些吞嚥訓練,例如用凍的檸檬味棉花棒,刺激口腔及咽腔不同部位,或者用微量電流去刺激及強化吞嚥肌肉,間接「教」腦部做出吞嚥動作。
相關文章:吞嚥困難|同理心 好技巧 餵長者食得樂
中風影響溝通能力 左腦受損可致失語症
除了吞嚥問題,中風患者亦會面對咬字不清、發聲困難等問題。潘肇鋒解釋,由於發音與喉嚨及口腔肌肉的控制及力量有關,部分患者中風後出現聲沙或難以控制大細聲等問題;也有病人因舌頭肌肉不夠力或活動能力減退,令他們咬字含糊不清;有些病人則因為腦部控制發音的「程式」出現錯誤,導致發音困難。
除此之外,潘肇鋒表示,大約有四成中風後的病人,都出現不同程度的溝通及語言障礙。其中左腦受損的病人會較多出現語言問題,醫學上稱之為失語症。失語症患者可出現語言理解、表達、閱讀或書寫方面的困難,受影響程度則因人而異。
針對中風導致的溝通問題,言語治療師會評估病人的情况,按其嚴重程度及受影響範圍,制定合適的訓練。對於咬字發音問題,言語治療師可與患者練習發聲運氣、咬字、口肌能力等。而對於失語症患者,言語治療師可設計合適的練習去提升病人的語言能力,例如練習命名物件、組織句子、描述事情、書寫閱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