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運動抽筋3大應對及預防方法 一個情况或是身體警號
不少人平日做運動時,都有可能經歷過抽筋。其實抽筋即是肌肉發生痙攣,常見發生在下肢肌肉。一般而言,運動時出現抽筋可能跟肌肉緊張或過度勞累有關,而事前做足適當的熱身及運動後拉筋,以及選用合適的裝備,都有助減低運動時抽筋的機會。然而,如果發現同一部位反覆出現抽筋情况,則有機會並非單純涉及肌肉問題,宜盡快求醫檢查。一旦運動期間抽筋應如何處理呢?物理治療師教你3大應急方法。
相關文章:經常無故抽筋?解構7類人士運動前後或身體狀况的問題
下肢較容易抽筋 肌肉不自主痙攣
養和醫院物理治療師張子偉引述美國骨科醫學會解釋,人體任何一處可以由意識控制的肌肉(即隨意肌或骨骼肌)出現不自主痙攣,便是我們平常所稱的抽筋。抽筋大多數發生在下肢,包括小腿後方的兩層肌肉,即腓腸肌及較深層的比目魚肌,以及大腿前方的股四頭肌和大腿後方的膕繩肌等,皆是容易發生抽筋的地方。
正確熱身及拉筋降風險
目前仍未了解引致抽筋的確實原因。當中若果在運動時出現抽筋,可能跟肌肉緊張或過度勞累有關;另外,如身體出現脫水、或電解質出現不平衡的狀况,亦會令抽筋機會增加。
張子偉指出,要降低運動時發生抽筋的機會,建議運動前以低強度運動進行熱身,例如慢跑或急步行,令身體先感到微熱,之後再做簡單拉筋,才正式開始運動;運動後則緊記拉筋,因各組肌肉已變得疲累和繃緊,而拉筋則有助放鬆肌肉,以避免抽筋。
至於衣着方面,可穿上鬆緊度適中的運動衣及運動褲;穿着壓力襪,以及在容易抽筋的肌肉位置貼上肌內效貼布(Kinesiology tape),皆有助降低抽筋的機會。
相關文章:【儲備心率】運動強度愈高愈好?計算儲備心率 9個減低運動風險注意事項
運動時抽筋 3大應急處理
一旦在運動期間出現抽筋,張子偉指出,應立即暫停運動,並盡量利用以下3種方法放鬆肌肉:
方法 | 詳情 |
按摩 | 透過按摩令繃緊的肌肉放鬆 |
暖敷 | 用熱毛巾或電熱墊敷在繃緊的肌肉上,增加血液循環 |
伸展 | 針對抽搐的肌肉部分,往相反方向伸展,以助肌肉放鬆 |
注意抽筋位置及頻率
不過,張子偉提醒,如同一位置反覆出現抽筋的情况,則有機會跟血液循環問題有關,例如血管收窄,以至該部分肌肉的血液供應不足;亦有可能是部分神經線出現問題,令信息傳遞變差,誘發抽筋。他建議如感覺上抽筋頻率太密,而嘗試過常用的紓緩抽筋方法一段時間後,情况亦未有改善,便應求醫接受詳細檢查。
- 你還在戴口罩是焦慮?習慣?羊群心理?分析3大重要因素(醫賢心事)
- 了解失眠7大成因 注意睡眠衛生Do’s and Don’ts 解決輾轉難眠之苦
- 【難懷孕】每6對夫婦1對有不育問題 按摩肚臍下3寸關元穴 改善男士精子健康(養生帖)
- 【世界肥胖日】有效管理體重 飲食為重要關鍵 (衛生處方)
- 打網球拉傷肩膊不能發力舉高手?原來旋轉肌腱撕裂 手術修補(醫路同行)
- 【痛症】補充維他命B改善麻痺刺痛?過量攝取B1、B6、B12加重腎負荷
- 【甩骱】菠蘿蓋兩次脫位 復脫機率近100% 7類人士注意 慎防膝關節老化、膝痛
- 骨質疏鬆症增骨折風險 補鈣飲食知多啲 附高鈣食譜 (食得smart)
- 【失眠】 蛋白質+碳水化合物 食出好睡眠質素?教你滅壓 放鬆練習改善抑鬱焦慮
- 【新冠康復者】轉陰或退燒後有口乾、疲倦、胃口差 雪梨清熱 不同體質配搭南北杏、川貝、蘿蔔(養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