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新冠疫情爆發以來,不少證據顯示病毒不僅傷害肺部,最新兩項由德國學者帶領的研究指出,新冠病毒會對康復者心臟帶來長遠影響,包括心臟持續發炎。
相關文章:明報健康網 – 新冠肺炎
兩項研究都在周一刊登於《美國醫學會心臟病學期刊》(JAMA Cardiology)。其中一項研究分析100名新近康復者,當中78%接受磁力共振掃描時發現某種類的心臟損害,有60%心臟發炎。這批45至53歲的德國病人在4至6月參與研究,他們確診時有人無病徵,亦有人有中等程度病徵。研究員利用心臟磁力共振、血液檢查和心臟活組織檢查為康復者檢查,再比對50名健康人士及57名有潛在健康狀况或危險因素的志願者數據。不論病人之前狀况、受感染嚴重程度或過程、最初確診時間及任何與心臟有關的特定病徵,磁力共振檢查都發現新冠病毒對心臟都造成傷害,當中最常見的是心肌炎或心臟肌肉異常發炎。
另一項研究則解剖39名4月死亡的德國患者,在其中16人的心臟組織發現新冠病毒,但未發現異常突然發炎或心肌炎迹象。研究員稱未知這代表什麼,但驗屍樣本少,而患者的高齡亦可能影響結果。
部分無病徵 專家:似優先攻心
未有參與以上兩項研究的美國喬治亞州桑迪斯普林斯PREvent診所心臟科專家蒙哥馬利(Dave Montgomery)向CNN表示,研究顯示新冠病毒不必引起臨牀心肌炎,就能在心肌組織發現大量病毒及炎症,即代表人們可能沒有或只有輕微的心臟損害症狀,都能帶來實際傷害;病毒通常都有方法抵達距離最初感染器官較遠的器官,而新冠病毒似乎優先影響心臟和其周圍細胞。
(CNN)
專題系列文章
- 中西藥合用改善紅斑狼瘡、乾燥綜合症等慢性炎症反應 港大:具協同療效
- 【腦癇症】機械臂微創手術確認癲癇病源 免開顱更精準 手術時間減半
- 【罕見病】子7歲確診杜興氏肌肉營養不良症 活動能力漸失不自怨 母:他是我老師
- 【Monday Blues】研究:在職與否焦慮星期一引發皮質醇高 長期壓力增心臟病風險
- 【躁鬱症】研究:鋰劑可安全應用於躁鬱症治療 副作用發病率低
- 中風病人無法吞口水 以「內窺鏡吞嚥練習」 兩月可拆胃喉
- 醫生:肺癌破壞肺結構致功能受損 一旦感染可致急性呼吸衰竭
- 慢病共治逾13萬人接受「三高」篩查 四成確診糖尿病、高血壓或高血脂
- 首間婦女康健服務「樂妍站」提供子宮頸癌和乳癌篩查 64歲或以下須先做會員
- 日本百日咳持續蔓延 今年至今感染人數已達去年全年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