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是肚皮下覆蓋內臟的薄膜,很容易受附近器官的癌細癌入侵,與卵巢癌關係更是非常密切。近年的臨床經驗所見,手術配合腹腔溫熱灌注化療有效治療腹膜癌,有助長期控制病情。為增加市民了解,養和醫院及明報健康網日前假中央圖書館舉辦「卵巢癌與腹膜癌診療新趨勢」講座,三位專家醫生分享最新的診斷及治療方法。
卵巢癌位居婦女癌症第六位,2016年新增個案598宗,一生累計的患病風險大約1%。養和醫院婦產科專科醫生譚家輝醫生指出,當卵巢不停工作,患癌機會自然增加。因此更年期遲、曾進行不孕相關治療、有家族歷史、帶有BRCA 1/2突變基因,都會增加患上卵巢癌的風險。其中,帶有BRCA 1突變基因,一生累計風險高達五至六成。
謹慎考慮治療目的
由於盤腔寬闊,卵巢在當中只佔很少位置,因此早期患者大多沒有徵狀,直至腫瘤逐漸生長影響身體不同部位,就開始出現腹脹、塞腸、肺積水、靜脈栓塞等不同徵狀。譚醫生表示,懷疑患上卵巢癌,可通過超聲波檢查發現腫瘤,醫生會以腫瘤外觀及特性,判斷患癌機會及手術需要。治療過程會先確診,鎖定腫瘤範圍再評估合適的治療目的。例如患者年紀大,腫瘤已擴散至身體不同位置,會與病人家屬商議合適治療目的,選擇舒緩或治療病情。
腹膜癌有機會在腹膜原發。譚醫生指出,腹膜細胞及卵巢表皮細胞於肧胎階段來自同一位置,因此特性相似,癌細胞種類相近,疾病演變方式也相若,不同之處是卵巢癌有早期階段,而腹膜癌一出現已等同卵巢癌的第三至四期階段。因此醫治方法也與卵巢癌一樣,需要進行癌病分期手術,將子宮、卵巢及輸卵管移除。
溫熱化療提升療效
腹膜共有兩層,包括腹壁腹膜及包圍內臟器官的腹膜,兩者之間存有腹水,以潤滑器官活動。養和醫院外科專科醫生羅偉倫醫生表示,大部分腹膜癌屬於繼發性,即來自其他器官。當腸或胃部等器官出現癌細胞並擴散至器官外,就會積聚在腹膜,形式腹膜癌。
腹膜癌是常見的晚期癌症,一般會以PET或MRI掃描檢查擴散程度,若癌細胞太過細小則可能要開腹檢查,才能準確評估。羅醫生表示,治療方面會進行腫瘤細胞減滅手術(即腹膜切除手術),很多時需要與其他器官一併切除,例如切除結腸、直腸、子宮及卵巢等。再配合腹腔溫熱灌注化療,將攝氏41至43度化療藥物注入腹腔「攪動」60至90分鐘,有助消滅微細癌細胞,增加生存機會。而腫瘤切除得愈徹底,化療效果會愈好。
以往腹腔溫熱灌注化療會採取開放式手術,用手攪動化療藥物。羅醫生指出,近年有新儀器,可以插入導管將化療藥導入及引出腹腔,不斷循環流動進行治療,由於是局部化療,副作用也可減到最少。根據隨機研究,進行腹腔溫熱灌注化療的病人,兩年存活率明顯較傳統化療效果好,一般12個月沒有惡化,比傳統化療的7.7個月為佳。
多款藥物對抗癌細胞
卵巢癌及腹膜癌的術後化療,現以卡鉑及紫杉醇作為標準藥物,六個療程每三個星期注射一次,據多項研究反映,有助提升存活率25%。當中的注射方式分為靜脈注射或腹腔溫熱灌注化療兩種。養和醫院放射治療部主任、綜合腫瘤科中心副主任、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關永康醫生表示,早期卵巢癌可先進行手術,但當腫瘤體積大及轉移至腹膜,就會先以輔助化療縮小腫瘤,然後施手術切除腫瘤,並即時進行腹腔溫熱灌注化療,將殘餘癌細胞清除,待傷口復原後再以輔助化療治療,此做法有效提升存活率。
在治療卵巢癌及腹膜癌的標靶藥方面,現有壓抑腫瘤血管生長的Bevacizumab(貝伐株單抗),可令腫瘤無法得到養份而死亡。關醫生表示,在歐洲及美國的研究發現,可減少第三及四期患者復發率兩至三成,對復發患者亦可減少一半復發機會。另外,PARP藥物能令腫瘤細胞因為無法修復而死亡,現有兩種口服標靶藥可於病情復發及腫瘤得到控制後使用,存活期有明顯增加。
至於免疫治療方面,現有最新的PD-1藥物,原理是將癌細胞的PD-1及T細胞的PD-L1分隔,令作為免疫系統的T細胞辨識癌細胞再加以消滅。關醫生指出,初步在卵巢癌的臨床研究效果良好,相信未來半年至一年會有新免疫治療藥應用。假如所有治療藥物都未能有效,患者最終可考慮進行Foundation One癌症基因檢測,只要找到不正常基因突變,就可嘗試用相關藥物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