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走出創傷後遺症? 安慰不當 小心二度創傷

分享此內容:

【明報專訊】近日香港內外接連有多宗轟動性暴力事件,九龍灣22歲女搶姦案,還有台灣女作家懷疑被誘姦含怨自殺,每個受害人也承受難以磨滅的傷痛,或出現創傷後遺症。

她們要走出陰霾,本非易事;再加上外間評論,更會令她們感到自責,造成「二度創傷」,猶如在傷口上灑鹽。如何避免造成二度創傷?怎樣幫助受害人走出陰霾?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指出,任何行為、語言及態度上令人感到在性方面受到冒犯,讓人感到恐懼、受威脅或羞辱,已構成性暴力。風雨蘭總幹事王秀容表示,性暴力受害人除身體受傷,亦會有恐懼、憤怒及自尊心受創,不少更有創傷後遺症,會重複夢見或聯想到相關經歷、面對相似的環境,以及出現強烈心理反應,如緊張、難以集中精神及失眠等。

被熟人施暴 創傷程度相對嚴重

但並非所有性暴力事件也會令受害人有創傷後遺症,王秀容表示會因應案件嚴重性、持續性及侵犯者的身分,導致不同程度的創傷。如果是受到相識或信賴的人的傷害,創傷程度會相對嚴重,亦令受害人日後難以與人建立信任的關係。根據風雨蘭近三年的服務數字顯示,在610名不同類別的性暴力受害人,約八成受害人與侵犯者相識。

王秀容說,受害人若與侵犯者相識,所引致的創傷後遺症亦較複雜。曾經有女生被老師侵犯後,對方被判刑,前途盡毁,但最後受害人反而表現自責,「受害人若與侵犯者認識,有感情瓜葛,創傷亦帶有複雜情緒。很多時只想對方承認錯誤,並非想將趕對方入絕路。但最重要是讓受害人明白錯的不是她」。

另外,有很多女性被強姦後也不敢報警。2016年,風雨蘭接獲163個強姦受害人求助,但警方數字則只有71個。王秀容指出很多女士選擇啞忍,有時是受到侵犯者的威嚇,例如「講出來就殺了你」;亦有些受害者被親人侵犯,向母親求助卻不被理會,王說﹕「其實父母都可能不懂處理,讓受害人感到『媽媽都不保護我』,求助無門後,最後唯有啞忍。」

就算肯勇敢面對,亦要承受很多壓力。曾經有名19歲少女,被陌生人強姦後,雖然成功入罪,但要出庭指證,令其身心再次受創。出庭前的數月,少女已緊張得失眠、暴躁、難以集中精神等;加上當時受害人需要公開出庭,在犯人及犯人家屬前複述案情,亦被問及個人的性歷史如「有幾多個男友?」、「有無墮胎?」,受害少女認為這些與案件無關,覺得「為何要審我」,導致壓力很大,非常憤怒。縱使犯人被判有罪,但少女仍難以承受傷痛,最後服安眠藥自殺;幸及時被家人發現,送院治理,其後再次接受輔導,逐漸好轉。

社會輿論易變傷口灑鹽

不過,最令受害人擔心,其實是周遭人的反應,「社會輿論不時將責任放在受害人身上,例如說『點解咁唔小心!』、『夜晚仲出街?』、『點解要出街玩?』,似乎把責任歸咎受害人。這會對受害人造成二度創傷,如傷口上灑鹽,加深她們的傷痛,更難走出陰霾」。王秀容解釋,其實好多受害人,希望外間明白錯的是對方,不是自己。曾經有受害人畫了一幅畫,畫中有一個少女,用細小的雨傘擋住頭上的鹽樽灑下來的鹽,更寫上「可以別再灑嗎?」。

有時親友的「安慰」也足以造成更大傷害。曾有受害人由於在事件發生後兩三個月仍情緒低落,被親友「勸喻」﹕「事件已過了一段時間,算了吧」,令她們感到自己仍未回復心情,好像犯錯的是自己,更感難過,最後連向身邊人傾訴的勇氣也沒有。久而久之遏抑在心底內,不少人甚至遏抑超過十年,影響身心。王補充﹕「很多時候,受害人日間工作時仍可以控制情緒,但到了夜闌人靜時,自責、驚慌、緊張等傷痛感覺不期然湧現。為了逃避傷痛,有些女生會選擇不停工作來麻醉自己,但也有不少人用酒精及藥物,讓自己抽離現實。」

■走出陰霾

給予陪伴支持 勝過追問分析

精神科專科醫生何浩賢表示,如果不幸遇上重大事故而出現傷痛時,身邊人需要提供支持,有助受害人避免進入創傷後遺症的困局;而受害人的性格如有樂觀態度、正能量及抗壓能力,也會幫助盡快復元。

給身邊人

1. 別向受害人問及經歴的情節或細節,避免受害人重新回憶一次;應集中關心當事人的情緒及感受。

2. 不用為受害人過分分析案情及受害人的情緒,只需在其身邊支持及陪伴等,也毋須刻意替受害人安排各式活動,應讓受害人隨心決定。

正視負面情緒 勿糾結過錯

給受害者

1. 要明白及接受,出現驚惶等負面情緒是人之常情,別怨恨或討厭自己產生這些感覺,更別評論「是否我的錯」。

2. 選擇一個自己喜歡及容易投入的活動。因腦海會不時閃出受傷害時不快畫面,讓自己投入喜歡的活動內,有助分散注意力。

3. 向信賴的人士傾訴自己的情緒,如有需要應向專業人士求助。

■風雨蘭

風雨蘭為受性暴力傷害的女性提供一站式支援服務,陪伴她們走向復元。

熱線﹕2375 5322

網址﹕www.rainlily.org.hk

■困15分鐘 創傷大半年

「任何人以第一身感受,生命受威脅的經歷、意外及暴力後,也有可能患上創傷後遺症。」精神科專科醫生何浩賢表示,患者會發噩夢,經常閃現與經歷相關的畫面,甚至逃避類似的人、事情及地點,情緒亦出現轉變,表現焦慮、緊張、易驚及抑鬱,甚至影響睡眠。此外,受害者的價值觀、人生觀及自我價值也會改變,覺得自己不完整或怪罪自己等。這些徵狀持續逾一個月,便屬創傷後遺症。

導致患創傷後遺症的經歷,屬個人感受,可以由「911」等這種重大事故,或是目睹別人跳樓等經歷引起危機及不安全感覺。不過眾多原因中,受性暴力而引發的個案亦不少。曾有20多歲已婚女性,在工作期間被一名陌生男子強吻後,患上創傷後遺症,之後不時在腦海內閃現當時的畫面,包括見到對方的嘴唇,非常不安,十分抗拒異性接觸,就算老公觸摸她,也怕得全身抖顫,影響夫婦生活,更出現抑鬱等,需要服藥及心理治療,一年後才痊癒。

另外,曾有名30多歲的男運輸工人,工作時被困在運貨升降機15分鐘,當時連燈也熄了,在黑暗的環境下十分無助,感到自己隨時會焗死,最後雖被消防員救出,但已造成創傷後遺症,之後再踏入運貨升降機也會感到焦慮不安,直接影響工作,接受治療約大半年。何醫生補充﹕「不可批判質疑當事人怎會出現這些驚慌情緒,只要那一刻感受到威脅,不論時間長短也可成為病因。」

長時間承受壓力較易患上

除了親身經歷,身邊很親密的人出意外,以第一身聽到對方描述或親眼見到對方的經歷,也有可能患上創傷後遺症。長時間承受壓力,如打仗期間的軍人,或有焦慮的人亦較易患上。部分執法人員常到犯罪第一現場,見到不少血腥畫面,長久之下也可能會造成創傷後遺症。

治療方面,除了可服用血清素改善病情,亦可接受心理治療,如EMDR(Eye Movement Desensitization and Reprocessing)及認知行為治療,前者是利用眼球轉動,重整心理及情緒的心理治療;後者主要分析患者的負面情緒及個人情感。

文:許朝茵

圖:LBatelier@iStockphoto、黃志東、受訪者提供

統籌:鄭寶華

編輯:王翠麗

https://health2.mingpao.com/ftp/Health2/20170522/news/_22YD004_.jpg走出陰霾——性暴力受害者要走出陰霾,並非易事,需要身邊人的支持與鼓勵。(圖:LBatelier@iStockphoto);https://health2.mingpao.com/ftp/Health2/20170522/news/_22YD002_.jpg王秀容(圖:黃志東);https://health2.mingpao.com/ftp/Health2/20170522/news/_22yd101.jpg「可以別再灑嗎?」(圖:受訪者提供);https://health2.mingpao.com/ftp/Health2/20170522/news/_22YD001_.jpg何浩賢(圖:受訪者提供);https://health2.mingpao.com/ftp/Health2/20170522/news/_22yd102.jpg;

分享此內容: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tptn_list daily=1]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