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側彎非坐姿不正確 源於基因變異 留意3大狀况 青春期篩查助早矯正
很多人都誤解脊柱側彎(Scoliosis)是因坐姿不正確所引起,實是指脊骨三維畸形,最常見的青春期特發性脊柱側彎病因不明,但很多證據支持是源於基因變異。側彎患者通常出現3大狀况,並會在青少年發育期出現及惡化,發育完成才會穩定下來,因此必須在發育初期篩查,及早診斷和監察,如發現側彎超過20-25度便應及早介入治療,否則隨着年齡增長及彎度惡化,最嚴重可能會影響心肺功能,提早患上脊椎退化症,亦會影響外觀。
脊柱側彎非坐姿不止確引起 常見的3大狀况
養和醫院骨科專科醫生陸瓞驥醫生解釋,由於脊柱側彎是源於基因變異,是一個結構性畸形,並非一般誤解及混淆以為因坐姿不正確而引起。患者通常出現以下3大狀况:
。左或右側胸廓會突出
。肩膀高低不平
。肩胛骨、盆骨或腰部亦會左右不對稱
脊柱側彎男女比例1:6 青春期難察覺
他又指出,女性脊柱側彎的發病率比較高,男女比例是1:6。因輕微脊柱側彎的病人一般都沒有明顯不適感,加上青春期女孩比較害羞,父母也不容易察覺,故很多時候會延誤診斷。
9歲起每年接受篩查
陸醫生指,要防止脊柱側彎惡化,便要及早發現,大概在9歲起每年進行一次脊柱側彎篩查,女性約於14歲半左右便會完成發育,至於男性則在18歲左右,所以需要一直觀察至青春期完結為止。
接受脊柱側彎篩查的第一步通常是由醫護人員進行臨床檢查,量度背部有沒有左右兩側不對稱的情况,倘若初步發現有問題,則會再進行光學投影的測試,在有真正需要下才會為學童進行X光檢查確認,以免兒童受不必要的輻射。
輕微:毋須治療 輕中度:佩戴支架引導脊柱正確發育
陸醫生指出,一般而言,輕微的脊柱側彎是毋須治療,20-30度的側彎屬於輕中度,可能需要穿戴支具,引導脊柱向上而非向橫生長,防止惡化,病人一般每天需佩戴超過20小時,並定期讓專科醫生監察進度及調整,直至骨骼發育完成為止。現時並沒有科學證據證明外用手法治療能成功制止或改善畸形。但若脊柱側彎度數達到45-50度或以上,則需要考慮接受脊柱矯正及融合手術。
他重申,篩查有助及早發現,及時治療,對學童的脊柱正常發育有很大幫助。而自1995年篩查計劃推行以來,流程已十分成熟,學童只需參加衞生署的每年體檢,側彎檢查已經包括在內。現時全港超過90%的學生都已受惠,較少出現因延誤診斷而嚴重的脊柱側彎個案。但仍有部分學生因不同原因沒有接受篩查計劃,希望家長可多加留意子女背部,及早發現脊柱側彎問題。
- 孔繁毅:第五波兩類高危群組染疫後體內病毒難清除 或需集中照顧 曾祈殷倡長者接種四價重組流感疫苗
- 【胃酸倒流】 研究:電子支架經口腔植入食道 以電刺激調節胃酸倒流
- SARS及新冠康復者仍未走出身心創傷 精神科醫生冀評估新冠對精神健康影響
- 高血壓患者運動中途暈倒不治 醫生:感異常氣喘作悶頭暈即停運動 勿自行配藥
- 【深近視】中大研究:滴阿托品眼藥水 首證有助兒童預防近視 長遠可防青光眼等併發症
- 全球兩成兒童患濕疹 港大等研究發現有生物製劑可改善基因突變嚴重過敏患者皮膚痕癢病情
- 調查:婦女不運動4大原因 96%未達世衛每周150分鐘帶氧運動標準
- 【結核病】肺癆半年70患者屬3至24歲就學年齡 長期咳嗽、痰帶血及早求醫
- 【體能之巔】渾身肌肉未必力量最強?操肌過急易受傷 「build肌」3大竅門
- 【致敏原】港45%過敏患者對曱甴敏感 第二常見 中大發現7種新致敏原 (附防曱甴滋生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