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抗藥惡菌CPE個案倍升 專家:每年數宗無藥可治 部分死亡

分享此內容:

【明報專訊】醫管局去年驗出近千宗染抗藥惡菌「產碳青霉烯酶腸道桿菌」(CPE)個案,按年倍升,達8年新高,逾九成人無病徵,估計社區有隱形帶菌者,局方擔心感染上升,需用更多強效抗生素,CPE或變無藥可醫。微生物專家何栢良稱,每年都遇到數宗無藥醫的CPE,更有部分換器官、化療病人身亡,認為控制惡菌關鍵是改善醫院擠迫等。醫管局去年引入新快速測試,將原需時三四日的檢測減至少於一小時,加快隔離感染者,免院內傳播。

抗藥惡菌CPE個案倍升 專家:每年數宗無藥可治 部分死亡

▲醫管局去年驗出972宗「產碳青霉烯酶腸道桿菌」(CPE)個案,按年升一倍。圖為實驗室培養的NDM和OXA菌落,是其中兩種CPE。(醫管局提供)

產碳青霉烯酶腸道桿菌(CPE)能對抗最少6種強效抗生素。醫管局為疑帶抗藥惡菌的入院病人篩查,2018年化驗的腸道桿菌中,0.07%是CPE,高於2017年的0.04%,比率為最少5年新高。驗出的CPE個案由2011年19宗,升至2017年473宗,至2018年再倍增至972宗(見圖)。

抗藥惡菌CPE個案倍升 專家:每年數宗無藥可治 部分死亡
▲(明報製圖)

宗數8年新高 九成人無病徵

醫管局總感染控制主任賴偉文稱,去年91%CPE個案屬無病徵,經篩查發現,估計數字上升因篩查增加;亦可能反映社區有人帶CPE但無病徵,成為隱形帶菌者,透過口糞接觸人傳人,社區傳播風險高。他說,生肉亦可能帶CPE,接觸生肉和進食未經煮熟肉類有感染風險。CPE可引起尿道炎、傷口感染、敗血症等,目前仍有「粘桿菌素(Colistin)」等兩三種抗生素可治,但賴擔心若感染和抗生素使用一直上升,CPE或變無藥可醫。

賴又說,院內傳播風險隨感染上升而增加,目前CPE個案不論有無病徵,都在單獨病房隔離,直至不再驗出CPE,醫院亦為接觸者化驗。醫管局去年10月引入新快速測試,將檢測時間由以往三四日減至半小時至一小時,能加快隔離感染者、追蹤接觸者和消毒。

香港大學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說,目前已有零星CPE和「耐多藥綠膿假單胞菌」(MRPA)感染個案無抗生素可治療,每年約數宗,部分曾移植器官或化療病人感染後身亡,醫生只能盡量防止惡菌入血。

何栢良:防控關鍵乃改善醫院擠迫

他說,英國「耐藥性金黃葡萄球菌」(MRSA)入血個案由2007年約6400宗大減至2017年約800宗,是因轉用防菌牀簾並定期更換、病人出院後清洗牀頭櫃、加強巡查感染控制遵從性等,反觀本港同類個案由2013年約700宗升至去年800多宗,認為與醫院環境愈趨擠迫有關,又指控制惡菌關鍵非抗生素,而是改善擠迫、置換硬件,亦應加強病人和家屬手部衛生教育。

分享此內容: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tptn_list daily=1]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