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淋巴癌】醫言有理:淋巴癌驗乙肝

分享此內容:

【淋巴癌】醫言有理:淋巴癌驗乙肝
(網上圖片)

【明報專訊】全港有約一成市民屬「乙型肝炎病毒帶菌者」(Hepatitis B virus carrier),有機會轉為肝硬化或肝癌。另一方面,每年香港有近千宗淋巴癌新症,其中兩成患者乃乙肝帶菌者,數字比一般香港人多近一倍,其他國家地區研究亦有同樣發現。

兩成淋巴癌患者乙肝帶菌

乙肝病毒與淋巴癌有密切關聯,但未有確實證據顯示乙肝病毒直接導致淋巴癌。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分類,淋巴癌有近百種,未見乙肝病毒與某一種淋巴癌特別有關聯。

香港整體有五成市民曾經接觸乙肝病毒,血液「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體」(Hepatitis B virus core antibody)會呈現陽性反應,大多是幼時與家人親密接觸後感染。正如前述,香港整體一成市民屬乙肝病毒帶菌者,即有「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其餘整體四成市民體內有免疫力,即「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體」(Hepatitis B surface antibody)已轉為陽性,成功清除病毒,但肝細胞內仍然存有殘餘病毒基因。免疫力下降,病毒即有可能再度活躍。

癌症降免疫力 乙肝病毒再活躍

淋巴癌可令病者免疫力下降,可令乙肝病毒表面抗體陽性反應或會轉陰,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則相反轉陽,這或可解釋為何淋巴癌患者較多是乙肝病毒帶菌。

淋巴癌患者接受治療前必須檢測「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體、表面抗原、表面抗體。乙肝表面抗原呈陽性反應,化療前必須服用「抗乙肝藥物」,防止乙肝病毒因病者免疫力下降而快速繁殖,破壞肝細胞,引致肝臟衰竭。病者接受「抗B細胞抗體」治療或血幹細胞移植,尤其高危。

有多種抗乙肝病毒藥物可供選擇,第一代藥物有「拉米夫定」(lamivudine)藥力稍弱,服用一年後易出現抗藥現象。新一代藥物藥力較強,包括「恩替卡韋」(entecavir) 及「替諾福韋」(tenofovir),較少出現抗藥現象,適合長期服用。

作者簡介:血液及血液腫瘤科專科醫生,行醫逾卅年,依然滿腔熱血

文:梁憲孫

 

分享此內容: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tptn_list daily=1]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