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丨確診危殆者首周發燒咳嗽 「無聲缺氧」次周插水式轉差現「細胞因子風暴」 專家:輕微病徵、步行6分鐘感氣促即求診
【明報專訊】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持續年輕化。醫管局表示,部分危殆者延遲求診,感染逾一周才入院,懷疑是因初期病徵不明顯,加上疫下常居家兼少運動而不察病情惡化,出現「無聲缺氧」(silent hypoxia)現象,提醒市民即使有輕微病徵如發燒喉痛都要及早求醫,否則病情或一兩天後「插水式」轉差。倘試行6分鐘有氣促、有發燒、所居大廈有確診個案,就要留意。

彩雲邨明麗樓早前有4人染疫,衛生防護中心昨向屋邨居民派樣本瓶檢測,不過昨日屋邨一帶仍有市民除口罩吸煙,亦有市民沒戴好口罩。(劉焌陶攝)
危殆者初期僅發燒咳嗽 次周即轉差現細胞因子風暴
醫管局臨牀傳染病治療專責小組成員胡德超表示,本港有超過300名確診者曾入ICU,逾半為70歲以下。當局察覺有危殆患者最初不察覺感染病毒,感染首周有輕微咳嗽及發燒,若延遲求診,病情到第二周會演變成「細胞因子風暴」,出現肺炎病徵及發燒。

危殆者出現無聲缺氧 落牀步行即感氣促
胡續說,不少危殆者起初以為自己無事,該現象稱為「無聲缺氧(silent hypoxia)」,很多病人進入病房後血氧含量只有約90%,躺在牀上不察覺有問題,亦沒有氣促,甚至可在牀上「打機」,但一活動如去洗手間等就感到氣促。
他呼籲市民有病徵盡早求診,「發覺自己不適不要留在家觀察多兩天,很多時病人今天氣促以為自己無問題」,往往情况會在兩天後急轉直下,形容是「插水式」轉差,即使插喉或接駁人工肺維持生命,但可能出現爆肺、細菌感染、爆血管等潛在風險。他說市民可在家自我評估,若走路約6分鐘已氣促,反映肺部有問題。
有ICU醫生表示,有病人血氧含量低過80%、兩邊肺花,聞氧中仍能與人WhatsApp,「病人唔覺有唔妥」,該情况自第三波起比較多見;但亦有患者連上廁所都感覺氣促。除了插喉,亦可讓病人俯臥以增加下肺葉的血氧濃度,爭取時間令藥物發揮效用,並避免插喉引致感染的風險。

許樹昌:氣促前會發燒咳乏力痠痛 人人戴口罩或因此難察
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解釋,感染病毒後第2至第4天,病毒量會達到高峰並回落,其後兩成人會出現細胞因子風暴,病毒搞亂了免疫系統並攻擊肺部,嚴重可導致肺炎及呼吸衰竭。而如病人入院時已有肺炎,抗病毒藥效果會較差。
許續說,目前科學界沒確實證據顯示「無聲缺氧」普遍出現,亦未能確定成因。他提醒氣促前一般會發燒、乾咳、全身乏力或肌肉痠痛,籲市民勿忽略病徵。但他亦指出,目前人人戴口罩,不排除因此難察覺氣促。
至於日前離世、無長期病的42歲女子,本月3日起出現流感病徵,翌日氣促及發燒,曾到跑馬地宏德街地盤工作,當局正追查有否他人感染。胡德超表示,女死者6日到急症室時血氧含量低過90%,插喉不能維持血氧水平,需接駁人工肺(ECMO),入院首日已處方包括類固醇的雞尾酒療法。

明報記者
(疫情第四波)
- 【新冠疫苗】首批抵港BioNTech疫苗德國生產 接種前5類人士應先諮詢醫護意見
- 紅斑狼瘡症|女性患者居多 常見症狀皮膚出紅疹 嚴重可影響心臟、腦部器官 治療後可否懷孕?醫生解構風險
- 【中風可以預防嗎?】三高:高血壓、高膽固醇、高血糖、壓力大易誘發 注意小中風病徵 做好3件事減中風機會
- 【新冠疫苗】科興疫苗臨牀有效率由50.38%提升至70% 許樹昌:僅逾千人參與測試 數據太混亂
- 【新冠肺炎】本港兩周確診逾660宗本地個案 油麻地、深水埗、九龍城佔多 梁子超:疫情響反彈警號
- 【新冠肺炎】油麻地小區再增強制檢測大廈 梁子超:三大高危因素重疊 疫情急速反彈信號 專家指源頭不明佔20至50%仍高企
- 【新冠肺炎】油尖旺區確診個案續增 碧荷樓、新填地街唐樓渠管傳播病毒問題多?測量師:喉管設計、接駁不達標、無U形隔氣(附強制檢測大廈名單)
- 【新冠肺炎】油尖旺區過去一周確診急升逾兩倍 新填地街唐樓累計27人感染 張竹君憂喉管造成播毒(強制檢測大廈新增名單)
- 【爆拆】皮膚乾燥痕癢兼洗手搓手 出現龜裂易誘發細菌感染 皮膚科醫生建議:潤膚預防皮膚敏感7個貼士
- 耳念珠菌跟念珠菌有什麼關係?感染途徑、治療和預防方法? 醫生拆解耳念珠菌常見5大問題
【明報專訊】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持續年輕化。醫管局表示,部分危殆者延遲求診,感染逾一周才入院,懷疑是因初期病徵不明顯,加上疫下常居家兼少運動而不察病情惡化,出現「無聲缺氧」(silent hypoxia)現象,提醒市民即使有輕微病徵如發燒喉痛都要及早求醫,否則病情或一兩天後「插水式」轉差。倘試行6分鐘有氣促、有發燒、所居大廈有確診個案,就要留意。
危殆者初期僅發燒咳嗽 次周即轉差現細胞因子風暴
醫管局臨牀傳染病治療專責小組成員胡德超表示,本港有超過300名確診者曾入ICU,逾半為70歲以下。當局察覺有危殆患者最初不察覺感染病毒,感染首周有輕微咳嗽及發燒,若延遲求診,病情到第二周會演變成「細胞因子風暴」,出現肺炎病徵及發燒。
危殆者出現無聲缺氧 落牀步行即感氣促
胡續說,不少危殆者起初以為自己無事,該現象稱為「無聲缺氧(silent hypoxia)」,很多病人進入病房後血氧含量只有約90%,躺在牀上不察覺有問題,亦沒有氣促,甚至可在牀上「打機」,但一活動如去洗手間等就感到氣促。
他呼籲市民有病徵盡早求診,「發覺自己不適不要留在家觀察多兩天,很多時病人今天氣促以為自己無問題」,往往情况會在兩天後急轉直下,形容是「插水式」轉差,即使插喉或接駁人工肺維持生命,但可能出現爆肺、細菌感染、爆血管等潛在風險。他說市民可在家自我評估,若走路約6分鐘已氣促,反映肺部有問題。
有ICU醫生表示,有病人血氧含量低過80%、兩邊肺花,聞氧中仍能與人WhatsApp,「病人唔覺有唔妥」,該情况自第三波起比較多見;但亦有患者連上廁所都感覺氣促。除了插喉,亦可讓病人俯臥以增加下肺葉的血氧濃度,爭取時間令藥物發揮效用,並避免插喉引致感染的風險。
許樹昌:氣促前會發燒咳乏力痠痛 人人戴口罩或因此難察
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解釋,感染病毒後第2至第4天,病毒量會達到高峰並回落,其後兩成人會出現細胞因子風暴,病毒搞亂了免疫系統並攻擊肺部,嚴重可導致肺炎及呼吸衰竭。而如病人入院時已有肺炎,抗病毒藥效果會較差。
許續說,目前科學界沒確實證據顯示「無聲缺氧」普遍出現,亦未能確定成因。他提醒氣促前一般會發燒、乾咳、全身乏力或肌肉痠痛,籲市民勿忽略病徵。但他亦指出,目前人人戴口罩,不排除因此難察覺氣促。
至於日前離世、無長期病的42歲女子,本月3日起出現流感病徵,翌日氣促及發燒,曾到跑馬地宏德街地盤工作,當局正追查有否他人感染。胡德超表示,女死者6日到急症室時血氧含量低過90%,插喉不能維持血氧水平,需接駁人工肺(ECMO),入院首日已處方包括類固醇的雞尾酒療法。
明報記者
(疫情第四波)
- 【新冠疫苗】首批抵港BioNTech疫苗德國生產 接種前5類人士應先諮詢醫護意見
- 紅斑狼瘡症|女性患者居多 常見症狀皮膚出紅疹 嚴重可影響心臟、腦部器官 治療後可否懷孕?醫生解構風險
- 【中風可以預防嗎?】三高:高血壓、高膽固醇、高血糖、壓力大易誘發 注意小中風病徵 做好3件事減中風機會
- 【新冠疫苗】科興疫苗臨牀有效率由50.38%提升至70% 許樹昌:僅逾千人參與測試 數據太混亂
- 【新冠肺炎】本港兩周確診逾660宗本地個案 油麻地、深水埗、九龍城佔多 梁子超:疫情響反彈警號
- 【新冠肺炎】油麻地小區再增強制檢測大廈 梁子超:三大高危因素重疊 疫情急速反彈信號 專家指源頭不明佔20至50%仍高企
- 【新冠肺炎】油尖旺區確診個案續增 碧荷樓、新填地街唐樓渠管傳播病毒問題多?測量師:喉管設計、接駁不達標、無U形隔氣(附強制檢測大廈名單)
- 【新冠肺炎】油尖旺區過去一周確診急升逾兩倍 新填地街唐樓累計27人感染 張竹君憂喉管造成播毒(強制檢測大廈新增名單)
- 【爆拆】皮膚乾燥痕癢兼洗手搓手 出現龜裂易誘發細菌感染 皮膚科醫生建議:潤膚預防皮膚敏感7個貼士
- 耳念珠菌跟念珠菌有什麼關係?感染途徑、治療和預防方法? 醫生拆解耳念珠菌常見5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