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聲、聲音嘶啞點算好?中醫:喉瘖有急慢之分 中藥針灸助開聲

分享此內容:

【明報專訊】罹患感冒、過食辛辣煎炸食物、長時間用嗓、飲水不足、缺乏休息等,皆可導致聲音嘶啞或失聲。中醫認為聲沙或失聲的原理有邪實和正虛之分,當中有牽涉病邪侵襲、氣血瘀滯、臟腑虛弱等因素,患者可以根據辨證,使用中藥或針灸幫助開聲利咽。聲音嘶啞或失聲,中醫稱為「喉瘖」,意思是嗓音沙啞不能出聲,早在《黃帝內經》中已有記載。中醫古籍大致認為喉瘖的發生與火熱、痰濕、憂思、勞累等有關,引致肺氣不利、痰瘀等阻滯聲門。平時聲音正常而突然聲沙或失聲者,稱急喉瘖。長期聲音嘶啞乾枯,發音費勁者,稱慢喉瘖。患慢喉瘖日久者或可見聲帶持續充血、水腫或肥厚,甚至出現結節、瘜肉等。

失聲、聲音嘶啞點算好?中醫:喉瘖有急慢之分 中藥針灸助開聲
喉瘖–失聲或聲音嘶啞,中醫稱為喉瘖,成因與火熱、痰濕、憂思、勞累等有關。(設計圖片,charnsitr@iStockphoto)

失聲、聲音嘶啞原因  急喉瘖:多外邪侵襲

急喉瘖成因多與外邪侵襲有關,如在患上傷風、感冒、急性咽炎時,又或在高聲喊話、進食刺激食物後,突然喉嚨痛、咽乾或痕癢、咽喉燒灼或異物感,繼而聲音變得粗糙或完全失聲,病理多由於喉部黏膜充血。急喉瘖的中醫病機可分為外感風寒和外感風熱兩種。外感風寒者多有吹風受寒的經歷,症見喉嚨腫痛不甚,喉嚨容易痕癢誘發咳嗽,痰白涕清,發冷明顯,舌苔色白,治療需要疏風驅寒,宣通肺氣,常用中藥包括荊芥、防風、桔梗、苦杏仁等。

因外感風熱而出現急喉瘖者在臨牀較多見,證屬風熱的表現包括喉嚨紅腫熱痛、發熱、口乾、痰黃、舌苔色黃,檢查可見咽顎、咽峽紅腫,聲帶充血明顯,治療需要疏風清熱、解毒利咽,常用包括金銀花、連翹、桑葉、蘆根、射干等藥性偏寒涼的中藥。患者要留意戒食辛辣煎炸食物,多飲清水,避免大聲說話,以減少對咽喉聲帶的刺激。

精神受刺激突無法出聲

臨牀上還有一類急喉瘖與情志相關,女性多見。患者常在情緒緊張或精神受刺激之後,突然無法出聲,患者自我感覺聲帶彷彿突然麻痹癱瘓,可連帶焦慮不安、胸悶、心悸、頭眩等不適感覺。中醫病機屬於肝氣鬱結、臟躁,治療可從理氣、養心安神方向入手,常用中藥如炙甘草、浮小麥、酸棗仁、鬱金等。

慢喉瘖:聲帶水腫 嚴重「生繭」

屬於長期持續聲音嘶啞的慢喉瘖,多見於經常用嗓者如教師、推銷員、講解員等。嗜食煎炸熱氣食物者,或長期作息不規律、日夜顛倒、缺乏休息人士,也是患慢喉瘖的高危人群。慢喉瘖常見症狀,包括聲音沙啞、口乾舌燥、心煩、小便偏黃等,也可僅見聲沙而全身症狀不明顯。由於慢喉瘖常反覆發作,往往對患者造成很大困擾。在診視時,慢喉瘖在初期可見聲帶持續充血,及後聲帶水腫、肥厚,病情嚴重時聲帶上皮增生角化,聲帶間質纖維化,並形成結節、瘜肉等贅生物,即俗稱聲帶「生繭」。

慢喉瘖的治療思路,要根據發病時間長短及咽喉聲帶具體狀况考慮:咽喉乾涸、聲帶充血的患者,多屬陰虛燥熱,治療宜養陰清熱,常用如沙參、百合、玄參、知母、羅漢果等中藥。聲沙伴聲線悶濁低沉,自覺喉部腫脹,聲帶水腫、肥厚的患者,辨證多為痰濕凝滯,可伴隨脾虛濕阻,治療宜化痰祛濕健脾,常用中藥如膽南星、瓜蔞仁、陳皮、白朮。持續聲音嘶啞,聲帶已呈「生繭」的病理增生者,中醫辨證多有瘀滯積聚,治療方面宜祛痰和活血化瘀,可配合三棱、莪朮等活血化瘀中藥,或有軟堅散結功效的中藥,如昆布、海藻、浙貝母等。

調養改善:胖大海、鹹竹蜂 急救失聲

突然聲音嘶啞或失聲,中醫機理多屬實證,具體與風、熱、痰的病邪關係較大,治療方面可採取「實則瀉之」的手段祛邪,利用中藥或針灸幫助祛邪開聲。

疏風清熱化痰 解毒瀉火

1. 胖大海薄荷茶
材料:胖大海1至2枚,薄荷6克
製法:沸水冲泡10至15分鐘,趁暖飲用
原理:胖大海性寒,味甘,有清肺化痰、利咽開音、潤腸的作用。薄荷性涼,味辛,能疏散風熱利咽。本方有疏風清熱化痰功效,適用於偶爾過度用嗓、過食辛熱食物後,喉嚨紅腫痛、口乾咽燥的肺熱聲沙,可改善黏膜充血腫脹問題

2. 鹹竹蜂甘草茶
材料:鹹竹蜂2至4隻,生甘草6克
製法:先用茶袋包好上述材料,再以沸水冲泡15分鐘,溫服
原理:鹹竹蜂性寒,味甘,能清熱化痰,利咽開音。生甘草性平,味甘,有清熱解毒、瀉火的功效。本方可改善急性咽炎引起的咽喉腫痛、因聲帶突然發炎腫脹引致的失聲

養陰中藥較滋膩 胃虛咳嗽痰多慎用

此外,對於因口乾、喉嚨乾涸,或天氣乾燥引起的聲沙,飲用蜂蜜、羅漢果茶、枇杷膏等亦有潤喉利咽作用。不過由於具有養陰作用的中藥性質一般比較滋膩,容易助濕生痰,故脾胃虛弱、咳嗽痰多者需慎用。


相關閲讀:聲帶發炎、癱瘓、結節、瘜肉4種常見病變 可致聲音沙啞失聲、呼吸困難 教你正確發聲


■針灸開聲常用穴位

失聲、聲音嘶啞點算好?中醫:喉瘖有急慢之分 中藥針灸助開聲
(明報製圖)

合谷穴:
雙手「虎口」位置,有清熱瀉火功效

魚際穴:
第一掌骨中間赤白肉際處,有清肺熱、利咽開聲功效

少商穴:
拇指末節橈側,距指甲角1分處,有清肺退熱,改善咽喉腫痛功效

內庭穴:
足背第二、三趾間,趾蹼緣後方赤白肉際處,可清瀉胃火,改善咽喉腫痛

刺激方法:
可針刺配合強手法刺激、點刺放血,或按揑至有痠痛感


相關閲讀:甲狀腺結節是良性或惡性?甲狀腺增生、炎症、腫瘤疾病常見病徵 (瘤言情深)


細聲說話 多喝水 戒辛辣煎炸

要改善慢喉瘖,需以調養為主。平時宜減少大聲說話,學習正確用嗓和呼吸方法,多補充水分避免咽喉乾燥,睡眠充足,戒吃辛辣煎炸食物;還要積極預防感冒,以保護咽喉和聲帶,再根據體質和病情配合治療,在預防病情惡化的基礎上爭取逐步改善慢喉瘖的症狀。

文:邱宇鋒(註冊中醫)

編輯:梁小玲

美術:謝偉豪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health.mingpa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分享此內容: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