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後遺症】英數據:約65%新冠患者受長新冠影響 物理治療師:至少7天沒新冠病徵疲倦氣促 可實行3階段運動計劃
【明報專訊】根據英國最新數據顯示,約65%新冠患者都受「長新冠」影響;而根據香港理工大學康復治療科學系的研究,四成新冠康復者出現「疲勞綜合症」的症狀。本港有過百萬人在第五波疫情中染疫,感染者發病程度各有不同,不少患者在病毒檢測呈陰性後仍持續受一系列症狀困擾,擔心是新冠長期綜合後遺症(或稱「長新冠」)的影響。「長新冠」包括多種不同症狀,如疲倦、氣促等,康復者可循序漸進做運動,緩解不適。如何實行3個階段的運動鍛煉計劃?不過,不恰當的運動量或會令症狀惡化,什麼情况下要暫停運動?血氧水平?頭暈?心口痛?
長新冠症狀:疲倦、氣促 至少7天沒新冠病徵可開始3階段鍛煉計劃
「長新冠」是指新冠患者康復後,出現多種不能以其他原因解釋的症狀,一般在發病後3個月內出現,這些症狀並非由其他疾病引起。英國最新數據顯示,約65%新冠患者都受「長新冠」影響。疲倦是「長新冠」最常見症狀。
根據香港理工大學康復治療科學系的研究,四成康復者出現「疲勞綜合症」的症狀,勞動後感到疲倦持續超過24小時,休息也不能改善。團隊發現透過適當的復康治療方案,約七成患者的情况有改善。氣促問題也是「長新冠」症狀。康復者過去至少7天沒有新冠病徵,便可以開始以下3個階段的鍛煉計劃:
相關文章:【新冠康復者】急性後遺症主要症狀咳嗽疲倦持續少於2個月 長新冠影響味覺嗅覺頭痛氣促難根治 孔繁毅建議設指定門診跨專科治療
第一階段:循環呼吸運動及伸展
康復者於首兩星期,可以嘗試做呼吸訓練或針對呼吸肌肉的伸展運動。循環呼吸運動有助改善肺部功能、清除肺部和氣管痰涎;針對呼吸肌肉的伸展運動,可幫助肺部擴張,加強呼吸系統。如康復者於首兩星期內健康狀况穩定,可漸漸加入10至15分鐘輕度運動,例如步行。運動的強度應讓康復者感到輕鬆,不會氣喘。
1a. 循環呼吸運動
由以下3部分順序組成,每天可做3至5組。
i. 放鬆呼吸
以舒適及放鬆的姿勢,慢慢呼吸3至5次,吸氣時應感到腹部微隆,代表有運動到橫膈膜(圖A)
ii. 橫膈膜深呼吸
肩膀和上背保持放鬆,從鼻孔緩慢地吸入空氣,深吸氣直到胸部和腹部擴張,閉氣3秒,再從口慢慢呼氣,重複3次
iii. 咳嗽及哈氣
收緊腹部,張大嘴巴,快速哈氣或咳嗽,如氣管內有痰,可透過哈氣或咳嗽將痰咳出(圖B)
相關文章:【新冠疫情】血氧含量跟新冠病毒有何關係?了解低血氧4個徵狀 注意長者、兒童出現「隱形缺氧」解讀血氧機數據
1b. 伸展運動
每組重複3至5次,每天可做3組。
1. 肩膀伸展
左手肘上提至高於肩水平,手掌至手肘平貼牆面,左腳向前跨一小步使身體稍微向右轉,維持10至15秒;換邊再做(圖C)
2. 頸部伸展
坐在椅子上,右手垂下;左手扶着右邊頭,往左方拉,維持10至15秒;換邊再做(圖D)
3. 上胸伸展
坐椅子上,雙手輕按心口,呼氣時配合下巴向上抬起,伸展上胸肌肉和軟組織(圖E)
第二階段:帶氧運動、阻力訓練
康復者在7天內可連續步行約30分鐘,步行期間不會感到非常吃力,可逐漸加入帶氧運動和阻力訓練,例如慢跑、踩單車和舉啞鈴,加強心肺功能,以及避免肌肉流失。康復者可每5分鐘稍作休息,視乎身體情况再決定是否繼續運動。
第三階段:不同球類運動
如果康復者連續7天做到30分鐘第二階段的運動,而且運動後1小時疲倦狀態得到消除,就可以逐漸做更複雜和更具挑戰的運動,例如不同的球類運動。
做任何運動前,都先以動態伸展運動熱身,減低運動時受傷的風險。運動過程中要保持呼吸暢順,如遇到氣促等情况,可在靜止時嘗試做呼吸運動(參考1a及1b)。每個康復者症狀和嚴重程度都不同,若有任何困難或疑問,應諮詢專業醫療人員。
相關文章:感染新冠、康復者、長期病患者注意 營養師給你抗炎飲食貼士 以助復元紓緩長新冠
知多啲:靜止血氧低於96% 即暫停運動
康復後的運動對改善「長新冠」非常重要,但不恰當的運動量或會令症狀惡化。為了安全及有效地執行適當的復康治療方案,世界物理治療協會(World Physiotherapy)作出以下建議:
1.留意運動過程中及運動後的疲倦狀况,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量,過大運動量有可能令疲倦情况惡化
2.如有任何異常情况,例如呼吸困難、頭暈、心口痛或心悸等,應避免開始運動,又或停止運動;如情况持續,應立刻求醫
3.留意是否有氣促,如靜止時血氧水平低於96%,或做輕量運動時血氧水平較休息靜止時水平跌多於3%,都應暫停運動
4.運動前後量度維生指數如血壓和心跳,如發現指數因姿勢或動作而受影響,例如血壓在站立和坐下時有很大偏差,運動時要加倍小心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文、示範:左棟樑(深水埗地區康健中心 一級物理治療師)
編輯:梁小玲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health.mingpa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 小米可代替白飯?高纖蛋白質低升糖有助控血糖 教你營養新煮意
- 【失眠】拆解安眠藥或助眠補充劑的效用和副作用 教你從食物、按穴、呼吸法改善睡眠質素
- 高尿酸症、糖尿病是為「食」之過 ?老火湯或是元兇之一?注意常被忽略的飲食陷阱
- 鼻敏感vs.花粉症 致敏原有不同 空氣污染加劇花粉症發作
- 解構全脂牛奶、脫脂奶、低脂奶、米奶、植物奶、營養奶 哪些非「真正牛奶」?食物敏感人士揀哪種?
- NMN可逆齡抗衰老?過量用或有副作用:腸胃不適、頭痛、傷肝腎、加速腫瘤生長
- 了解突然暈倒4個病因:心律不正常、短暫心臟停頓、血壓低、腦癇症發作有先兆?
- 【咳嗽】傷風感冒後 乾咳、痰咳變「萬年咳」?拆解5類止咳藥物成分、治療、副作用
- 拆解3類黑眼圈成因 未必與熬夜、睡眠有關?中西醫對付眼袋熊貓眼魚尾紋有法
- 【備戰馬拉松】賽前、中途要補充多少碳水化合物?長跑毋須蛋白粉增肌?5個貼士減受傷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