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本港有16.6萬人接種科興疫苗,昨日再添63歲患心臟衰竭的男子死亡,累計增7人離世,當中6人涉心血管問題。疫苗臨牀事件評估專家委員會分析了本港心腦血管病死亡數字,暫未見不尋常;暫亦不排除疫苗佐劑的劑量較高有影響,港大將就此研究。對於7宗死亡個案,委員會認為全部「與疫苗無直接關係」;而一名接種科興翌日「作嘔」的77歲女子則被評為與打針有關。
最新接種科興後死亡的63歲男子本患心房顫動、心臟衰竭、紅血球過多及酒精性脂肪肝,接種科興翌日(10日)感虛弱,13日求診時初步判斷為急性中風,當時情况危殆,翌日凌晨離世。新冠疫苗臨牀事件評估專家委員會共同召集人李卓廣表示,病人入院時持續心律不整,心臟一直衰竭,初步判斷心臟及其他器官均有嚴重問題,與疫苗無直接關係,正待解剖報告。
有兩人於本月13日離世,委員會均判斷死因與心血管問題有關。其中患糖尿病、頸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及曾中風的80歲男子,打針後5天(6日)因胸口痛入院,臨牀診斷急性心臟病,心導管檢查發現血管嚴重閉塞;67歲「三高」男子本身有心血管問題,接種後9天(11日)在港鐵站暈倒,兩天後死亡,解剖顯示兩條大血管塞99%至100%,另一條塞一半。
委員會另一共同召集人孔繁毅稱,分別於3月8日和11日離世的71歲男子及70歲女子,初步解剖顯示兩人心臟3條血管起碼塞九成,出現嚴重心肌梗塞及肺水腫致死,與接種疫苗無直接關係。至於早前已解剖的63歲男死者和55歲女死者,仍未有全面解剖報告。
婦打科興翌日作嘔 判斷有關係
此外,委員會接獲兩宗面癱報告,二人情况不算嚴重,委員會未能判斷因果關係。至於一名曾於3月7日接種科興的77歲女子,翌日作嘔,衛生署助理署長(藥物)陳凌峯說該病徵屬疫苗副作用,委員會認為與接種疫苗因果關係一致。
孔繁毅:沒證據佐劑引心血管問題 港大將研劑量影響
早前接種科興後3天(6日)因氣促及咳嗽等入院的51歲男子,初步診斷為急性心肌梗塞,3條血管閉塞超過九成,院方即時為其「通波仔」,至昨日仍危殆。
孔繁毅表示,心血管疾病為本港第三大死因,2020年有7300人因心肌梗塞入院,2019年平均每日有16.7人因缺血性心臟病死亡。部分心血管病患者或經歷十多廿年才出現閉塞,閉塞達九成以上的患者,與疫苗接種「一定沒有直接關係」。委員會把近期接種疫苗的死亡數字,與同期類近人群對比,例如分析心腦血管疾病死亡數字,「暫時未有不尋常」。
至於疫苗佐劑會否誘發血栓症,孔回應說目前甲肝、乙肝等疫苗均有佐劑,以往沒證據顯示引起心血管問題,但不排除新冠疫苗佐劑的劑量較高有影響,需要起碼兩三個月才能確定是否與佐劑相關,港大藥劑部會參與研究。
第二宗打科興後面癱 同未確定因果關係
本港出現第二宗打科興疫苗後面癱個案,57歲男子上周日打疫苗,翌日面癱,新冠疫苗臨牀事件評估專家委員會暫未能確定個案與打疫苗的因果關係,委員會共同召集人孔繁毅說,通常面癱都在打疫苗後數周才出現,打疫苗後一日面癱不常見。
至昨晚8時的24小時,有8900人打科興,6300人打BioNTech,累計20.6萬人已打首劑疫苗。另外,前日共6人打針後送院,其中3人打科興,包括一名66歲女子打針後手部變紅及血壓升;另3人打BioNTech,包括一名79歲男子打針後現皮疹及血壓升。
新冠疫苗臨牀事件評估專家委員會昨公布第二宗打科興疫苗後面癱個案,57歲男子3月7日打科興,翌日面部麻痹、無力,主要涉左邊面和口部,入院治療後情况有改善,但同時發現有糖尿病,故昨晚仍留醫。
衛生署上周曾公布,一名69歲男子打科興疫苗後數小時面癱,接受類固醇治療後已出院。
孔繁毅:注射後翌日面癱不常見
孔繁毅說,暫未能確定兩宗面癱與疫苗的因果關係,有不同原因可致面癱,例如感染其他病毒,據接種流感疫苗經驗,若因打疫苗後出現自身免疫反應、導致神經線受損而出現面癱,通常在打疫苗數周後才出現;而兩宗打科興後面癱在較短時間內出現,臨牀上不常見,會繼續跟進,暫未能下定論。
(疫情第四波)
專題系列文章
- 手足口病個案上升 病徵發燒、口潰瘍 學者料幼園腸病毒仍活躍
- 【流感疫苗】 不要等 快打針 防流感 (衛生處方)
- 世界認知障礙症日】醫生:新冠腦霧或損認知 高錕基金中大檢測車早識別60至80歲初期患者緩病情惡化
- 【流感】兒童免疫力較弱首接觸病毒:高燒、喉嚨痛、腸胃不適 及早打疫苗減併發症風險
- 港肺炎鏈球菌感染增 孔繁毅:多於流感高峰後出現 調查:滿50歲六成港人未接種因不知有疫苗
- 新冠BA.2.86易免疫逃逸 感染者病徵頭痛發燒流鼻水 學者稱近年市民多戴口罩乏呼吸道病毒抗體
- 【新冠疫苗】莫德納二價疫苗對曾感染者XBB.1.5中和抗體增7.5倍 月中供港私家醫院診所
- 【膝痛】全膝關節置換手術配合類固醇注射新療法 港大:紓緩術後疼痛加快康復
- 【深近視】6至8歲學童近視率較疫前升近五成 5個控制近視加深方法
- 港踏入夏季流感高峰期 葉柏強籲開學注意:有發燒、呼吸道感染徵狀勿上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