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長玩手機傷拇指 少男都有「媽媽手」

分享此內容:

【明報專訊】相信大家對「媽媽手」這個名稱並不陌生,它源於偉大的母親因照顧初生嬰兒而引起的拇指痛症,在此感謝各位偉大母親。可是,媽媽手並不是媽媽獨有,任何人都會有此問題。

 

媽媽手,拇指肌腱急性發炎
(MR-MENG@iStockphoto)
忌長用手機——媽媽手不是媽媽獨有。研究發現,16至30歲的手提電話使用者中,58%患有媽媽手。

 

「媽媽手」是俗稱,醫學名為狹窄性拇指肌腱滑膜炎,又稱狄奎凡氏症(de Quervain’s disease),名字源自1895年提及此症的醫生Fritz de Quervain。它主要影響拇指的活動能力。從解剖學上,拇指活動是靠「外展拇長肌」與「伸拇短肌」控制,前者控制拇指向外或向內移離食指,後者則控制豎起拇指動作。它們在一條具支撐功能的帶狀結締組織形成的管道下滑動,當肌腱發炎腫脹或結締組織增厚,令肌腱滑動不順暢,便會導致狹窄性肌腱滑膜炎。

 

16至30歲手機用家 58%中招

媽媽手的成因,與肌腱創傷、長期勞損、生理結構異常和炎症疾病等有關,當中長期勞損比意外創傷更常見,長時間玩手機、抱嬰孩、洗衣服、扭毛巾等都會導致拇指肌腱勞損。此外,外展拇長肌與伸拇短肌兩條肌腱的先天結構異常,亦會增加患媽媽手的風險,例如肌腱間多了一層隔膜,會影響肌腱正常活動。此外,類風濕關節炎或糖尿病患者、年過40歲女性、懷孕婦女和黑人種族,亦較易患上媽媽手。

 

根據美國婦產科醫生總會(American Gynecological & Obstetrical Society)研究指出,懷孕及產後婦女較易患上媽媽手,相信跟女性荷爾蒙變化有關;加上產後婦女忙於照顧嬰兒,過程中發力不當及過分勞損拇指,例如手抱嬰兒時過分使用拇指發力,令拇指肌腱勞損而增加患上媽媽手的風險。

 

根據在2016年Journal of Riphah College of Rehabilitation Sciences發表的研究統計,在384名16至30歲的手提電話使用者中,58%患有媽媽手,大部分是年輕男性。此統計證明因使用手機而患上此症的人數相當多,亦不限於媽媽。

 

媽媽手,拇指肌腱急性發炎
(明報製圖)

 

拇指對下手背痛 手腕或無法用力

媽媽手常見徵狀,主要是拇指對下手背位置疼痛,拇指用力時痛楚尤其嚴重,如扭手巾、抱嬰孩及拇指滑動手機等握拳、擰揑、按壓的動作。此外,活動拇指時可能會有咔咔聲響。疼痛可能蔓延到手腕和前臂;甚至手腕或拇指無法用力。徵狀可以是突然出現,也有逐漸呈現疼痛的情况,視乎是突發創傷還是長期勞損。肌腱亦可能出現紅、腫、熱、痛的炎症反應。

 

打類固醇+戴矯形器 比單一治療佳

治療媽媽手,可透過冰敷或消炎藥物來減輕局部發炎和浮腫,同時要讓手腕休息。根據澳洲西悉尼大學(Western Sydney University)的系統性回顧,分析多份關於媽媽手治療的文獻,結果顯示局部注射類固醇、針灸和手部矯形器都有同等治療效果。使用局部注射類固醇配合手部矯形器,治療效果比只用單一治療更大。

 

不少研究指出糖尿病與多種肌腱問題都有關連,包括媽媽手、冷凍肩和腕管綜合症等,但確實原因不明。適量休息可以減少勞損,但若情况嚴重,或需要考慮做手術,醫生在手腕近橈骨位置開一個小切口,然後放鬆因發炎而繃緊的肌腱。

 

文:陳啟豪(聖雅各福群會註冊物理治療師)

編輯:梁小玲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相關文章:

【運動消閒】伸展鬆肌 減肌腱黏連 改善「媽媽手」

白領坐姿差 上交叉現身 頸梗膊痛 嚴重致肌肉萎縮

【運動消閒】改善坐姿 防頸背繃緊

【運動消閒】姿治通鑑:腰椎鍛煉三部曲

【急救知識】碰撞跌倒亂急救 傷上加傷

分享此內容: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tptn_list daily=1]
Scroll to Top