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外科口罩 掩鼻應急 紙巾好過毛巾

(karinsasaki、stuartbur、Altayb、popphoto2526@iStockphoto/資料圖片/明報製圖,設計圖片) 【明報專訊】「兩盒,Thx!」全城瘋搶口罩,網民一發現哪裏有口罩出售,即留言落單,可惜總是慢人一步。一罩難求下,布口罩、重用口罩等話題再次炒熱,近日焦點則落在自製土炮口罩上。
究竟重用口罩、布口罩,或用紙巾和毛巾遮掩口鼻,哪一種方法最「安全」?
專家提醒,以0.1微米的病毒粒子計算,任何口罩都不能百分百完全過濾。預防肺炎,除了戴口罩,更要做好個人衛生。
香港人近日成了口罩「專家」,人人都在鑽研口罩製造物料、防護級別,近期焦點由搜購口罩,轉為用布或抹手紙自製口罩。
酒精噴口罩失靜電 降過濾功效
研究隔濾分離技術多年的國際過濾協會(International Delegation on Filtration)主席梁煥方指出,口罩的過濾功效高低,視乎用料纖維的微米直徑,纖維直徑愈小,愈能阻隔微小的病毒粒子;相反,纖維直徑愈大,病毒粒子更能有機可乘,穿過口罩的過濾層。

梁煥方(資料圖片) 新型冠狀病毒的大小為0.1微米,現時外科口罩由3層不織布組成,過濾層纖維微米直徑約5微米,對於0.1微米的病毒粒子阻隔率為40%至50%。梁煥方說,若以酒精噴口罩面層和底層,吹乾重用;經酒精消毒的口罩,靜電效能瓦解,更難吸附病毒粒子,阻隔率下跌。
病毒傳播多會依附飛沫,口罩主要作用是阻隔飛沫粒子。香港中文大學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指,一般飛沫大小約10微米,如經過抽痰、插喉等負壓過程,飛沫粒子失去水分,則可變成小至5微米以下的霧化粒子(aerosol)。那麼針對10微米的飛沫粒子及5微米以下的霧化粒子,外科口罩的阻隔率又有多少?
按梁煥方的推算,如病毒依附在約10微米的大微粒,外科口罩阻隔率為100%,但若病毒依附在0.3或1微米的小微粒,阻隔率分別降至65%及80%。他補充,若口罩失去靜電功能,仍能百分百阻隔約10微米的大微粒,但只能阻隔15%的0.3微米小微粒。

勤洗手——口罩不能百分百阻隔0.1微米的新型冠狀病毒粒子,因此市民戴口罩之餘, 更應記緊勤洗手。(AlexRaths@iStockphoto)
毛巾纖維直徑粗 病毒阻隔僅0.4%
在外科口罩難求下,不少人退而求其次,在網上搜購布或銅線口罩。這兩款口罩的阻隔率又有多少?
梁煥方表示,不同布料有不同纖維直徑,布料厚度亦會影響阻隔率;一般棉布的纖維直徑約為100微米,以厚度為2毫米計,只能阻隔1.9%的0.1微米病毒粒子。如以毛巾掩口,病毒及飛沫粒子阻隔率更低,因毛巾結構的纖維直徑較粗,以1毫米的纖維直徑計,此方法的病毒阻隔率只有0.4%。
HEPA濾層透氣度低 少用於口罩
至於坊間出售特製、專利物料的口罩,如:納米纖維、銅線等,梁煥方指出,有產品稱有HEPA過濾層,但HEPA的透氣度低,因此較少應用在口罩上。由於未曾就有關口罩作測試,未能推算其阻隔率。他提醒,有口罩稱設有6層,別以為層數愈多愈好,還要注意是否有透氣功能,因為每一層都會阻礙空氣流通。
不論3層外科口罩或布口罩,都不能百分百阻隔0.1微米的新型冠狀病毒粒子。因此,市民除了外出戴口罩,更應記緊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
知多啲:攝紙巾吸汗水 延長口罩壽命
口罩缺貨,大家每日由早到晚只敢用一個口罩,因此確保口罩乾爽成為一大難題。有網民建議,將透氣紗布墊在口罩內側,再定時更換,此方法能否奏效?
梁煥方表示,若長時間佩戴口罩,臉部汗水或會弄濕口罩的內層,令水分滲入隔濾層,不但會滋生細菌,更令纖維隔濾功效降低。建議市民可放置吸水物料在口罩內側,如薄海綿或1張紙巾,吸去面部水分,更具輕微過濾功效。
2至3小時換一次
他提醒,如果市民選用紙巾作過濾,可隔每2至3小時更換一次,但須注意使用潔淨衛生紙巾,「一旦紙巾濕了,便要立刻更換,不然等於濕了的外科口罩,一樣出問題」。
文:鄧安琪
統籌:鄭寶華
編輯:梁小玲
- 【新冠疫苗】首批抵港BioNTech疫苗德國生產 接種前5類人士應先諮詢醫護意見
- 紅斑狼瘡症|女性患者居多 常見症狀皮膚出紅疹 嚴重可影響心臟、腦部器官 治療後可否懷孕?醫生解構風險
- 【中風可以預防嗎?】三高:高血壓、高膽固醇、高血糖、壓力大易誘發 注意小中風病徵 做好3件事減中風機會
- 【新冠疫苗】科興疫苗臨牀有效率由50.38%提升至70% 許樹昌:僅逾千人參與測試 數據太混亂
- 【新冠肺炎】本港兩周確診逾660宗本地個案 油麻地、深水埗、九龍城佔多 梁子超:疫情響反彈警號
- 【新冠肺炎】油麻地小區再增強制檢測大廈 梁子超:三大高危因素重疊 疫情急速反彈信號 專家指源頭不明佔20至50%仍高企
- 【新冠肺炎】油尖旺區確診個案續增 碧荷樓、新填地街唐樓渠管傳播病毒問題多?測量師:喉管設計、接駁不達標、無U形隔氣(附強制檢測大廈名單)
- 【新冠肺炎】油尖旺區過去一周確診急升逾兩倍 新填地街唐樓累計27人感染 張竹君憂喉管造成播毒(強制檢測大廈新增名單)
- 【爆拆】皮膚乾燥痕癢兼洗手搓手 出現龜裂易誘發細菌感染 皮膚科醫生建議:潤膚預防皮膚敏感7個貼士
- 耳念珠菌跟念珠菌有什麼關係?感染途徑、治療和預防方法? 醫生拆解耳念珠菌常見5大問題
【明報專訊】「兩盒,Thx!」全城瘋搶口罩,網民一發現哪裏有口罩出售,即留言落單,可惜總是慢人一步。一罩難求下,布口罩、重用口罩等話題再次炒熱,近日焦點則落在自製土炮口罩上。
究竟重用口罩、布口罩,或用紙巾和毛巾遮掩口鼻,哪一種方法最「安全」?
專家提醒,以0.1微米的病毒粒子計算,任何口罩都不能百分百完全過濾。預防肺炎,除了戴口罩,更要做好個人衛生。
香港人近日成了口罩「專家」,人人都在鑽研口罩製造物料、防護級別,近期焦點由搜購口罩,轉為用布或抹手紙自製口罩。
酒精噴口罩失靜電 降過濾功效
研究隔濾分離技術多年的國際過濾協會(International Delegation on Filtration)主席梁煥方指出,口罩的過濾功效高低,視乎用料纖維的微米直徑,纖維直徑愈小,愈能阻隔微小的病毒粒子;相反,纖維直徑愈大,病毒粒子更能有機可乘,穿過口罩的過濾層。
新型冠狀病毒的大小為0.1微米,現時外科口罩由3層不織布組成,過濾層纖維微米直徑約5微米,對於0.1微米的病毒粒子阻隔率為40%至50%。梁煥方說,若以酒精噴口罩面層和底層,吹乾重用;經酒精消毒的口罩,靜電效能瓦解,更難吸附病毒粒子,阻隔率下跌。
病毒傳播多會依附飛沫,口罩主要作用是阻隔飛沫粒子。香港中文大學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指,一般飛沫大小約10微米,如經過抽痰、插喉等負壓過程,飛沫粒子失去水分,則可變成小至5微米以下的霧化粒子(aerosol)。那麼針對10微米的飛沫粒子及5微米以下的霧化粒子,外科口罩的阻隔率又有多少?
按梁煥方的推算,如病毒依附在約10微米的大微粒,外科口罩阻隔率為100%,但若病毒依附在0.3或1微米的小微粒,阻隔率分別降至65%及80%。他補充,若口罩失去靜電功能,仍能百分百阻隔約10微米的大微粒,但只能阻隔15%的0.3微米小微粒。
毛巾纖維直徑粗 病毒阻隔僅0.4%
在外科口罩難求下,不少人退而求其次,在網上搜購布或銅線口罩。這兩款口罩的阻隔率又有多少?
梁煥方表示,不同布料有不同纖維直徑,布料厚度亦會影響阻隔率;一般棉布的纖維直徑約為100微米,以厚度為2毫米計,只能阻隔1.9%的0.1微米病毒粒子。如以毛巾掩口,病毒及飛沫粒子阻隔率更低,因毛巾結構的纖維直徑較粗,以1毫米的纖維直徑計,此方法的病毒阻隔率只有0.4%。
HEPA濾層透氣度低 少用於口罩
至於坊間出售特製、專利物料的口罩,如:納米纖維、銅線等,梁煥方指出,有產品稱有HEPA過濾層,但HEPA的透氣度低,因此較少應用在口罩上。由於未曾就有關口罩作測試,未能推算其阻隔率。他提醒,有口罩稱設有6層,別以為層數愈多愈好,還要注意是否有透氣功能,因為每一層都會阻礙空氣流通。
不論3層外科口罩或布口罩,都不能百分百阻隔0.1微米的新型冠狀病毒粒子。因此,市民除了外出戴口罩,更應記緊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
知多啲:攝紙巾吸汗水 延長口罩壽命
口罩缺貨,大家每日由早到晚只敢用一個口罩,因此確保口罩乾爽成為一大難題。有網民建議,將透氣紗布墊在口罩內側,再定時更換,此方法能否奏效?
梁煥方表示,若長時間佩戴口罩,臉部汗水或會弄濕口罩的內層,令水分滲入隔濾層,不但會滋生細菌,更令纖維隔濾功效降低。建議市民可放置吸水物料在口罩內側,如薄海綿或1張紙巾,吸去面部水分,更具輕微過濾功效。
2至3小時換一次
他提醒,如果市民選用紙巾作過濾,可隔每2至3小時更換一次,但須注意使用潔淨衛生紙巾,「一旦紙巾濕了,便要立刻更換,不然等於濕了的外科口罩,一樣出問題」。
文:鄧安琪
統籌:鄭寶華
編輯:梁小玲
- 【新冠疫苗】首批抵港BioNTech疫苗德國生產 接種前5類人士應先諮詢醫護意見
- 紅斑狼瘡症|女性患者居多 常見症狀皮膚出紅疹 嚴重可影響心臟、腦部器官 治療後可否懷孕?醫生解構風險
- 【中風可以預防嗎?】三高:高血壓、高膽固醇、高血糖、壓力大易誘發 注意小中風病徵 做好3件事減中風機會
- 【新冠疫苗】科興疫苗臨牀有效率由50.38%提升至70% 許樹昌:僅逾千人參與測試 數據太混亂
- 【新冠肺炎】本港兩周確診逾660宗本地個案 油麻地、深水埗、九龍城佔多 梁子超:疫情響反彈警號
- 【新冠肺炎】油麻地小區再增強制檢測大廈 梁子超:三大高危因素重疊 疫情急速反彈信號 專家指源頭不明佔20至50%仍高企
- 【新冠肺炎】油尖旺區確診個案續增 碧荷樓、新填地街唐樓渠管傳播病毒問題多?測量師:喉管設計、接駁不達標、無U形隔氣(附強制檢測大廈名單)
- 【新冠肺炎】油尖旺區過去一周確診急升逾兩倍 新填地街唐樓累計27人感染 張竹君憂喉管造成播毒(強制檢測大廈新增名單)
- 【爆拆】皮膚乾燥痕癢兼洗手搓手 出現龜裂易誘發細菌感染 皮膚科醫生建議:潤膚預防皮膚敏感7個貼士
- 耳念珠菌跟念珠菌有什麼關係?感染途徑、治療和預防方法? 醫生拆解耳念珠菌常見5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