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癌】分四期有多種方法治療 留意3大淋巴癌警號 及早確診治癒率高
大名娛樂老闆林建名因淋巴癌(Lymphoma)於1月8日病逝。究竟淋巴癌來襲,患者會有哪些徵狀呢?原來無故發燒、晚間冒汗及皮膚痕癢等都可能是患淋巴癌的警號!淋巴癌是香港十大癌症之一,每年有超過1,000宗確診新症,淋巴癌初期徵狀可能不明顯,故有「沉默殺手」的稱號。有專科醫生指出,淋巴細胞遍布全身,因此身體任何位置都有機會出現淋巴癌,並可能擴散至骨髓和其他器官。淋巴癌主要分為四期,及早診斷及治療相當重要,患者若能及早確診,治癒機會一般較高。究竟針對不同階段的治療方法有什麼不同呢?
相關文章:淋巴癌5個常見徵狀?提高警覺治癒機會高
淋巴癌3大警號 初期徵狀不明顯 可擴散至骨髓
人體的淋巴系統由無數淋巴管及淋巴腺組成,細小的淋巴細胞可循環至身體各器官組織,發揮其免疫功能。當淋巴細胞出現癌變,即不斷增生形成腫瘤;而淋巴細胞遍布全身,因此身體任何位置都有機會出現淋巴癌,並可能擴散至骨髓和其他器官。
養和醫院內科部主管、綜合腫瘤科中心主任、血液及血液腫瘤科專科醫生梁憲孫醫生表示:「現時有逾100種淋巴癌,可以在身體不同地方出現,主要分為『何杰金氏淋巴癌』及『非何杰金氏淋巴癌』兩大類,前者通常影響較年輕的患者,後者則可再細分為T細胞型及B細胞型。醫學界現時普遍透過基因分析為淋巴癌分類,從而制訂最有效治療方法。」
免疫系統較弱易患淋巴癌
現時未有證據顯示年齡、性別及遺傳等因素與患上淋巴癌的風險有關,幼齡兒童至接近100歲的長者,皆有機會患上淋巴癌。有統計顯示,淋巴癌患者平均年齡大約50至60歲。梁醫生指出:「免疫系統較弱的人士較容易患上淋巴癌,例如接受器官移植、服用抑制免疫系統藥物或愛滋病感染。」
淋巴癌可在身體不同部位出現,病徵可能包括:發燒、消瘦、夜汗及皮膚痕癢等。梁醫生表示:「最常見的徵狀是淋巴結脹大,如頸部、腋下及腹股溝等部位,屬病人自己較容易察覺的位置;然而,若淋巴癌在胸腔或腹腔出現,則較難自行發現,需倚靠正電子掃描檢查。」
淋巴癌在不同部位出現,其病徵可能與其他疾病非常相似,在診斷上或有難度。梁醫生解釋:「例如淋巴癌出現在胃部,病徵與胃癌極相似,患者可能有胃出血、胃痛,甚至腸胃阻塞等現象;如出現在鼻咽部位,患者或會流鼻血及鼻塞;其他器官如皮膚可能出現腫塊。病人有懷疑,應立即求醫,接受活組織檢查,以確定是否患上淋巴癌。」
淋巴癌分四期多種方法治療
淋巴癌主要分為四期:第一期是腫瘤只在一個淋巴結出現,未擴散至其他地方;第二期是淋巴瘤出現在兩處地方;第三期則是淋巴瘤同時出現在橫隔膜以上及以下部分,如頸部、腹部等;至於第四期則是癌細胞已擴散至淋巴結以外的器官,例如肝臟、骨頭、皮膚、腦部及骨髓等。
梁醫生表示:「不少淋巴癌病人發病時已經屬第四期,淋巴細胞全身游走,癌細胞容易擴散;現時有很多有效方法治療淋巴癌,即使是第四期淋巴癌,仍有不錯的治癒機會。整個治療期一般約半年,部分病者或需要更長時間。」
梁醫生表示,現時有多種治療淋巴癌的方法。第一線的治療仍多採用化療藥物,亦可能配合電療:「醫生會因應不同的淋巴癌,處方合適的化療藥,亦可能加入合適的標靶藥物。若淋巴癌復發,可能建議病人採用其他治療方法,包括免疫治療及血幹細胞移植手術。」
血幹細胞移植主要分為自體及異體移植兩種,梁醫生解釋:「以往進行這種手術,捐贈者需要全身麻醉,從骨頭抽取骨髓;現時已有新方法,可以從血液中取得血幹細胞,在捐贈過程中注射升白針,將骨髓的幹細胞『趕出』血液, 然後用特別的儀器將幹細胞分離出來。」
- 中晚期肝癌不適合做手術 局部治療+藥物治療有效控制病情增存活率
- 【血癌】長者患癌人數上升 配合標靶藥溫和治療 副作用可控(醫言有理)
- 【癌症】惡性腫瘤出現肺轉移?中大機械人輔助無創「微波叮熟」癌細胞全球首例 術後兩日內出院
- 【血癌三大類】警惕淋巴瘤、骨髓瘤、白血病相關病徵 及早求醫接受個人化治療
- 【肝癌】醫生拆解四大迷思:不喝酒、無症狀即不會肝癌 九成患者帶乙肝病毒 早發現臨牀治癒率近八成
- 【子宮頸癌】多數患者無病徵 婦女應定期接受篩查(衛生處方)
- 中醫治療癌症 可配合西醫療程 食療+穴位按壓 增食慾、免疫力(攜手抗癌)
- 【肝癌】本港每年1800新症 僅三成適合手術 港大首創「先縮後除」腫瘤 兩年後存活率逾九成
- 【乳癌篩查】了解7個人化乳癌風險因素及婦女患癌高中3級別風險(醫學滿東華)
- 抗癌路上逾半癌症照顧者感身心疲累 六成感抑鬱 適時抽離放鬆(㩦手抗癌)
https://video3.mingpao.com/202011/BUS20201118_01.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