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多啲:施暴者或曾遭性暴 也需治療

冰山一角——由於社會忌諱性暴力和亂倫,令在家庭內遭性侵的受害人不敢求助,揭發個案只是冰山一角。(圖:Aleutie、kateja_f、nadia_bormotova@iStockphoto)
【明報專訊】性暴力中的施暴者,施暴成因受不同因素影響,譬如童年時遭受身體虐待或性虐待。黃宗顯表示,他們長大後可能會心理不平衡,或者產生報復心態,以性暴力去表達自己的憤怒。
以往不愉快的性經歷,也可造成心理創傷甚至心理扭曲。除此之外,施暴者可能受藥物或毒品影響,誤以為可以藉此更享受性歡愉,以致在性方面出現過度或暴力的行為,而施暴者自己未必意識得到。
相關文章:施暴者不分性別 眼神、觸碰同屬性暴力
部分人會以性暴力來展示權威和控制權,亦有些是仇視對方的性別、性取向,以性暴力的行為去摧毁對方的尊嚴或懲罰對方。黃宗顯舉例,曾有性小眾遭受矯正強姦(簡稱姦改,corrective rape),即施暴者透過強姦企圖改變對方的性取向。
【明報獨家網售】阿一海景中秋南非鮑魚盆菜(六位用、外賣自取) 原價: $2688 讀者優惠價: $1988 早鳥優惠送「阿一$100現金禮券」 立即訂購! |
未必察覺自己行為有問題
黃宗顯指出,在治療上會幫助施暴者辨識自己問題所在,了解性暴力背後的原因,「例如是否性生活得不到歡愉?抑或是個人因素、雙方關係變差,還是性生活不協調?」治療要針對背後原因,因應個案不同情况,提供心理治療、性治療等輔導。然而黃宗顯表示,雖然施暴者背後隱藏着一些問題,但他們很多時覺得自己的行為沒有問題,「(家暴個案中)有人可能會覺得她是我太太,為何不能這樣對她?」又或者不願被人知道有性暴力傾向,因此求助個案不多。
吳惠貞舉出一個案,一名母親涉嫌虐待年幼女兒,阻止女兒與人接觸及擁抱親父,亦經常拍打女兒,不許其「瀨尿」;經社工輔導後,方發現這名母親童年時曾遭到繼父性侵犯,對異性的防衛心重,因此阻止女兒與人接觸及「瀨尿」,以避免女兒遭受性侵,「她做的一切是為了保護女兒,但不知道剝奪了女兒的權利」。這類個案需接受家庭治療,讓事主明白過去承受暴力遭遇,引致自己現時作出類同的行為,察覺「原來受害經歷一直沒有離開我」。
- 【接種疫苗】累計逾2400幼童接種科興 附兒童接種疫苗途徑
- 【二代疫苗】許樹昌:接種Omicron BA.1疫苗抗體不足對抗BA.5 孔繁毅:可作加強劑 料國藥疫苗12月可打
- 【新冠疫情】納入強制檢測人士注意:各區流動採樣站、社區檢測中心名單、深喉唾液樣本包派發點(更新2022年8月4日)
- 關於小朋友及孕婦接種新冠疫苗的6個Q&As(衛生處方)
- 【新冠後遺症】研究:74%確診者30天後始恢復嗅覺 女性、有鼻塞者較難恢復
- 【世界肝炎日】嚴防丙肝 早期肝硬化多無明顯病徵 及早處理免致肝衰竭、肝癌(客座隨筆)
- 【新冠陽性】 Omicron新亞系確診或密切接觸者准居家隔離檢疫 完成可自行剪掉電子手環
- 【新冠變種】Omicron BA.2.75 傳播力高於BA.5 英美澳加德正傳播 世衛籲復口罩令
- 【新冠變種】研究:未曾染疫、已接種兩針復必泰 誘發中和抗體ZCB11有效對抗Omicron BA.1和BA.2
- 【新冠預防藥】英國阿斯利康研發中和抗體「恩適得」 獲英美歐盟授權
- 施暴者不分性別 眼神、觸碰同屬性暴力
- 調整心態 與伴侶「性溝通」 殘疾病患無阻性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