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新冠疫情爆發以來,不少證據顯示病毒不僅傷害肺部,最新兩項由德國學者帶領的研究指出,新冠病毒會對康復者心臟帶來長遠影響,包括心臟持續發炎。
相關文章:明報健康網 – 新冠肺炎
兩項研究都在周一刊登於《美國醫學會心臟病學期刊》(JAMA Cardiology)。其中一項研究分析100名新近康復者,當中78%接受磁力共振掃描時發現某種類的心臟損害,有60%心臟發炎。這批45至53歲的德國病人在4至6月參與研究,他們確診時有人無病徵,亦有人有中等程度病徵。研究員利用心臟磁力共振、血液檢查和心臟活組織檢查為康復者檢查,再比對50名健康人士及57名有潛在健康狀况或危險因素的志願者數據。不論病人之前狀况、受感染嚴重程度或過程、最初確診時間及任何與心臟有關的特定病徵,磁力共振檢查都發現新冠病毒對心臟都造成傷害,當中最常見的是心肌炎或心臟肌肉異常發炎。
另一項研究則解剖39名4月死亡的德國患者,在其中16人的心臟組織發現新冠病毒,但未發現異常突然發炎或心肌炎迹象。研究員稱未知這代表什麼,但驗屍樣本少,而患者的高齡亦可能影響結果。
部分無病徵 專家:似優先攻心
未有參與以上兩項研究的美國喬治亞州桑迪斯普林斯PREvent診所心臟科專家蒙哥馬利(Dave Montgomery)向CNN表示,研究顯示新冠病毒不必引起臨牀心肌炎,就能在心肌組織發現大量病毒及炎症,即代表人們可能沒有或只有輕微的心臟損害症狀,都能帶來實際傷害;病毒通常都有方法抵達距離最初感染器官較遠的器官,而新冠病毒似乎優先影響心臟和其周圍細胞。
(CNN)
專題系列文章
- 重組流感疫苗是什麼?劉宇隆:適合對雞蛋過敏者接種 盧寵茂:母嬰院設賽諾菲三價滅活疫苗孕婦可接種
- 港大研究:行得快助保護呼吸系統 降患癌風險 肺癌尤顯著
- 【肥胖】全球5至19歲近1/10屬肥胖 增糖尿、心臟病風險 超加工食物所致
- 【精神健康】港大估算:去年港人自殺率升 學童輕生率減半 25至39歲男升幅最大主因財務
- 新一季流感疫苗接種9.25開始 涵注射式滅活疫苗及噴鼻式減活疫苗
- 【精神健康】港學童睡眠時間不足 睡眠失調影響情緒及學業 中大研AI改善
- 【精神健康】專家:男士多怕尷尬 家事、壓力不願求助 籲勇敢踏出第一步
- 應對過敏症學童病發 家校合作過敏反應應對方案 處理緊急狀况
- 【開學在即】陪伴孩子閒談減焦慮 提升學習適應力
- 日本腦炎感染至發病4至14日 港6年來首宗 患者發燒頭痛及嘔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