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屬本港女性發病率最高的癌症,研究發現,每15名婦女便會有1位在有生之年罹患乳癌。乳癌一般可分為3大類,不同種類的乳癌需要採用不同的治療方法,並沒有單一方程式可跟從,因此需要由病理檢查得出精準的乳癌分類及期數,再按患者的病情及需要,度身制定合適治療方案,以個人化乳癌治療協助提升病人的療效。
按乳癌病理分類制定治療方案 療效較佳
養和醫院綜合腫瘤科中心副主任關永康醫生表示,以往治療乳癌較多按癌症期數作考量,方案相對系統化,惟發現有些病人會對荷爾蒙治療的反應較佳、化療較差,部分病人則可能相反。現時醫學界對乳癌病理的分類大致分為數種,包括管腔細胞型(荷爾蒙陽性型)、HER2陽性型、三陰性乳癌等,研究發現如能針對病人的乳癌種類來制定治療方案,療效將更佳。
相關文章:【乳癌】由初生到50歲常見的乳房問題 乳腺增生、水囊、乳癌 自我乳房檢查為健康把關
病理報告必備哪些資訊?
關醫生指出,要度身訂造個人化乳癌治療方案,精確診斷是第一步。一般而言,醫生會安排合適檢查助判斷乳癌的病理分類和期數,之後才會制定治療方法。他解釋,病理分類是用來分辨對付不同類型乳癌的病理,以此制訂治療方案及判斷治療力度;期數則是用作制訂相應的輔助治療方案,例如若期數較後,輔助治療的強度會相應提升,以降低復發風險。
【升學規劃意見調查】填寫海外升學問卷調查,有機會獲得$50超市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