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難發現近月周邊總有咳嗽、擤鼻涕的聲音此起彼落,隨着本港已進入冬季流感高峰期,流感個案增加外,其他上呼吸道感染例如腺病毒、肺炎支原體及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簡稱RSV)等亦伺機傳播,不論是成人或小朋友都不能倖免!其中入侵性較高的甲型流感和肺炎支原體更有機會引發腦膜炎及肺炎等併發症,不得不防!到底這些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的徵狀有何不同?成人或兒童若出現哪6個徵狀就需要盡快求醫呢?
撇除新冠疫情期間人人戴上口罩,令上呼吸道感染大幅減少的特殊情况,養和醫院駐院醫生傅邦彥醫生表示,每逢冬季上呼吸道相關疾病都會較多,尤其是農曆新年前後更是高峰期,而且是任何年齡人士都有機會「中招」。「近日因上呼吸道感染而求診的個案顯著增加,相信是因為外遊及節日聚會頻繁,令病毒流動性增加,染病個案也愈來愈多。」據衞生防護中心的監測數據顯示,自今個冬季流感高峰期起,共錄得99 宗經化驗確診流感並需入住深切治療部或死亡的成人個案(包括 58宗死亡個案),而今年至今共有逾80宗 2019 冠狀病毒病嚴重及死亡個案。
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的徵狀有分別嗎?
上呼吸道傳染病的致病病原體雖然有分別,常見引起的徵狀包括咳嗽、發燒及流鼻水等,但傅醫生指出,個別疾病或會有以下較獨特的徵狀:
- 流感:發高燒、疲倦、全身疼痛、咳嗽、流鼻水
- 肺炎支原體:發燒、持續咳嗽、疲倦、細菌感染容易向下入侵肺部引起肺炎、氣促及黃綠痰液
- 腺病毒:紅眼症、高燒持續3至4日,即使服用退燒藥亦無幫助
- 呼吸道合胞病毒:氣管收窄,引起咳嗽及氣促等
傅醫生表示,由腸病毒所引起的手足口病於近期亦頗為常見,患者會發燒及口腔潰痬,手掌及腳掌出疹。
患者身體出現哪些徵狀應盡快求醫?
傅醫生表示,雖然大部分呼吸道感染疾病都是靠患者自身免疫力「打勝仗」,但亦應留意身體的變化,尤其是較低免疫力的小朋友若患病,當出現以下6個徵狀,包括:神智不清、反覆嘔吐、四肢抽搐、食慾不振、氣促及胸口痛,即表示危險警號已響起,家長應立即帶子女求醫。
兒童感染上呼吸道傳染病會「燒壞腦」嗎?
很多家長都會擔心小朋友發高燒至「燒壞腦」, 傅醫生解釋,沒有證據顯示體溫對腦袋有直接的影響,「燒壞腦不是因為發燒,而是引起發燒背後的原因,其實是腦部受到病毒感染而引致發炎,令患者腦部受損,特別是兒童的腦部結構令病原體更容易『上腦』,腦炎會引起發燒、抽搐、嘔吐及神智不清等明顯徵狀。」
他提醒,雖然大部分患者在感染這類疾病後可自行痊癒,但卻不能掉以輕心,尤其是入侵性較高的甲型流感及肺炎支原體等感染,有可能引發腦膜炎及肺炎等嚴重併發症,或會致命。
治療前需要檢測確定病原體嗎?
傅醫生表示,針對一些入侵性較高的感染如新冠病毒及甲型流感,如能夠找出病因有助制定治療方案,盡早使用針對性藥物,有助減低併發症風險,但亦要權衡利弊,因為有些病原體並沒有快速測試可用,若有需要,則要進行核酸檢測或種菌,惟費用不低,所以醫生會根據實際需要作出建議。
相關閲讀:港現新冠JN.1、腺病毒、副流感病毒、肺炎支原體社區傳播 下月料冬季流感高峰 籲長者幼童接種疫苗
藥物有助加快痊癒嗎?
咳嗽、流鼻水及發燒等徵狀對患者生活造成困擾,但傅醫生指出,治療呼吸道感染並沒有特效藥,有需要時可以使用退燒、止痛及收鼻水等藥物紓緩徵狀。若屬容易出現併發症的高危人士(包括免疫力較低的長者、長期病患者及兒童等),並感染了新冠及流感病毒,可能需要接受醫生處方的抗病毒治療,以加快康復及避免情况惡化。
他提醒患者,不論成人或小朋友,若有不適或徵狀應盡量留家休養,不應上班或上學,以免傳染他人。同時,飲食亦宜清淡,避免進食生冷及辛辣等刺激食物。至於病癒仍然持續不斷的咳嗽,有機會是由於氣管受到刺激而收窄,導致產生咳嗽及鼻水倒流等情况,這情况需要時間讓氣管慢慢自行修復,病情會慢慢逐漸好轉。
相關閲讀:【咳嗽】傷風感冒後 乾咳、痰咳變「萬年咳」?拆解5類止咳藥物成分、治療、副作用
如何減低上呼吸道感染的機會?
預料流感等上呼吸道感染的高峰期仍會持續至3月,若要減低感染機會,應做好以下預防措施:
- 避免到人多擠迫的地方,若必須前往,宜戴上口罩
- 及早接種流感針等疫苗
- 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足夠的休息和睡眠、適量運動
- 均衡飲食,包括進食水果攝取維他命C,幫助增強身體抗病能力,若在染病後才補充則效果不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