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檢查】抽針化驗速辨乳癌種類 度身制定最合適藥物治療
根據2019年醫管局的癌症統計數字,乳癌屬本港女性發病率最高的癌症。由於乳癌可與不同的荷爾蒙受體有關,亦可以是跟荷爾蒙無關的「三陰性乳癌」。因此病人及早接受抽針檢查化驗,確認腫瘤分類猶為重要,以便對症下藥。現時有相應的藥物治療選擇針對不同類型的乳癌,除了有助延長病人存活率,療程中的副作用亦相應減少。
相關文章:【乳癌】由初生到50歲常見的乳房問題 乳腺增生、水囊、乳癌 自我乳房檢查為健康把關
乳癌檢查制定治療方案前 腫瘤切片驗出種類
養和醫院綜合腫瘤科中心副主任關永康醫生指出,在制定乳癌治療方案前,除了透過一系列檢查了解癌症期數之外,亦會利用抽針抽取乳房組織化驗,將腫瘤切片檢查其表面存在哪一種蛋白,以助為腫瘤分類。
HER2型、三陰性擴散速度快
他續解釋,現時乳癌暫分為4種基因分類,其中兩種屬荷爾蒙受體陽性,分別為雌激素受體蛋白(ER)及孕酮受體蛋白(PR);另一種是HER2型蛋白,意指第二型人類表皮生長因子過度表現引致的腫瘤;最後一種是上述3種蛋白受體均呈陰性的三陰性乳癌,大部分個案屬遺傳性,涉及BRCA基因突變問題。
HER2型及三陰性乳癌的擴散速度相比其餘兩種快,因此病人即使適合手術切除,如發現腫瘤大於1cm或未確認有否轉移,醫生一般都會先安排非手術治療,待腫瘤縮細後才考慮以手術切除,可見腫瘤分類會直接影響治療方案。
HER2型標靶藥混合化療或令腫瘤消失
關醫生表示,以往的藥物治療選項,大部分個案會選用傳統化療為主,現在因應針對不同類型的腫瘤,增加了不少治療選擇。
以HER2型為例,手術前治療一般會按病人情况,提供HER2型標靶藥混合化療,特別是HER2型陽性、荷爾蒙受體陰性的病人,統計發現有約60%此類病人在進行6次標靶藥混合化療後,腫瘤會消失,病人之後施手術仍可盡量保留乳房,亦能減少切除腋窩下的淋巴的範圍;副作用方面,醫生會密切監察病人的心臟會否受影響。
相關文章:【癌症篩查】肺癌、大腸癌、乳癌、子宮頸癌 評估7個高危因素度身制定篩查方案
新藥抑制癌細胞分裂複製
至於兩種荷爾蒙受體陽性的乳癌,以往通常只有荷爾蒙治療,至近年CDK4/6抑制劑面世,它能抑制細胞周期素激酶,從而抑制癌細胞繼續分裂、複製,同步配合荷爾蒙治療,對提升病人存活期亦有不錯的效果。然而病人需要留意其血小板及白血球數量會受影響,惟副作用相比傳統化療為低。
三陰性乳癌由於不涉及任何荷爾蒙受體的關係,病人一般會獲安排傳統化療為一線治療,而近年免疫治療的發展,為這類病人帶來另一個選擇,副作用出現率亦只有5%。
積極治療做到與癌共存
關醫生鼓勵,病人確診乳癌後應積極接受治療,如果屬第一期,完成治療後復發率只有10%;萬一不幸復發,現時各款藥物都能有助提升存活期,即使未能「斷尾」,但持續接受治療,仍可做到與癌共存,往後的5-10年仍然可維持有質素的生活。
- 中晚期肝癌不適合做手術 局部治療+藥物治療有效控制病情增存活率
- 【血癌】長者患癌人數上升 配合標靶藥溫和治療 副作用可控(醫言有理)
- 【癌症】惡性腫瘤出現肺轉移?中大機械人輔助無創「微波叮熟」癌細胞全球首例 術後兩日內出院
- 【血癌三大類】警惕淋巴瘤、骨髓瘤、白血病相關病徵 及早求醫接受個人化治療
- 【肝癌】醫生拆解四大迷思:不喝酒、無症狀即不會肝癌 九成患者帶乙肝病毒 早發現臨牀治癒率近八成
- 【子宮頸癌】多數患者無病徵 婦女應定期接受篩查(衛生處方)
- 中醫治療癌症 可配合西醫療程 食療+穴位按壓 增食慾、免疫力(攜手抗癌)
- 【肝癌】本港每年1800新症 僅三成適合手術 港大首創「先縮後除」腫瘤 兩年後存活率逾九成
- 【乳癌篩查】了解7個人化乳癌風險因素及婦女患癌高中3級別風險(醫學滿東華)
- 抗癌路上逾半癌症照顧者感身心疲累 六成感抑鬱 適時抽離放鬆(㩦手抗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