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波疫情令人心惶惶,身體稍有不適,如流鼻水、咳嗽、發燒等,都會讓人以為自己「中招」。近期Omicron在港持續爆發,更出現部分因有嘔吐病徵的求診個案,擔心自己究竟是否染疫。有醫生指出,最近不少嘔吐個案是間接因疫情引致,但未必由於感染新冠病毒所致,箇中原因原來是腸胃炎作怪。
新冠疫情間接令嘔吐、腸胃炎個案持續
傳統農曆新年前後都是呼吸道傳染病的高峰期,今年這類傷風感冒個案依然「受惠」於佩戴口罩及保持社交距離等措施而減少。不過,養和醫院家庭醫學專科醫生張宇醫生卻表示,臨床所見腸胃炎個案卻仍不少,他留意到這些個案大多與新冠疫情有着間接關係。
「防疫措施令很多人的飲食模式和習慣改變,例如不少新手走入廚房,卻因為不擅處理食物,如解凍冷藏食物的方法不當或放置在室溫的時間太長而出問題;外賣熟食亦可能因沒有即時食用,尤其是冷盤食物容易變壞及滋生細菌,又或者吃火鍋時食物未完全煮熟便進食……遂引致嘔吐等腸胃炎徵狀。」張醫生表示。
他指出,把食物置放在攝氏4至60度之間的「危險溫度」,容易令細菌滋生,提醒正確解凍冷藏食物的方法應是放在攝氏0至4度的雪櫃內或流動的冷自來水,放置在室溫超過4小時的食物不宜進食,也要確保食物徹底煮熟及翻熱。
相關文章:【傳染病】認識4類兒童常見傳染病:急性腸胃炎、流感、手足口病、水痘 家長要知道的預防方法
了解小朋友、成人、長者嘔吐背後原因有不同
嘔吐的原因有「無限可能」,張醫生強調,嘔吐這個徵狀並不局限於腸胃問題,而小朋友和成人出現嘔吐的原因不盡相同亦多不勝數。
小朋友嘔吐:可以是由食物中毒、腸胃炎、吃得太飽、鯁骨或暈車浪所致;輪狀病毒感染也屬常見;亦可因嚴重疾病如肺炎、腦膜炎、心肌炎、腸套疊及小腸氣等引起,又或者誤吃了家中的清潔劑或成人藥物都可以引致嘔吐。
成人及長者嘔吐:常見原因為腸胃炎,但亦可以因盲腸炎、嚴重便秘、耳石症、腫瘤、中風、前庭神經炎及生蛇等疾病誘發;或者手術或電療後產生腸道黏連阻塞;血糖過高亦可引起酮酸中毒致嘔吐。其他原因包括藥物副作用、精神病患及創傷,甚至有年輕女性胡亂服藥減肥,結果劑量過高而引起劇烈嘔吐。
張醫生表示,大多嘔吐都與「食錯嘢」有關,但若果是由於其他原因所致,有時醫生亦未必可以立即準確分辨背後原因,例如早期盲腸炎引起的嘔吐,有可能會以為是普通腸胃炎,直至出現典型的右腹劇痛,才能確定成因。所以重點是持續觀察症狀變化, 有需要時覆診。
嘔吐兼有其他徵狀 勿自行用止嘔藥
張醫生強調,處理嘔吐最重要是查找背後的原因,在確定原因前不應胡亂服藥。
「嘔吐與咳嗽一樣,都是保護身體的自然反應,例如食物中毒後嘔吐可以把毒素排出體外,所以不應自行服用止嘔藥。若嘔吐由於其他嚴重問題所致,例如腸塞,只靠藥物抑制嘔吐徵狀,反而可能會拖延病情,適得其反。」張醫生說。
他提醒市民若嘔吐同時伴隨其他徵狀,如嘔吐物帶有鮮血、暗紅血液或咖啡渣血液、腹痛、腹脹、嚴重頭痛、發燒、咳嗽、脫水,甚至休克等,可能反映問題不簡單,需要立即求醫。
對於輕微或已確定原因的嘔吐問題,一般在處方適當藥物治療後便有助減輕不適。至於由疾病引起的嘔吐,則要由病源入手,例如酮酸中毒引致嘔吐需要使用胰島素降低血糖水平、由感染引起的嘔吐則需以抗生素或抗病毒藥物治療。
相關文章:胃輕癱 vs 消化不良|經常胃脹、無法進食、嘔吐?病徵易混淆 兩類人士易有胃輕癱 留意體重下降是警號
患者注意脫水、鉀低 補充水份勿「灌飲」
除了找出引致嘔吐的原因外,病人還要避免脫水和鉀低,故必須補充足夠水份及礦物質。張醫生表示,礦物鹽飲料需按指示比例沖調,身體才能吸收得最好,補水時亦切忌「灌飲」,而是要分開多次小量啜飲,否則可能會令胃部脹起、刺激嘔吐發作,若脫水嚴重則要安排入院「吊鹽水」補充。
嘔吐同時會清空胃內的食物令人感到肚餓,張醫生建議患者,可以進食一些稀粥加少許鹽調味,幼童則可如常飲奶,在徵狀紓緩後再循序漸進恢復正常的飲食。他提醒,注意食物衞生是預防嘔吐的重要一環,家長亦可考慮讓小朋友接種輪狀病毒疫苗作預防。
照顧嘔吐患者5大重點
.留意除嘔吐外有否其他徵狀,若徵狀持續應盡早求醫
.預防脫水及鉀低,補充水份時宜分多次小量攝取,勿「灌飲」刺激胃部
.成人或長者嘔吐後可以逐步進食一些稀粥加少許鹽調味,幼童則可如常飲奶
.未能坐起嘔吐的兒童和長者,以及癲癇發作病人,應讓其側臥以防嘔吐物阻塞氣道或入肺引起吸入性肺炎
.適當處理嘔吐物及注意家居環境衞生,包括使用1比49稀釋家用漂白水徹底清潔家居,以免其他家人受到感染
專題系列文章
- 【世界認知障礙症日】醫生:新冠腦霧或損認知 高錕基金中大檢測車早識別60至80歲初期患者緩病情惡化
- 【流感】兒童免疫力較弱首接觸病毒:高燒、喉嚨痛、腸胃不適 及早打疫苗減併發症風險
- 港肺炎鏈球菌感染增 孔繁毅:多於流感高峰後出現 調查:滿50歲六成港人未接種因不知有疫苗
- 新冠BA.2.86易免疫逃逸 感染者病徵頭痛發燒流鼻水 學者稱近年市民多戴口罩乏呼吸道病毒抗體
- 【新冠疫苗】莫德納二價疫苗對曾感染者XBB.1.5中和抗體增7.5倍 月中供港私家醫院診所
- 【膝痛】全膝關節置換手術配合類固醇注射新療法 港大:紓緩術後疼痛加快康復
- 【深近視】6至8歲學童近視率較疫前升近五成 5個控制近視加深方法
- 港踏入夏季流感高峰期 葉柏強籲開學注意:有發燒、呼吸道感染徵狀勿上學
- 日本排核污水憂海產有輻射?專家:避吃吞拿魚、比目/金目鯛、貝殼等3類海產 鯖魚較安全
- 【猴痘】再增感染個案 7月至今27宗 25歲男潛伏期內在港有高風險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