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cine

醫徹中西:癌症「雞尾酒治療」中西醫共通

分享此內容:

medicine
(網上圖片)

【明報專訊】傳統西醫治療癌症,一般使用對細胞有殺傷力的化療藥物;過往10多年也選用針對癌症細胞的標靶治療。癌症治療有一個用藥次序,腫瘤科醫生定出所謂「第一線藥物」、「第二線藥物」等,先用科學證據最充足的治療,若然失效,就退到第二線治療。一般來說,第一線治療比第二線更有效。這就是我們醫生常說的「順序治療」(sequential treatment)。

舉例說,用標靶藥治療EGFR基因突變的肺癌,會先使用第一線藥物吉非替尼(gefitinib)、厄洛替尼(erlotinib)或阿法替尼(afatinib)。病人通常在用藥一年後腫瘤產生抗藥性而失效。此時醫生會轉用奧希替尼(osimertinib)等第三代標靶藥。雖然近來也提出可以第一線就使用奧希替尼,但整體來說,是用完一線藥物再轉用另一線藥物。

 

混合療法效果 「一加一大於二」

近來研究發現,混合性的「雞尾酒療法」,療效比「順序治療」大為提高。科學家發現,多管齊下用藥會產生「協同效應」(synergistic effect),即是產生所謂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

再以肺癌為例,若患者不適合使用標靶藥,目前的標準治療是兩種化療藥,加上抗血管增生的貝伐珠單抗(bevacizumab),再加上免疫療法如派姆單抗(pembrolizumab)、阿特珠單抗(atezolizumab)等。就好像打仗的時候,多重戰線截擊癌細胞,研究證明療效非常好。肺癌只是其中一個例子,現在不少研究發現不同的混合治療,用於腎癌、乳腺癌等,比傳統單用一種治療的療效更高。

這種混合療法的思維,正正和中醫藥的「君臣佐使」用藥理念一致。中藥方裏,少則可能有三四種中藥,多則二三十味或以上,這些複方草藥較西醫藥更複雜。所謂「君臣佐使」,即一條藥方中有4個等級的藥物。君是藥方當中的主藥,臣是次一級用來幫助君藥發揮作用,佐使就再次一級,有時用來中和君臣藥的副作用。所以一條適合病人使用的好藥方,會兼顧癌症腫瘤和病人體質,比西方抗癌藥更為複雜、更多層次,有更多重考慮。這也解釋,為何利用西方追求活成成分(active compounds)的研究方法,很難研究中醫藥的療效,因為兩者的哲學和方法學大為不同。

再以肺癌做例子,一個肺癌病人選擇中藥治療,可能用到白花蛇舌草、半支蓮、絞股藍等針對肺癌腫瘤本身的抗癌中藥。另外,因為病人咳血,會用到仙鶴草、血餘炭止血,是紓緩徵狀的中藥。亦需要針對病人體質,假若病人氣陰兩虛,亦會加上花旗參、北芪等,幫助病人改善體質,增強免疫力。最後,要調和其他藥物,避免不同的中藥「打架」,就必須加入甘草、陳皮、砂仁去調和及減輕副作用。而每一次覆診,病人身體情况會有所改變,有時候抗癌會重一點,有時候可能補益身體強一點,所以藥方會有所變化,分量亦會有所調整。這正反映利用中藥治療,醫生需要考慮的複雜性(complexity)。

若要結合中西醫治療,情况就更複雜。癌症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疾病,以往治癌的思維,是希望找出癌症某一個標靶點做藥,很多時都不能根治癌症;反而現在思維慢慢走向中醫利用混合治療,療效相信會更上一層樓。

文:蘇子謙(香港大學臨牀腫瘤學系臨牀助理教授、註冊中醫)

分享此內容: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