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健將都出事? 35歲以下 小心心臟炸彈
加重心臟負擔——競技運動、休息不足致過勞,都會增加壓力荷爾蒙,令心臟負擔更加大,容易猝死。(Asia-Pacific Images Studio@iStockphoto,設計圖片,模特兒跟內文所提疾病無關)
【明報專訊】35歲台灣藝人高以翔在內地錄製競技節目時暈倒,一度心跳驟停,經搶救後不治。不少人嘩然,熱愛運動又是籃球健將的高以翔,為何會猝死?另一邊廂,有人質疑他錯過了黃金搶救時間,失救致死。如何防止悲劇再發生?
競技綜藝節目,挑戰參加者體能、耐力、膽量;用繩徒手攀爬高樓、在旋轉滾筒上走,險象環生,有時更要熬夜拍攝。有藝人因而抽筋、嘔吐、扭傷腳踝,高以翔更賠上了性命。
這類挑戰體能極限的真人騷有何危險?心臟科專科醫生、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前會長麥耀光直言,高強度、競賽性運動有一定危險,尤其對平時沒有恆常運動訓練的人來說,是一個挑戰。因為競賽元素不單挑戰體能,還會受壓受驚;加上休息不足過勞,都會增加壓力荷爾蒙,令心臟負擔更加大,增加猝死風險。
35歲以下猝死 多為結構性心臟病
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大都是心臟原因導致,即心源性猝死。麥耀光表示,大約八成猝死個案由心臟問題引起,其餘則由外在因素所致,如中暑、低溫症、濫藥、過量酒精等。與運動有關的猝死個案,通常以年紀來分析。35歲以上猝死,大多是不良生活習慣引致血管硬化、血管閉塞、冠心病等;35歲以下猝死,通常是因為先天性結構性心臟病。
心臟科專科醫生、香港心臟專科學院前院長李樹堅補充,冠心病主要是因脂肪在血管積聚,令血管愈來愈狹窄,致心肌缺氧,有可能出現心肌梗塞,或引起心跳異常而猝死。
心肌肥厚 影響心臟泵血功能
至於結構性心臟病引起的猝死,年輕人比例較高,當中以心肌肥厚症(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較常見,多與遺傳及基因有關。患者心臟肌肉變得肥厚,阻礙血流由心房流入心室,心臟泵血的能力受到影響,有時會出現呼吸困難、氣喘、心律不規則等情况,但部分患者未必有徵狀。
除了心血管病、結構性心臟病引致,猝死亦有可能與心臟電流紊亂有關。李樹堅表示,心臟細胞電離子管道異常,可能是遺傳或基因變異,導致電流紊亂,引發心律不正。心律不正泛指任何不規則心跳,大部分是良性,但有些嚴重情况可致命。
每分鐘異常心跳過百 30秒可奪命
位於右心房的竇房結(SA node),產生電流指揮心臟跳動,讓心臟肌肉跟隨節奏泵血;當電流信息傳到心室,心室收縮而產生心跳。一旦心室電流信息出現異常,導致心室性心律不正,心臟每分鐘異常跳動100次以上,稱為心室性心搏過速(ventricular tachycardia,VT),影響心臟泵血效率;如持續30秒以上,有可能變成心室顫動(ventricular fibrillation,VF),嚴重足以致命。
李樹堅解釋,心臟肌肉細胞若在不同時間收縮、放鬆,活動不合拍的話,心臟便無法正常搏動,「好似划龍船,大家要一齊落槳才可前行,否則動不了」。治療嚴重心律不正,患者需安裝植入式心臟除顫器(ICD),導線連接到心臟,當檢測到心律不正,會發送電流信號,使心臟恢復正常的心律。
猝死警號:運動時頭暈胸口痛 或猝死先兆
猝死,是否防不勝防?有先兆嗎?
心臟科專科醫生麥耀光提醒,運動時出現下列徵狀是大警號:胸口痛、嚴重氣促、不正常心跳、突然頭暈等,都可能是猝死先兆,需要找醫生作詳細檢查。他又提到,猝死很大程度與劇烈運動有關,因此高危人士或有家族病史的人(如有家人在年輕時心臟病發或猝死),做劇烈運動前應先作身體檢查。
另外,接受高強度訓練的運動員亦要定期體檢。「有系統的賽前體檢,有效預防或減少由運動引起的猝死。」如發現有嚴重問題,就不建議做劇烈運動,甚或不可以比賽。
35歲以上三高、吸煙者 屬高危族
中低強度運動猝死風險較低,一般未必需要事前做詳細檢查,除非本身有明顯家族病史,或35歲以上兼有三高、吸煙習慣等高風險因素。檢查方面,麥耀光表示,首先會詢問個人病歷、家族病史,以及做基本身體檢查,如血壓是否正常、心臟有否雜音;進一步可檢查靜態心電圖,或以超聲波檢查心臟結構。
建議:每周3天中強度運動強心
另外,適量運動可以強壯心臟,減低猝死風險。麥耀光認為恆常運動很重要,可訓練心肺功能,每星期做3日中強度運動,每次約1小時,譬如急步行、緩步跑。但如果患有感冒、發燒、肚瀉,便不宜做運動,因為病菌可能運行至心臟,引致心肌炎。
文:李祖怡
統籌:鄭寶華
編輯:王翠麗
- 【中暑症狀】持續高溫中暑怎麼辦?與熱衰竭有分別?急救導師教路:4個處理步驟
- 【世界無煙日】電子煙禍害如傳統煙草 無助戒煙 籲尋專業協助
- 【新冠後遺症】中大研口服微膠囊活菌配方助紓緩長新冠 最少5徵狀明顯改善
- 【新冠疫情】港府推算新冠感染人數日逾1萬宗 孔繁毅:長遠需針對XBB變種單價疫苗
- 【激光矯視】SMILE Pro是什麼?養和新一代單眼手術時間由25秒縮至10秒 矯正深度散光效果更理想
- 代糖產品有哪些?世衛指代糖無助減肥控體重 長遠或增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風險
- 消委調查:體檢項目非最低價或愈多愈好 差價可逾9倍 消費者注意:分拆多個小項目 或無醫生診斷講解增風險
- 【新冠口服藥】輝瑞Paxlovid有效期延長半年 藥劑師信有藥廠實證可安心服用
- 調查:僅一成人擬打新冠加強劑 不足兩成已打流感疫苗 逾半維持戴口罩等防疫
- 流感病毒陽性比例增 衛生防護中心「強烈鼓勵」學校外展接種流感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