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病毒性肝炎A至E(養和醫度百科)
病毒性肝炎分為甲(A)、乙(B)、丙(C)、丁(D)及戊(E)五型,個別肝炎有機會演變成肝纖維化,一旦延誤治療時機,肝纖維化會惡化成肝硬化甚至肝癌。大家知否這五種肝炎有何分別?
甲型肝炎屬急性肝炎,病毒經由糞便傳染,也可透過受污染的食物,循口腔及腸道感染。潛伏期約15 至45日,患者輕則長時間渾身疲倦,重則眼睛及皮膚發黃。甲肝不會變成慢性肝炎,亦甚少有肝衰竭等併症,一般可自行痊癒並終身免疫。只要注意個人和飲食衞生,就能有效預防甲肝,亦可接種疫苗,抗體可維持約十年。
相關閲讀:拆解甲型至戊型5類病毒性肝炎傳播途徑、潛伏期及治療 及早驗血防無聲惡化(更新2023年2月17日)
乙型肝炎是最常見的肝病,本港約8%人口為乙肝帶病毒者。乙肝是一種傳染病而非遺傳病,主要是胎兒經母體血液及胎盤感染,亦可以透過性接觸、共用針筒等傳播。乙肝病毒可隨時間消減,但如果病毒未能清除,可發展成慢性乙肝,受感染時的年齡愈小,風險愈高,約一成半至四成慢性乙肝患者長遠會出現肝硬化或肝癌。帶病毒者應每半年抽血及作超聲波檢查監察肝臟,按情况決定是否需要治療。
丙型肝炎潛伏期大約半年,主要透過共用針筒或性接觸等經血液傳染。急性丙肝經治療後一般都能痊癒,不會演變成肝硬化等併發症,但若治療後半年仍驗出帶丙肝病毒,就要服藥跟進,否則可能變成慢性肝炎。近年推出的口服直接抗病毒藥物,只需服用三個月,便能消除大部分病毒,副作用亦較少。
丁型肝炎與乙肝有關,通常先有乙肝,再受丁肝病毒感染,發炎會比較嚴重,其跟進及治療與乙肝相近,但在香港較罕見。
相關閲讀:【肝癌】醫生拆解四大迷思:不喝酒、無症狀即不會肝癌 九成患者帶乙肝病毒 早發現臨牀治癒率近八成
戊型肝炎主要因為飲用受污染食水,或進食未經煮熟的內臟(如豬膶)而禍從口入,亦可經血液及體液傳染。戊肝病毒可由孕婦傳給胎兒,而患有戊肝的孕婦死亡率可高達三成。戊肝病徵與甲肝相似,惟香港現時未有疫苗注射,孕婦應避免進食內臟,以防感染。與甲肝一樣,戊肝一般都能自行痊癒,患者康復後可終身免疫。病毒性肝炎只需透過簡單的驗血便可得知病毒類別。及早檢查和治療、持續跟進,有助大大減低出現肝纖維化後期、肝硬化及肝癌的風險。
養和醫院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
陳安安醫生
專題系列文章
- 【近視】視覺金字塔分3層 驗眼要問視光師什麼問題?
- 器官移植3類病人難配對 兒童、排斥風險高、病情危急 腎臟移植平均輪候56.8個月
- 新冠每半年出現高峰?孔繁毅:抗體每6個月下跌 料市民反覆感染 高峰或變弱
- 【富貴包】肩頸上肢痠痛勞損 長期低頭機不離手 3大隱患
- 【營養不良】長者食慾不振或致免疫力下降 3方法增加營養攝取 (仁濟健康快訊)
- 逆轉脂肪肝有法(養和醫度百科)
- 【痛風】常用口服藥物知多啲 了解初服降尿酸藥物宜忌 (醫學滿東華)
- 【膝痛】盆骨足踝偏移招膝痛 站鏡前自我檢查(姿治通鑑)
- 【DSE】考試壓力源自錯判?學生如何克服考試焦慮症?
- 【糖尿病人外遊注意】更頻密驗血糖?出發前、旅遊期間要做足準備(附手提行李清單一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