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搓手好過噴 溝精油阻礙殺菌
【明報專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持續,口罩、漂白水被搶購一空,搓手液亦是一支難求。網上有不少酒精搓手液DIY教學,藥房消毒酒精賣光,轉用五金店出售的酒精可行嗎?
相關系列:【抗疫你要知】由中醫、西醫、運動專家拆解防疫是與非,傳授簡單精確的抗疫日常貼士。
專家指,並非所有「酒精」都適合用來做消毒搓手液;而在酒精搓手液加入精油,未必能加強殺菌效果,油分反而會阻礙酒精殺菌。各類消毒產品如漂白水、酒精,以至標榜殺菌的噴劑,近期都變成搶手貨,酒精搓手液尤其是供不應求。酒精被廣泛用作消毒劑,但並非所有「酒精」都適合用作消毒搓手液。香港大學理學院講師麥嘉慧,以及香港大學藥理及藥劑學系助理教授、註冊藥劑師胡偉康,拆解坊間對消毒酒精的誤解。
麥:麥嘉慧

麥嘉慧(李祖怡攝)
胡:胡偉康

胡偉康(楊柏賢攝)
工業用甲醇做搓手液 消毒變招毒
Q:所有酒精都可以用來消毒?
麥:常用的消毒酒精是乙醇(ethanol/ethyl alcohol)和異丙醇(isopropanol/isopropyl alcohol),可以瓦解病毒表面的蛋白質外殼來消滅它們,於藥房較常買得到的是異丙醇。胡:從消毒角度而言,乙醇和異丙醇分別不大,除了可消滅病毒,兩者均具有殺菌作用,原理是使細菌細胞膜的蛋白質變性,破壞它們的結構。至於甲醇(methanol/methyl alcohol)則是一種工業用酒精,不但有非常強毒性,亦含有雜質,不可用作食用或藥用酒精。建議市民最好在藥房購買乙醇或異丙醇來消毒。
酒精濃度過高 揮發快影響殺菌
Q:酒精濃度愈高,消毒效果愈好?
胡: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的指引,酒精最佳殺菌濃度為60%至90%。酒精搓手液濃度要達60%才有效殺菌,但不是濃度愈高愈有效,原因是酒精需要水分促進蛋白質變性過程,增加殺菌功效。再者,酒精濃度愈高,揮發得愈快,未有足夠時間讓酒精將細菌膜變性。
Q:酒精可以殺菌消毒,不如直接噴在空氣和手部消毒?
胡:聽說有人把酒精噴在空氣消毒,當作是空氣清新劑。這是沒有用,還浪費了酒精!直接噴酒精在空氣中無法消毒空氣,酒精只會掉落在地板或表面上。有人以為噴酒精於手部,效果跟搓手液一樣;但酒精會揮發,經噴壺噴出來的酒精變成液滴大小,揮發得更快,也容易引起火災。麥:酒精會去除皮膚油脂,容易令皮膚㿺㿭,㿺㿭造成傷口,反而有可能讓細菌入侵。因此,酒精搓手液通常會加入甘油,用以滋潤和保護皮膚。如直接在皮膚使用酒精,建議之後塗搽潤手霜。
首選梘液洗手 冲走細菌病毒
Q:酒精搓手是最有效除去病毒和細菌方法?
麥:透過搓手的過程將酒精均勻塗搽在手部,從而瓦解手上的細菌和病毒,但被殺死的病毒和細菌不會隨酒精揮發,仍然遺留在雙手表面。試幻想那個微觀世界,就是細菌和病毒在你手上「散晒」,不過它們已經死亡。用肥皂洗手則能把細菌和病毒冲走。但在沒有水的情况下,用酒精搓手液是清潔雙手的最好方法。胡: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指出,在大多數情况下,用肥皂和水洗手是消除細菌的最好方法;如果沒有肥皂和水,建議使用濃度至少達60%的酒精搓手液。食飯前、回家後、回到公司第一時間洗手,養成良好洗手習慣,已可預防流感等病毒。無法洗手時才用搓手液。搶購引致不必要的恐慌,倒不如留給前線醫護。
抗菌消毒梘液成效無實證
Q:用一般的梘液洗手,還是要用含抗菌、消毒成分的梘液?
胡:普通的洗手梘液或沐浴露即可,當中含有表面活性劑(surfactant),配合以清水捽揉的動作,能夠殺掉及冲走手上的細菌、病毒和污垢,毋須刻意使用宣稱有消毒功效的洗手梘液。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表明,現時沒有足夠科學證明家居抗菌洗手液比普通肥皂來洗手更能預防疾病。報告又提到有實驗室研究指,其中一個抗菌產品成分三氯沙(triclosan)可能有助細菌產生抗藥性,影響抗生素等藥物的治療效果。不建議濫用殺菌劑(antiseptic),抗殺菌劑基因已經存在一些細菌中,不排除多年之後衍變出抗藥性的可能。
Q:網上流傳,含高濃度酒精的藥水或飲料,可用作清毒搓手液?
胡:以市面一款可外塗及內服的藥用飲料為例,根據產品標籤,它含80%酒精,理論上可以用來消毒;但從藥理上考慮,由於成分含有薄荷油,薄荷油的黏性會否妨礙酒精消毒功效,需要驗證。而網上有自製酒精搓手液教學,聲稱可加入有殺菌作用的精油,例如尤加利、茶樹,有助增強殺菌效果。不能完全否定精油的殺菌作用,有零星研究指對某一種細菌有用,但缺乏系統性研究這些精油到底消滅到多少細菌,能否大範圍殺菌,以及針對哪類型的細菌。建議兩者最好分開使用,先用酒精搓手液,乾透後才使用精油,以免油分阻礙酒精的殺菌作用。
使用酒精搓手液,世界衛生組織的原意是讓發展中國家,在沒有水源下以低成本的方法製作搓手液,讓大眾清潔雙手。香港大學藥理及藥劑學系助理教授、註冊藥劑師胡偉康,根據世衛建議配方,教大家自製酒精搓手液,「並非鼓勵市民自行大規模生產,酒精有助燃性,始終有風險」。如果買不到原材料,用梘液洗手都有效減低感染風險。
■ 自製酒精搓手液(100毫升) 材料
- 乙醇(ethyl alcohol,96%)
- 80毫升或異丙醇(isopropyl alcohol,99%)
- 75毫升* 甘油(glycerol)
- 1.45毫升* 雙氧水(hydrogen peroxide,3%)
- 4毫升蒸餾水(已煲滾並冷卻)適量
◆ 步驟:
- 將乙醇或異丙醇倒進乾淨的器皿
- 用針筒或膠匙羹(大約倒滿匙羹底部)量度1.45毫升甘油,加進器皿中
- 用針筒或膠匙羹(大約倒滿大半隻匙羹)加入4毫升的雙氧水,以殺滅瓶內的細菌孢子
- 加入蒸餾水至100毫升,攪拌至甘油完全均勻
- 將液體倒進乾淨的膠樽待用
- 等待72小時,確保瓶內的微生物被消滅後,存放在陰暗的地方
-
◆ 注意事項:
1. 可使用玻璃瓶或PE膠樽(polyethylene)盛載搓手液2. 不要用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發泡膠碗、金屬3. 如買到的是75%酒精,可不用加蒸餾水4. 儲存時應避免陽光照射,以免熱力加速酒精蒸發
防疫貼士:避免穿毛衣 外套掛通風位1日

林永和(李祖怡攝)
市面有售各式各樣除菌或消毒噴霧劑,部分標榜成分天然、不含酒精。家庭醫生林永和對這些產品功效有保留,部分未有科學證實支持,到底可以殺滅哪一種病毒或細菌,亦未知對冠狀病毒有沒有作用,尤其是現時的新型冠狀病毒,「最好還是用梘液洗手」。
出外回家,身上難免沾上細菌病毒,必須將病菌拒諸門外。
- 回家後,把外套掛在玄關位置或通風地方最少一天,避免放在梳化或牀
- 門口地氈噴上1:99漂白水
- 到最近的洗手間洗手,用洗面膏洗面,眼鏡亦要清洗
- 棄置口罩時應將裏面向外包裹。但如果有傷風咳嗽,口罩內已滿佈細菌,便應將口罩外層向內包裹,避免傳染給他人。除口罩後記得洗手
- 避免穿戴毛質衣物如羊毛,因容易沾上細菌、飛沫
- 回家後,宜馬上換上一套家居服,方便在家中四處坐;洗澡後再換上乾淨衣物7. 長頭髮人士宜紮起或戴帽,洗手後避免撥弄頭髮
資料提供:家庭醫生林永和
文:李祖怡
統籌:鄭寶華
編輯:梁小玲
- 【皮膚敏感】蜜糖、洗米水、青瓜、牛奶可護膚?天然護膚品同樣可致皮膚過敏 3個步驟教你DIY潤膚膏面膜
- 【新冠疫苗】增7個優先組別涉餐飲、建築、旅遊業 今起預約接種疫苗(附復必泰疫苗接種中心地點和預約網址)
- 【新冠疫苗】9日內3宗接種科興疫苗後死亡個案 港死亡率0.003%顯著高於全球數據 逾40宗嚴重異常事件:危殆、頭暈、心悸、胸口不適(附科興/BioNTech疫苗副作用)
- 【新冠疫苗】本港兩糖尿病、高血壓長者接種疫苗後送院危殆 續有暈眩、出疹個案 醫生:誘發心血管病發因素多 藥劑師:慢性病患者難知悉病情穩定否
- 【乳癌】早期徵狀不易察覺 時刻關注乳房健康 留意6個不尋常變化(衛生處方)
- 【腎石】少飲水易生腎石?尿液顏色愈深代表什麼?生活中如何保護腎臟健康?
- 【新冠疫苗】港大醫學院研究:多種新冠疫苗對預防無症狀感染效果不理想 新冠病毒在鼻腔具大量複製能力
- 【通波仔/搭橋】冠心病成因及6個高危因素 早期血管收窄病徵不明顯 增病發猝死風險 手術後須妥善控制三高及戒煙
- 【新冠疫苗】有隱性心臟病、糖尿病? 通波仔手術後、三高人士應否接種科興/BioNTech疫苗? 5個問題要留意
- 失眠服藥解決?接受認知行為治療有助青少年減病發率 預防失眠6個貼士
【明報專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持續,口罩、漂白水被搶購一空,搓手液亦是一支難求。網上有不少酒精搓手液DIY教學,藥房消毒酒精賣光,轉用五金店出售的酒精可行嗎?
相關系列:【抗疫你要知】由中醫、西醫、運動專家拆解防疫是與非,傳授簡單精確的抗疫日常貼士。
專家指,並非所有「酒精」都適合用來做消毒搓手液;而在酒精搓手液加入精油,未必能加強殺菌效果,油分反而會阻礙酒精殺菌。各類消毒產品如漂白水、酒精,以至標榜殺菌的噴劑,近期都變成搶手貨,酒精搓手液尤其是供不應求。酒精被廣泛用作消毒劑,但並非所有「酒精」都適合用作消毒搓手液。香港大學理學院講師麥嘉慧,以及香港大學藥理及藥劑學系助理教授、註冊藥劑師胡偉康,拆解坊間對消毒酒精的誤解。
麥:麥嘉慧
胡:胡偉康
工業用甲醇做搓手液 消毒變招毒
Q:所有酒精都可以用來消毒?
麥:常用的消毒酒精是乙醇(ethanol/ethyl alcohol)和異丙醇(isopropanol/isopropyl alcohol),可以瓦解病毒表面的蛋白質外殼來消滅它們,於藥房較常買得到的是異丙醇。胡:從消毒角度而言,乙醇和異丙醇分別不大,除了可消滅病毒,兩者均具有殺菌作用,原理是使細菌細胞膜的蛋白質變性,破壞它們的結構。至於甲醇(methanol/methyl alcohol)則是一種工業用酒精,不但有非常強毒性,亦含有雜質,不可用作食用或藥用酒精。建議市民最好在藥房購買乙醇或異丙醇來消毒。
酒精濃度過高 揮發快影響殺菌
Q:酒精濃度愈高,消毒效果愈好?
胡: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的指引,酒精最佳殺菌濃度為60%至90%。酒精搓手液濃度要達60%才有效殺菌,但不是濃度愈高愈有效,原因是酒精需要水分促進蛋白質變性過程,增加殺菌功效。再者,酒精濃度愈高,揮發得愈快,未有足夠時間讓酒精將細菌膜變性。
Q:酒精可以殺菌消毒,不如直接噴在空氣和手部消毒?
胡:聽說有人把酒精噴在空氣消毒,當作是空氣清新劑。這是沒有用,還浪費了酒精!直接噴酒精在空氣中無法消毒空氣,酒精只會掉落在地板或表面上。有人以為噴酒精於手部,效果跟搓手液一樣;但酒精會揮發,經噴壺噴出來的酒精變成液滴大小,揮發得更快,也容易引起火災。麥:酒精會去除皮膚油脂,容易令皮膚㿺㿭,㿺㿭造成傷口,反而有可能讓細菌入侵。因此,酒精搓手液通常會加入甘油,用以滋潤和保護皮膚。如直接在皮膚使用酒精,建議之後塗搽潤手霜。
首選梘液洗手 冲走細菌病毒
Q:酒精搓手是最有效除去病毒和細菌方法?
麥:透過搓手的過程將酒精均勻塗搽在手部,從而瓦解手上的細菌和病毒,但被殺死的病毒和細菌不會隨酒精揮發,仍然遺留在雙手表面。試幻想那個微觀世界,就是細菌和病毒在你手上「散晒」,不過它們已經死亡。用肥皂洗手則能把細菌和病毒冲走。但在沒有水的情况下,用酒精搓手液是清潔雙手的最好方法。胡: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指出,在大多數情况下,用肥皂和水洗手是消除細菌的最好方法;如果沒有肥皂和水,建議使用濃度至少達60%的酒精搓手液。食飯前、回家後、回到公司第一時間洗手,養成良好洗手習慣,已可預防流感等病毒。無法洗手時才用搓手液。搶購引致不必要的恐慌,倒不如留給前線醫護。
抗菌消毒梘液成效無實證
Q:用一般的梘液洗手,還是要用含抗菌、消毒成分的梘液?
胡:普通的洗手梘液或沐浴露即可,當中含有表面活性劑(surfactant),配合以清水捽揉的動作,能夠殺掉及冲走手上的細菌、病毒和污垢,毋須刻意使用宣稱有消毒功效的洗手梘液。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表明,現時沒有足夠科學證明家居抗菌洗手液比普通肥皂來洗手更能預防疾病。報告又提到有實驗室研究指,其中一個抗菌產品成分三氯沙(triclosan)可能有助細菌產生抗藥性,影響抗生素等藥物的治療效果。不建議濫用殺菌劑(antiseptic),抗殺菌劑基因已經存在一些細菌中,不排除多年之後衍變出抗藥性的可能。
Q:網上流傳,含高濃度酒精的藥水或飲料,可用作清毒搓手液?
胡:以市面一款可外塗及內服的藥用飲料為例,根據產品標籤,它含80%酒精,理論上可以用來消毒;但從藥理上考慮,由於成分含有薄荷油,薄荷油的黏性會否妨礙酒精消毒功效,需要驗證。而網上有自製酒精搓手液教學,聲稱可加入有殺菌作用的精油,例如尤加利、茶樹,有助增強殺菌效果。不能完全否定精油的殺菌作用,有零星研究指對某一種細菌有用,但缺乏系統性研究這些精油到底消滅到多少細菌,能否大範圍殺菌,以及針對哪類型的細菌。建議兩者最好分開使用,先用酒精搓手液,乾透後才使用精油,以免油分阻礙酒精的殺菌作用。
使用酒精搓手液,世界衛生組織的原意是讓發展中國家,在沒有水源下以低成本的方法製作搓手液,讓大眾清潔雙手。香港大學藥理及藥劑學系助理教授、註冊藥劑師胡偉康,根據世衛建議配方,教大家自製酒精搓手液,「並非鼓勵市民自行大規模生產,酒精有助燃性,始終有風險」。如果買不到原材料,用梘液洗手都有效減低感染風險。
- 乙醇(ethyl alcohol,96%)
- 80毫升或異丙醇(isopropyl alcohol,99%)
- 75毫升* 甘油(glycerol)
- 1.45毫升* 雙氧水(hydrogen peroxide,3%)
- 4毫升蒸餾水(已煲滾並冷卻)適量
◆ 步驟:
- 將乙醇或異丙醇倒進乾淨的器皿
- 用針筒或膠匙羹(大約倒滿匙羹底部)量度1.45毫升甘油,加進器皿中
- 用針筒或膠匙羹(大約倒滿大半隻匙羹)加入4毫升的雙氧水,以殺滅瓶內的細菌孢子
- 加入蒸餾水至100毫升,攪拌至甘油完全均勻
- 將液體倒進乾淨的膠樽待用
- 等待72小時,確保瓶內的微生物被消滅後,存放在陰暗的地方
◆ 注意事項:
1. 可使用玻璃瓶或PE膠樽(polyethylene)盛載搓手液2. 不要用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發泡膠碗、金屬3. 如買到的是75%酒精,可不用加蒸餾水4. 儲存時應避免陽光照射,以免熱力加速酒精蒸發
防疫貼士:避免穿毛衣 外套掛通風位1日
市面有售各式各樣除菌或消毒噴霧劑,部分標榜成分天然、不含酒精。家庭醫生林永和對這些產品功效有保留,部分未有科學證實支持,到底可以殺滅哪一種病毒或細菌,亦未知對冠狀病毒有沒有作用,尤其是現時的新型冠狀病毒,「最好還是用梘液洗手」。
出外回家,身上難免沾上細菌病毒,必須將病菌拒諸門外。
- 回家後,把外套掛在玄關位置或通風地方最少一天,避免放在梳化或牀
- 門口地氈噴上1:99漂白水
- 到最近的洗手間洗手,用洗面膏洗面,眼鏡亦要清洗
- 棄置口罩時應將裏面向外包裹。但如果有傷風咳嗽,口罩內已滿佈細菌,便應將口罩外層向內包裹,避免傳染給他人。除口罩後記得洗手
- 避免穿戴毛質衣物如羊毛,因容易沾上細菌、飛沫
- 回家後,宜馬上換上一套家居服,方便在家中四處坐;洗澡後再換上乾淨衣物7. 長頭髮人士宜紮起或戴帽,洗手後避免撥弄頭髮
資料提供:家庭醫生林永和
文:李祖怡
統籌:鄭寶華
編輯:梁小玲
- 【皮膚敏感】蜜糖、洗米水、青瓜、牛奶可護膚?天然護膚品同樣可致皮膚過敏 3個步驟教你DIY潤膚膏面膜
- 【新冠疫苗】增7個優先組別涉餐飲、建築、旅遊業 今起預約接種疫苗(附復必泰疫苗接種中心地點和預約網址)
- 【新冠疫苗】9日內3宗接種科興疫苗後死亡個案 港死亡率0.003%顯著高於全球數據 逾40宗嚴重異常事件:危殆、頭暈、心悸、胸口不適(附科興/BioNTech疫苗副作用)
- 【新冠疫苗】本港兩糖尿病、高血壓長者接種疫苗後送院危殆 續有暈眩、出疹個案 醫生:誘發心血管病發因素多 藥劑師:慢性病患者難知悉病情穩定否
- 【乳癌】早期徵狀不易察覺 時刻關注乳房健康 留意6個不尋常變化(衛生處方)
- 【腎石】少飲水易生腎石?尿液顏色愈深代表什麼?生活中如何保護腎臟健康?
- 【新冠疫苗】港大醫學院研究:多種新冠疫苗對預防無症狀感染效果不理想 新冠病毒在鼻腔具大量複製能力
- 【通波仔/搭橋】冠心病成因及6個高危因素 早期血管收窄病徵不明顯 增病發猝死風險 手術後須妥善控制三高及戒煙
- 【新冠疫苗】有隱性心臟病、糖尿病? 通波仔手術後、三高人士應否接種科興/BioNTech疫苗? 5個問題要留意
- 失眠服藥解決?接受認知行為治療有助青少年減病發率 預防失眠6個貼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