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徹中西:癌症要戒糖嗎?(下)

分享此內容:

醫徹中西:癌症要戒糖嗎?(下)

 

【明報專訊】上兩期講癌症食糖的理論基礎,以及西醫對於癌症食糖的看法;也講述了「升糖指數」和「升糖負荷」兩種概念。今期將從中醫角度再作解釋。

 

甜食生「濕」 黏連難纏

中醫如何看待甜食?

中醫認為各樣的甜食都產生「濕」。平日我們經常聽到「濕滯」、「濕熱」,究竟「濕」是什麼?簡單來說,濕是身體的廢物、無用的廢水。經常食糖分高的食物,脾胃難以消化就會產生濕,濕的特性是黏連、纏綿難癒,即俗稱的「好難清」,就像廚房裏抽油煙機的油漬,往往難以清除,而且要很多時間才可以洗乾淨。當濕愈積愈多的時候,同一時間會產生「熱」。熱,類似西醫學中所講的發炎。濕熱兩者互惠共存,難以一時清除。所以俗語常說「濕滯濕滯」表示麻煩事,其實已經意在其中。

 

慢性炎症 中醫視作濕熱

西醫所講的很多慢性炎症,在中醫看來都是濕熱,舉例說,反覆性尿道感染、大腸自身免疫發炎症、皮膚的各種瘡瘍等。那麼慢性發炎和癌症有什麼關係呢?在二○一○年著名學術期刊《細胞》當中重新提出了癌症產生的十項特質(hallmarks of cancer),其中新增的一項就是長期發炎。最明顯的例子就是胃癌。現在發現胃癌不少是因為胃部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引起慢性發炎,最後變成腫瘤。又例如克隆氏症和潰瘍性結腸炎,大腸因為受到自身免疫力攻擊而長期發炎,增加了患大腸癌的風險。所以這些病人要定期進行腸癌篩查。又例如下肢皮膚長期潰瘍亦有可能變成癌症。所以長期發炎可以是致癌的,中醫往往就會叫患者減少進食產生濕熱的食物,和現代對癌症的認識有異曲同工之妙。

所以從中醫的角度,癌症病人其中一樣需要戒口的是各類甜食(當然亦有其他食物需要戒口,有機會再詳談)。一些糖分較高的生果,很多時亦是產生濕熱的食物,例如是菠蘿和芒果,這一類生果要盡量減少。過往傳統西醫一般不重視戒口,但近年已經有愈來愈多研究證明,升糖指數高的食物,會增加身體發炎反應。這就解釋了為何普通市民都注意到,進食某些食物後,皮膚病例如濕疹、暗瘡會加重,其實都是發炎反應增加的表徵,和中醫戒口避免進食熱氣食物是一脈相承。

至於米飯等碳水化合物,適當進食是必要的。現代營養學認為糙米溝白米好,中醫亦認為單吃紅糙米,身體會較為乾燥,兩種均衡進食是必須。
對於有人建議完全戒糖,其實不少中藥當中亦含有糖分,例如人參、西洋參和生地黄等,可見中醫都不是主張完全戒糖。
癌症病人的飲食忌宜絕對是一樣非常複雜的課題。希望這三期專欄文章,為大家打破一些迷思。

 

文:蘇子謙(香港大學臨牀腫瘤學系臨牀助理教授、註冊中醫)

 

相關文章:

醫徹中西:癌症要戒糖嗎?

醫徹中西:癌症要戒糖嗎?(中)

分享此內容: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tptn_list daily=1]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