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新冠疫情爆發第四波以來,先後有葵盛西邨8座、馬鞍山錦蕙閣、九龍灣麗晶花園6座出現小型爆疫,有多個單位住戶確診。以葵盛西邨爆疫為例,不排除是有限度空氣傳播,或透過接觸公共設施如升降機、扶手而感染。呼吸系統專科醫生梁子超估計葵盛西邨8座5樓多宗感染個案,是因接觸環境而交叉感染。他指出,舊式屋邨一般有長走廊,加上在走廊沒有太多位置通風,若感染者在走廊咳嗽、打噴嚏,有可能將病毒留在走廊,再經空氣傳播。感染及傳染病專科醫生曾祈殷亦指出,舊式公屋住戶或會改裝廁所排氣管,致病毒經糞渠及排氣管傳播。究竟居住在同幢大廈或樓層的人士,應如何防疫和防走廊病毒入屋呢?醫生建議繼續防疫措施外,還要做好:勿長開大門、冷氣和常開窗通風等3件事!
曾祈殷:勿長開大門 防走廊病毒入屋
感染及傳染病專科醫生曾祈殷指出,舊式公屋住戶或會改裝廁所排氣管,致病毒經糞渠及排氣管傳播。當受感染住戶排便時,假如喉管有滲漏或沒有蓋好廁板冲廁,加上開了抽氣扇,有可能將病毒霧化,飄到空氣中。如果開了大門加上走廊「扯風」,帶病毒的空氣就可以飄去另一戶人家。他建議住戶可以考慮做好以下3件事:
- 近期天氣轉涼,大家都不開冷氣;
- 常打開門窗通風;
- 疫情期間避免長時間打開大門。
梁子超:感染者走廊咳嗽打噴嚏 病毒經走廊空氣傳播
呼吸系統專科醫生梁子超亦指出,舊式屋邨一般有長走廊,加上在走廊沒有太多位置通風,當有單位開門或通風窗,空氣會從室內飄出走廊,或從走廊飄進室內。若感染者在走廊咳嗽、打噴嚏,有可能將病毒留在走廊,再經空氣傳播。而居民常接觸的公共地方,如垃圾房、升降機按鈕、扶手等,亦有可能留下病毒,估計葵盛西邨8座5樓多宗感染個案,是因接觸環境而交叉感染。
可移除播毒風險 不宜撤居民
葵盛西邨爆疫初期,政府只呼籲居民在獲知檢測結果前留在家中,至爆疫第12日才強制逗留該處多於2小時的人接受檢測;至於麗晶花園6座,當局先向居民發出強制檢測令,翌日再宣布撤離D單位全部住戶。兩者處理方法為何不同?幾時強檢?撤定唔撤?當中有什麼準則?
梁子超表示,在葵盛西邨個案,主要是同層局部的橫向傳播,未必與喉管有關;故安排居民留在家中,關門避免病毒飄進室內,並即時消毒環境。但年初青衣康美樓及上周麗晶花園情况有別,在不同樓層、相同座向單位出現確診者,懷疑屬直向傳播,病毒可能經渠道傳染,屬結構性風險,非一時三刻可消除;由於現場有不能被移除風險,需要將居民移到其他地方檢疫。
梁補充,若現場風險可被移除,便不應該移動居民,留在原地檢疫更好。因為移動居民都有風險,可能令負責運送人員在過程中染疫。考慮需不需要疏散檢疫時,應評估現場風險能否被移除。
不過,雖然葵盛西邨不屬結構性問題,梁子超再三強調,評估現場風險十分重要,「如果疫情已擴散,所有措施應要盡早做,全力出擊」。愈早控制,疫情在短時間受控的成功率愈高。他感嘆,若政府在幾星期前已開始加強防疫措施,控制疫情所需時間有機會縮短,「大家還有機會過快樂聖誕,但現在,機會渺茫……錯過了控制的黃金機會,自然要花費更大力度才可將疫情全面控制」。
文:姚穎彤、李祖怡
統籌:鄭寶華
編輯:梁小玲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health.mingpa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專題系列文章
- 50歲後突暈倒恐心血管病警號 無症狀冠狀動脈心臟病隨時猝死
- 飛蚊症=視網膜脫落?留意「飛蚊」4個變化 或響警號即求醫保視力
- 鼻竇炎6症狀可同時出現 急性慢性治療有分別 洗鼻改善鼻塞
- 【前列腺增生】尿頻、夜尿、小便乏力 以為「屙慢少少」不理會 可招腎衰竭
- 【DSE放榜】競爭+壓力 專家:長期內捲vs.躺平可致失眠抑鬱 「45度人生」折衷方案?
- 高血脂症:肥胖不愛運動、嗜肉甜食 治療3招:健脾胃益氣除痰濕 須節制飲食
- 【偷竊癖】無法控制偷竊衝動藉以釋放壓力 事後感自責羞恥致惡性循環
- 心房顫動:心跳速率力度紊亂致心臟顫抖 中風機率增5倍 了解「脈衝場消融術」
- 腰背痛未必勞損般簡單 椎間盤、骨折、脊椎問題需治療復康並行精準診斷早日紓緩痛症
- 偏頭痛、年輕無三高突然中風 病因不明 或心臟卵圓孔未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