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鯁喉|鯁喉窒息超過5分鐘 或致腦部嚴重缺氧 醫生:宜及時施行謙烈治法急救
【明報專訊】西環薄扶林道香港潮商學校一名7歲非華裔小二女生,昨早小息期間疑吃啫喱糖時鯁喉,突然窒息昏迷,學校報警求助,有教師在當值救護員電話指導下為女生急救。救護車到場將女生送院,她經搶救後回復清醒,但情况危殆,需留院觀察。
香港潮商學校校長詹漢銘講述事發經過,稱當時小息剛結束,班主任離開班房轉堂,約1分鐘後,該課室有同學急步跑到隔壁課室向教師求助,稱該女生突然倒地,教師趕至,隨即用對講機召另一教師協助。另一教師趕至時發現女生口吐白沫、狀况危急,已立刻報警,當值救護員在電話中指示該教師為女生施心外壓,壓了一下女生已吐出紅色嘔吐物,教師先清理女生口腔內的嘔吐物,以免阻塞其呼吸。救護員及後趕至接手急救,女生送院治理後回復清醒,需留院。
邊吃邊談「食得好急」
詹漢銘續稱,綜合現場同學及教師說法,當時女生一邊與同學聊天,一邊進食類似啫喱糖的零食,形容是「一粒接一粒,食得好急」,其間突然整個人向後倒下失去知覺,懷疑是吃零食時太急引致鯁喉。他說校方現時容許小息時進食,之後戴回口罩,而校方每個學期都會與家長查詢學生有否食物敏感情况;並已就事件通知教育局,知會教師為其餘學生提供心理輔導,其中有一兩名學生情緒較差。教育局回應稱已知悉事件,會繼續和學校保持緊密聯繫,提供適切支援。
兒科專科醫生劉成志表示,小朋友鯁喉時,旁邊若有大人應即時施救,若窒息超過5分鐘,腦部有可能嚴重缺氧,造成生命危險。他稱小朋友氣管較細,進食魚蛋及提子等體積較大食物時容易鯁喉,建議家長可為子女切細食物,並提醒不要一邊吃一邊玩或聊天。另一兒科專科醫生張傑稱,圓形食物較容易鯁喉,如較大粒的糖、燒賣及魚蛋等,他指消防處建議的「謙烈治法」是最有效的施救方法,即從後環抱患者腹部,一手握拳,另一手抱拳,將拳頭放在肚臍上方、胸骨下方位置,不斷用力擠壓鯁喉者上腹。
醫生建議用「謙烈治法」施救
翻查資料,2018年1月,元朗佛教陳榮根紀念學校有一名8歲小三女生,在小息時疑吃墨魚丸鯁喉窒息暈倒操場,送院搶救,昏迷26日後不治。
幼兒鯁喉高危食物:
.難於溶化的果凍:小杯裝蒟蒻啫喱
.細小的堅硬食物:果仁、硬糖
.細小的球形食物:提子、魚蛋
.難於咀嚼的食物:麻糬、糯米糍
.可壓縮食物:棉花糖
.厚稠糊狀的醬:花生醬
防範鯁喉小錦囊:
.適當選擇食物,將食物切碎方便吞嚥
.教導孩子不要狼吞虎嚥、進食時不要說話、不可邊走邊吃
.注意家居安全,以免孩子誤吞異物
紅十字會示範動處理鯁喉短片
紅十字會影片教路,如果鯁喉者能夠咳嗽,應鼓勵他咳嗽,嘗試把阻塞物咳出;若未能咳出阻塞物,便應使用拍背法,或施行推腹法。相關做法可參考影片:
- 【肺癆病】3.24世界防癆日 籲公眾關注結核病(衛生處方)
- 食物過敏≠食物不耐 營養師拆解不同測試方法
- 體檢解構(下) 癌症指數的迷思
- 【情緒病】血清素低一定會患抑鬱症?服藥處理情緒徵狀 再找壓力成因 (醫賢心事)
- 【生蛇】突然腰痛出疱狀紅疹?免疫力下降帶狀疱疹伺機發作 72小時內服藥減後遺症 (談痛說情)
- 腸漏症是什麼?與脂肪肝、糖尿、哮喘有密切關係?(吾生有杏:院長醫生周記)
- 【脊椎關節病變】腰背痛或自身免疫系統攻擊腰、關節及其他器官 持續痛宜盡早求醫
- 【罕見病】認識白化症 身體缺色素皮膚毛髮全白 做足防曬免皮膚眼睛受損
- 21間社區檢測中心、自費核酸、社區疫苗接種中心(科興、復必泰二價疫苗等)、隔離設施最新安排
- 【新冠康復者】咳嗽痰多 煲湯燉梨 紓緩新冠癒後不適 助恢復元氣(養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