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老骨脆 一跌即傷 練平衡做不倒翁

增肌防跌——負重運動加上充足營養,有助增加肌肉,預防跌倒。(Chris_Tefme@iStockphoto/明報製圖)
【明報專訊】長者跌倒十分常見,髖部、脊骨和手腕骨折最為普遍。然而,髖關節骨折的後果十分嚴重。訓練平衡力,增強穩定,可減少跌倒骨折風險。
隨年紀增長,骨質密度慢慢減低;加上不良生活習慣,骨骼變得更脆弱,容易因跌倒或低能量創傷(即一般不會令正常骨骼導致骨折的創傷,如低強度碰撞)引致骨折。
長者髖關節骨折 1年內死亡率高
髖關節、手腕橈骨和脊椎常常因跌倒骨折,這些部位的骨質結構較容易因骨質疏鬆症而變得脆弱,也是跌倒時一般較受力的部位,因而容易骨折。根據2016年香港醫學雜誌文獻指出,長者因髖關節骨折入住公立醫院接受手術的個案,由2001年的3678宗,上升至2011年4759宗。而在2000至2006年,65歲或以上長者因髖關節骨折並做手術後1年的死亡比率,男、女性分別約27%及15%,最普遍情况是併發肺炎及細菌感染等,問題的嚴重程度可見一斑。
【明報獨家網售】阿一海景中秋南非鮑魚盆菜(六位用、外賣自取) 原價: $2688 讀者優惠價: $1988 早鳥優惠送「阿一$100現金禮券」 立即訂購! |
除非長者太虛弱而無法接受任何形式的麻醉,否則手術有效減少長期卧牀。醫生會因應骨折位置及嚴重程度安排手術,包括置換人工髖關節、運用金屬釘及板固定骨折位置。手術後應盡早接受復康治療,避免因長時間卧牀令肌力下降。
脊椎壓迫性骨折亦常見於長者,除了跌倒,長者在搬重物及突然轉身時,亦容易引致問題。由於脊椎附近有很多神經線,當神經線受壓會影響身體感覺及活動能力。治療方面,醫生根據骨折嚴重程度,包括脊椎穩定性和神經線有否受壓等,考慮非手術治療(如止痛藥及佩戴矯形器),或以手術固定脊椎及背部後凸的情况。
跌倒時的自然反應是用手按地,因此橈骨亦常常骨折。若是輕微移位及穩定的骨折,矯正移位配合石膏固定便可;如果問題較嚴重及不穩定,醫生可能考慮手術固定。
肌肉於30歲後會隨年齡上升而流失,若加上缺乏負重運動、營養不足及其他如中風等疾病,令長者肌肉力量及質量大幅下降,除了影響日常活動能力,還會影響活動的穩定及協調,增加跌倒風險。
家居昏暗雜亂 增跌倒風險
此外,不當的家居環境亦會增加跌倒危機,例如昏暗環境(尤其是夜間往洗手間的通道)、浴室地面濕滑、椅子不穩固及高度不合適、家居多雜物等。因此,有需要可尋求專業人士評估,根據建議加裝扶手、合適椅子及助行器等,減低跌倒風險。預防比治療更重要。
文:陳啟豪(聖雅各福群會註冊物理治療師)
編輯:王翠麗
- 【接種疫苗】累計逾2400幼童接種科興 附兒童接種疫苗途徑
- 【二代疫苗】許樹昌:接種Omicron BA.1疫苗抗體不足對抗BA.5 孔繁毅:可作加強劑 料國藥疫苗12月可打
- 【新冠疫情】納入強制檢測人士注意:各區流動採樣站、社區檢測中心名單、深喉唾液樣本包派發點(更新2022年8月4日)
- 關於小朋友及孕婦接種新冠疫苗的6個Q&As(衛生處方)
- 【新冠後遺症】研究:74%確診者30天後始恢復嗅覺 女性、有鼻塞者較難恢復
- 【世界肝炎日】嚴防丙肝 早期肝硬化多無明顯病徵 及早處理免致肝衰竭、肝癌(客座隨筆)
- 【新冠陽性】 Omicron新亞系確診或密切接觸者准居家隔離檢疫 完成可自行剪掉電子手環
- 【新冠變種】Omicron BA.2.75 傳播力高於BA.5 英美澳加德正傳播 世衛籲復口罩令
- 【新冠變種】研究:未曾染疫、已接種兩針復必泰 誘發中和抗體ZCB11有效對抗Omicron BA.1和BA.2
- 【新冠預防藥】英國阿斯利康研發中和抗體「恩適得」 獲英美歐盟授權
- 吾生有杏:院長醫生周記(98)我愚昧,我不明白
- 健身運動:簡易4式練平衡防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