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單車是近年非常熱門的運動,老少咸宜。香港運動員如黃金寶、李慧詩在國際賽事的卓越成就,進一步帶動單車熱潮,每年香港單車節吸引數千名單車愛好者參加。
不過,根據運輸署統計,香港每年單車意外數字約2000宗。單車速度可以相當高,時速可達50至60公里;單車意外,常見是骨折,當中鎖骨和手腕骨折最常見,而脊椎骨折可引致終身殘廢。
脊椎骨折是嚴重創傷,屬於高能量受傷。大家不要以為脊椎骨折只發生在交通意外或高處墮下,其實不少運動也可以引致脊椎骨折。最近一名青年競速滑冰運動員,於一次海外比賽中,被對手撞到,滑向外牆,背部受創,引致胸椎骨折。幸好只是壓迫性骨折,沒有傷及神經,需要休息3個月及接受物理治療,便可康復。
但不是每個運動員脊椎創傷都是這般幸運。德國「單車女王」禾高(Kristina Vogel),是2012年女子團體競速賽及2016年女子爭先賽奧運金牌得主,於2018年一次單車訓練中發生意外,以時速60公里撞向石屎賽道,脊骨重創,第七節胸椎斷裂,中樞神經受壓,以致胸口以下的身體失去感覺,半身癱瘓。
時速可達60公里 最常傷鎖骨手腕
單車是近年非常熱門的運動,老少咸宜,又不用特別場地,只要有一部單車即可。再者,香港相繼出現出色單車運動員如黃金寶、李慧詩。他們在國際賽事的卓越成就,進一步帶動單車熱潮。近年香港舉辦單車節吸引數千名單車愛好者參加,可見單車深受香港市民熱愛。新冠病毒疫情擴散,亦令踏單車成為市民大眾假日消遣好活動。
不過,大家千萬要注意安全。根據運輸署統計,香港每年單車意外數字約有2000宗,這顯示踏單車亦是高危運動之一。關於單車意外,常見是骨折,當中鎖骨和手腕骨折最常見。因為單車速度可以相當高,在公路飛馳可以達時速50至60公里。一旦發生意外,後果不堪設想,其中脊椎骨折甚至可引致終身殘廢。
脊椎骨折根據受傷位置可分為頸椎、胸椎和腰椎骨折。而依嚴重程度,可分為(見圖1):
1. 壓迫性骨折(compression)
較低能量下引致的骨折,侵犯椎體前半部,神經創傷 的機率較小,受傷椎體較穩定
2. 爆裂粉碎性骨折(burst)
高能量墮下所致,整個椎體出現骨折粉碎,碎骨有可能壓迫神經,引致神經痛損傷。脊椎支撐會受影響造成畸形
3. 彎曲伸展型骨折(flexion-distraction)常見於緊急煞車,腰背高速前後移動引致脊椎骨前後完全斷裂,有如罐頭開蓋一樣,神經及內臟都有可能受創,脊椎亦會不穩定
4. 脫骱型骨折(fracture-dislocation)是最嚴重的骨折型,神經必定受損,脊椎不穩定
輕傷戴腰封 傷神經變形須開刀
當懷疑脊骨嚴重受傷,切勿移動傷者。假若傷者脊椎骨折,隨便移動,以免構成二次創傷,傷及神經。大家可先檢視傷者是否有呼吸、心跳,以及意識是否清醒。如果清醒,可詢問傷者下肢是否有知覺,以初步了解神經是否受創。旁人應盡快報警求助。
X光可以對骨折作初部診斷,而脊椎電腦斷層掃描(CT Scan)可以更詳細檢測骨折的地方,分辨出哪類型的脊椎骨折及判斷脊骨的穩定度。當懷疑神經線受壓,病人便需要照磁力共振確定受壓嚴重程度。
3大因素決定治療方式:
1)脊椎的變形程度;2)脊椎的穩定度;3)神經受損程度
3大治療方針:
1)穩固受損脊椎;2)為受傷的神經減壓;3)矯正脊椎變形
檢查神經 螺絲固定脊椎
醫生會根據以上3大因素以及3大治療方針處理脊椎受傷的患者。例如壓迫性骨折通常椎體前半骨折,神經創傷機率微,脊椎穩定度一般不受影響,畸形輕微。大多數傷者可作保守治療,佩戴腰封或護甲,及以物理治療止痛,較少機率需要開刀。如是爆裂粉碎性骨折、彎曲伸展型骨折或脫骱型骨折,因為全個椎體受損,穩定度會受影響,神經創傷及變形會較嚴重,通常需要動手術。如果神經沒有受壓,一般只需以螺絲固定脊椎。假若神經被碎骨擠壓,便需要切骨把神經鬆解,再以螺絲固定骨折部分。
手術後,骨折癒合一般也十分理想,但神經復元程度就需要視乎骨折位置、創傷嚴重程度、治療時間及個人復元能力。就如禾高的胸椎嚴重骨折,神經嚴重受創;即使經過多次手術,下半身依然失去知覺。
文:嚴永藝(骨科專科醫生)
編輯:林曉慧
電郵:feature@mingp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