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祿泉樓12室3戶中招 七旬翁先陰後陽 張竹君:有潛伏期可理解
【明報專訊】沙田瀝源邨祿泉樓的新冠肺炎群組擴至7人,涉6個單位,昨確診的72歲翁居住11樓12室,涉12室的單位增至3個。72歲患者的測試呈先陰後陽,前日發低燒37.3℃,昨入院再驗才確診。祿泉樓或有居民染疫並正處於潛伏期,衛生防護中心將於首宗確診後第12、13日,再為居民驗病毒。
72歲患者有糖尿病、高血壓 發低燒入院後「由陰轉陽」
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昨表示,祿泉樓72歲確診者曾於周一(1日)提交深喉唾液樣本,檢測結果呈陰性,但發低燒37.3℃,入院檢測呈陽性。她稱老翁「由陰轉陽」可以理解,因有潛伏期。張竹君稱,患者有糖尿病、高血壓,平常大多留在家中及照顧太太,甚少落街,曾在5月30日於室外見朋友數分鐘,同住的太太和女兒沒有病徵。祿泉樓現有3個12室單位有人染疫,除了上述患者住11樓,還有最早確診的包裝女工與丈夫住8樓、周二確診的56歲女子住10樓;另外3名患者分別居住7樓10室,及包裝女工的同層對面單位。
祿泉樓確診個案分析
另外,6個爆疫單位中,有4個共用雙數層升降機,兩個共用單數層升降機;5個信箱同處於雙數升降機大堂(見圖:祿泉樓確診個案分析)。
張竹君又稱,兩周內會再安排祿泉樓居民接受第二次深喉唾液檢測,但不會做血清測試。至於祿泉樓最先確診居民的同事所住的葵聯邨聯悅樓,已驗1978個樣本,結果全部陰性。
防護中心:或連接坐廁氣喉有關
祿泉樓於本周一增4宗初步確診,當晚曾到場視察的環境局副局長謝展寰昨在疫情記者會表示,當晚檢查4個涉事單位後,看不到喉管、氣喉及氣窗有明顯損毁等結構問題,加上當時有兩個單位位於蔬果包裝女工的單位對面,相信公共大門、信箱等環境因素是感染途徑。然而,他昨接獲通知12室有新個案,合共3個單位同一坐向並接駁同一條渠,認為不能排除喉管是另一傳播途徑,故疏散居民「最穩陣」,房署人員可詳細檢查喉管,如有問題會改正並消毒。
衛生署向居住祿泉樓2至15樓的10及12室內沒病徵的住戶發出檢疫令;若有病徵會送院隔離,衛生署至昨午未掌握須撤離的居民是否涉仍失聯的6戶。謝展寰解釋,10室與12室單位座廁的糞渠雖分開,但坐廁位置有氣喉連接,不排除病毒因此經氣喉由12室通向10室單位。他補充,該情况的可能性較低,若住戶的氣喉沒損毁,病毒不會因此傳播。
袁國勇日前視察後稱對其中兩個單位同坐向感擔憂,但暫未見涉及結構問題。衛生防護中心及環境局昨多次被問當晚是否對渠管問題「走漏眼」、撤離居民緩慢,謝展寰表示,當時兩個單位在包裝女工對面,很有信心結構問題不是傳播源頭,加上收集喉管外壁等環境樣本對測試呈陰性,相信環境因素是主因,他強調至今未能確認渠管是否相關。張竹君則稱,基於有新個案,3個12室的住戶感染的偶然性下降,不排除與渠管相關。
醫生:沒指示勿自行撤離有疏漏 憂隱形患者
醫學會傳染病顧問委員會主席梁子超稱,當局在本周一視察環境後,沒向居民發出清晰指示,包括要求居民勿自行搬離及要求醫學觀察等,認為當局「有少少遺漏」,擔心有隱形患者流出社區,或致另一波傳播,建議當局經過是次爆發,建立系統性處理方法,免控疫工作付諸流水。
測量師促檢查單位地台去水位
測量師學會前會長何鉅業認為,現有證據未能證明祿泉樓渠管傳播病毒,但10室及12室的氣喉相通,並連接大廈垂直氣喉,如喉管滲漏或坐廁去水位無法隔氣,相關單位都會受影響。他補充,除了要檢查坐廁渠管有否問題,另要檢查地台去水位等有否同類問題。
- 新冠疫苗非建議每年或定期打加強劑 接種新建議:未染疫6個月至17歲應打齊3針
- 孔繁毅:第五波兩類高危群組染疫後體內病毒難清除 或需集中照顧 曾祈殷倡長者接種四價重組流感疫苗
- 【胃酸倒流】 研究:電子支架經口腔植入食道 以電刺激調節胃酸倒流
- SARS及新冠康復者仍未走出身心創傷 精神科醫生冀評估新冠對精神健康影響
- 高血壓患者運動中途暈倒不治 醫生:感異常氣喘作悶頭暈即停運動 勿自行配藥
- 【深近視】中大研究:滴阿托品眼藥水 首證有助兒童預防近視 長遠可防青光眼等併發症
- 全球兩成兒童患濕疹 港大等研究發現有生物製劑可改善基因突變嚴重過敏患者皮膚痕癢病情
- 調查:婦女不運動4大原因 96%未達世衛每周150分鐘帶氧運動標準
- 【結核病】肺癆半年70患者屬3至24歲就學年齡 長期咳嗽、痰帶血及早求醫
- 【體能之巔】渾身肌肉未必力量最強?操肌過急易受傷 「build肌」3大竅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