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編按】生活在節奏急速的香港,很多人也被壓得透不過氣來,連跟自己好好相處的時間也沒有,無暇留意自己的身體及情緒變化。當一切都習以為常,情緒及感覺變得麻木,就再難去認識真正的自己,了解情感的需要。
「你今日過成點呀?」這一句問候若來自不同的人,回應可以截然不同:如果是來自一個不相熟的朋友或同事,你可能只會簡單回應一句「還好吧」;如果是來自知心好友或家人,你可能會不停訴說今天發生的好事和壞事。
但如果這句問候是來自你自己,你又會怎樣回應?別人的關懷固然暖在心,但你又有否想過你也可以關心你自己?
大大小小的事務,再加上香港急促的節奏,使得生活變成一個巨輪追趕我們,我們只得不斷向前跑。一個典型香港「打工仔」的一天大概就是工作、工作和工作。完成排山倒海的工作後,拖着疲憊的身軀回家又要處理家務,有小朋友的家長還要看功課、溫默書,能停下來的一刻或許就只有睡覺了。我們失去的不止是休息的時間或者與家人、朋友相處的時間,還有跟自己相處的時間。
獨處≠跟自己相處
「我每天也會自己食飯、坐車、看電視,不就是已經跟自己相處了嗎?」獨處不同於跟自己相處。獨處的時候,我們或會有不同的活動,有些人喜歡呷一口咖啡,有些人會追劇,更多的人會滑手機。然而,跟自己相處是讓自己靜下來,留意當下的身體感覺、情緒和想法,探視這些感覺、情緒和想法的來源,那可能是身體疼倦痠痛的感覺、被老闆罵了一頓後的不滿、和朋友相聚後的快樂、被稱讚後的自豪。這些感覺、情緒和想法常被忙碌的生活掩蓋了,被我們忽略了。
留意內心感覺 毋須批判
也許你會疑惑:好的感覺固然不妨多留意,為什麼壞的感覺也要留意呢?其實無論這些感覺是好是壞,它們都是你的一部分。跟自己相處就是留意、好奇和接納自己當下的任何感覺,毋須批判它們的好壞。這協助我們了解自己,也是對自己的關心,而靜觀就是讓我們跟自己相處,關心自己的行為。
「靜觀」是指靜心觀察生活每一刻,觀察自己身體的感受和情緒,不批判,不追求舒適的感受,也不抗拒不舒適的感受,只要客觀地知道並容讓感受來、容讓感受走就可以了。每天不妨花三分鐘的時間關心自己,做一次靜觀呼吸練習。
文:李昭明(新生精神康復會臨牀心理學家)、曾嘉寶(香港中文大學心理學系四年級生)
編輯:王翠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