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最佳男主角:腎水囊 靜靜雞變癌

分享此內容:

【明報專訊】Stephen平日生活正常,不煙不酒,偶有運動,前陣子接受例行身體檢查,他自以為一切正常,然而報告竟指他腎臟有事。再作進一步檢查後,原來有「腎水囊」,幸好是良性,醫生說只要觀察,留意水囊有否增生即可。

通常沒徵狀 出血才疼痛

腎水囊(Renal Cyst),又稱腎囊腫或腎水瘤,雖然你可能沒聽過,其實頗為普遍。大多數人像Stephen一樣,因為身體檢查而無意中發現,醫生會根據波什尼亞克族分類法(Bosniak classification)把腎水瘤分為四類。有些水囊是良性,大多數毋須理會,不會影響腎功能,亦不像腸道瘜肉可由良性變成惡性;有部分是癌症水囊,要透過手術清除。

現時醫學界仍未知道腎水囊的成因,究竟是先天因素還是退化所致,尚無定論。這些長在腎上的水囊,小至1厘米,大至超過10厘米亦有;大部分患者的水囊均不會增大,只得小部分人有此變化。通常患者沒有徵狀,然而腎臟長度只有約10至12厘米,如果水囊過大,就會對腎臟形成壓迫,影響腎功能,或者是水囊內出血或發炎,患者才會感到疼痛。不過,因為壓力很低,腎水囊不會如我們想像氣球般爆開。

水囊太大 手術切開「放水」

若然水囊太大,評估後可能須以手術處理,醫生以微創手術切除部分水囊牆壁,原理就似椰子開殼,再放水。有患者問,可以不做手術嗎?是否有其他方法取代?有人提出先插針再抽出水分,然而短時間後,水囊又再脹大,也增加細菌感染風險。亦有建議抽走水分後,加入藥水令水囊縮小,現已證實沒用。

曾有一名60多歲的男士,腎水囊非常大,位於肚子左上方,可以在肚皮摸到,排便也不暢順;最初他向腸胃科求診,擔心是大腸癌,但腸內視鏡檢查後一切正常。經掃描後發現一個12厘米的水囊,與腎臟體積相若。雖然是良性水囊,但因為體積非比尋常,於是以腹腔鏡微創方法消除水囊,此後亦不會翻發。

除了單一腎水囊,亦有多於一個水囊的情况——多囊性腎病變(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多數水囊較大,成因與基因異常有關,有一定的遺傳性。患者的腎臟因被多個水囊佔據,嚴重者可引起腎衰竭。市民一般的認知是,從電腦掃描看到硬物,才是癌症;但載滿液體的腎水囊,也有可能是惡性,此時的處理方法就要當成癌症來處理,須進行手術治療。

文﹕傅錦峯

分享此內容: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tptn_list daily=1]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