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癌位居本地女性常見癌症第六位,由於初期病徵不明顯,因此容易被患者忽略,若能及早發現可增加治癒機會。
養和醫院婦產科專科醫生譚家輝表示: 「研究發現女性若遲收經、不孕或曾進行不育治療、家族病史及帶有突變基因BRCA 1/ 2,會增加患上卵巢癌的風險。然而,懷孕次數多、服用避孕丸、已切除子宮或絕育人士,則有助降低患卵巢癌的機會。」
初期病徵不明顯
卵巢癌一般分為上皮性細胞癌、生殖細胞癌及性索間細胞癌,當中九成個案屬於上皮性細胞癌。根據醫管局2013 年的數據顯示,卵巢癌每年新增發病個案有526 宗,發病年齡中位數是50歲,即女性在收經後仍有機會患病。
養和醫院婦產科專科醫生譚家輝表示: 「研究發現女性若遲收經、不孕或曾進行不育治療、家族病史及帶有突變基因BRCA 1/ 2,會增加患上卵巢癌的風險。然而,懷孕次數多、服用避孕丸、已切除子宮或絕育人士,則有助降低患卵巢癌的機會。」
由於女性盆腔空間寬闊,即使腫瘤有10 厘米大,也未必觸摸得到或感到不適。譚家輝醫生指出:「患者要到後期,腫瘤脹大或癌細胞擴散,徵狀才明顯,並要視乎腫瘤的位置。例如腫瘤持續脹大並壓着膀胱會造成尿頻;壓着腸道可能引致腸塞,造成消化不良、嘔吐或大便不暢;擴散至淋巴並壓着尿管令腎臟脹大而引致腰痛;擴散至肺部會引致咳嗽等。患者若身體持續不適,應及早求診檢查。」
確診後決定治療方案
後才進行治療。譚家輝醫生坦言: 「醫生會做很多前期工作,包括向患者仔細詢問身體情況,進行X 光或電腦掃描,以確定腫瘤大小,並檢查是否繼發性癌症,以便作出針對源頭的治療方案。」
手術治療主要是切除腫瘤及進行病理分期。譚家輝醫生表示: 「手術後的癌症分期有助作出針對治療,減少復發風險。將腫瘤盡量清除,則有助化療效果。病人不必太過在意癌症期數,因為同一期數也分好與壞。最重要的是病人明白治療內容及治療後反應,並跟從醫生指示覆診,不必因為期數而感到壓力。」
標靶配合化療提升存活率
卵巢癌主要分為四期,第一、二期主要在卵巢及盆腔部位內,第三期擴散至腹腔,第四期擴散至肺或肝等遠處部位。養和醫院放射治療部主任暨綜合腫瘤科中心副主任關永康醫生表示: 「第一期卵巢癌存活率達九成,到第四期已降至一成多,因此病向淺中醫很重要。」
手術、化療及標靶藥,都是治療卵巢癌的方法。關永康醫生指出: 「由於癌細胞分量會影響化療藥效,因此
建議早期病人先接受手術治療,以定病理分期及將腫瘤盡量切除,之後輔以化療,將其餘癌細胞清除。但若腫瘤太大,並黏附腸道或血管等影響切除手術,則會考慮以化療縮小腫瘤後,才進行手術切除。」
大部分病人都要進行術後化療,因為可能有細微壞細胞隱藏在病人體內。關永康醫生表示: 「術後化療有助減少復發,提升存活率。」
化療藥會對身體所有繁殖細胞造成影響,例如影響骨髓造血、頭髮增長、口腔黏膜生長而造成口腔潰爛等。關永康醫生指出,五年前推出的標靶藥能針對腫瘤血管生長,使腫瘤缺乏營養而凋謝,配合化療藥治療,復發風險比只用化療藥減低約兩成半,用於復發病人更可減低一半再復發風險。此外,針對BRCA 1 / 2基因突變,最近剛註冊的口服標靶藥能影響癌細胞複製。若化療效果好,癌細胞剩餘分量少,可用此藥持續治療。」
卵巢癌及腹膜癌系列文章
- 【補鈣方法】港人每日鈣質攝取不足 小心增骨質疏鬆風險 如何選擇合適鈣質補充劑?
- 研究:弱勢家庭兒童及青少年抑鬱焦慮傾向、學業壓力較高 倡納風險識別因子
- 湧泉穴在腳底 每天幾分鐘按摩「長壽穴」補腎兼延緩衰老
- 防甲狀腺癌復發 碘-131治療是什麼?治療前後要注意什麼?
- 機不離手三大害處 加快頸椎間盤退化、眼畏光有飛蚊、情緒低落
- 胸口痛心臟亮警號? CTCA驗心血管?優點與風險知多啲
- 氣功調和身心須持之以恆 新手一呼一吸由吐納起步
- 中風患者常見失眠、睡眠窒息症?及早處理避免影響情緒健康、增二次中風風險
- 5.5「手部衞生日」 緊記適時到位潔手習慣 正確潔手7個步驟
- 膽管結石或腫瘤可致膽管閉塞現黃疸、小便茶色症狀勿輕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