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尿道炎是由細菌感染引致,背後無其他疾病引起,然而若頻繁復發,會演變成復發性尿道炎。年輕或年長女士可能跟其他健康問題或生活習慣有關,需從根源入手,以及更注重個人衛生,減低不斷復發的風險。
泌尿道感染可分為上、下尿道感染
養和醫院家庭醫學專科醫生潘舜邦醫生表示,坊間泛指的尿道炎應為「泌尿道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因泌尿道除尿道以外,亦包括腎臟、輸尿管和膀胱,因此腎臟發炎、膀胱炎、尿道炎,均統稱為泌尿道感染,而泌尿道感染亦可分為上、下尿道感染。
典型徵狀:小便赤痛、灼熱、尿頻
泌尿道感染的徵狀主要為小便時感到赤痛、灼熱、尿頻、小腹脹痛等,嚴重會出現血尿。同時尿道炎的感染有機會沿輸尿管向上移,導致腎臟發炎(上尿道感染),患者或出現發燒、腰背痛、嘔吐等徵狀。
一旦病人的泌尿道感染於一年內發病超過三次以上,或半年內兩次以上,可界定為復發性尿道炎,而不同年齡的女性患上復發性尿道炎的原因各有不同。
年輕女士復發原因:跟性行為有關
年輕女士方面,復發原因主要跟性行為和生活習慣有關。潘舜邦醫生解釋,由於女性天生尿道較短,且接近肛門及陰道,位於肛門和陰道外圍的細菌有機會於性行為期間帶入尿道,因而容易受感染;其次跟避孕方法有關,女士可能會使用殺精劑和避孕隔膜,兩者有機會減少陰道和尿道附近的益菌,導致細菌更容易感染尿道。
他指,只要注意衛生及改變習慣便可預防,例如性行為後要小便、小便後正確清潔、常飲水、避免憋尿、避免穿過緊或不透氣內衣物等。
年長女士復發原因:收經令陰道附近失保護
至於年長女性方面,大多涉及生理轉變和病理因素影響。由於雌激素本身有助陰道內的益菌增長,以及保持酸鹼度平衡,導致細菌難以存活。惟收經後體內雌激素水平降至極低,令陰道附近失去保護,細菌容易入侵尿道致發炎。
年長退化、長期病患增風險
另外,隨年紀增長,長期病患如糖尿病、長期服用類固醇等,均會導致復發性尿道炎;而膀胱石或腎石令泌尿道內黏膜受損,亦會增加感染機會;年紀大,排尿功能受影響,致排小便無力,又或神經線受損,均會令小便未必能夠被完全排走,膀胱內長時間積聚尿液,同樣增加感染機會。
針對病因對症下藥
尿道炎的治療以解決問題根源為主,若是一般尿道炎,醫生會處方針對大腸桿菌的抗生素,服畢療程後大多會逐漸痊癒,同時亦會處方紓緩症狀的藥物來減低痛楚。
至於復發性尿道炎,醫生會提取小便樣本種菌,尋找背後致病原因,對症下藥,而長者更會做詳細檢查,以找出是否由其他疾病導致尿道炎復發,例如糖尿病、膀胱石等,之後再針對治療。
專題系列文章
- 【流感疫苗】 不要等 快打針 防流感 (衛生處方)
- 及早治療高血壓 減心血管疾病風險
- 保留維他命C 處理蔬果兩大忌:長時間浸洗、熱力 小心攝取過量腎結石
- 世界認知障礙症日】醫生:新冠腦霧或損認知 高錕基金中大檢測車早識別60至80歲初期患者緩病情惡化
- 【痛症】坊間拉腰治療?電熱棒?特效紓痛精油?慎防跌入「高科技」陷阱
- 【突然離世】喪親之痛難放下 以聆聽和陪伴作安慰 學會擴闊生命 令哀傷「縮小」
- 【帶氧運動】霹靂舞常見旋轉、倒立 頸背腰上肢易受傷 考驗全身肌肉運用
- 癌症基因檢測 到底測什麼?抽取腫瘤樣本 vs. 抽血檢驗(瘤言情深)
- 【流感】兒童免疫力較弱首接觸病毒:高燒、喉嚨痛、腸胃不適 及早打疫苗減併發症風險
- 【失眠】長期睡眠不足令人煩躁生痱滋暗瘡 嚴重可致眩暈抑鬱 中醫:6個安眠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